北京某知名学校,有40多年执教经验的老教师说:孩子未来有没有成就,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大部分家长投入了时间精力,到最后的结果是孩子泯然众人。
听到这里,我很纳闷,为什么呢?
老教师坦言:很多家长眼里只有成绩,孩子的世界就是家里、辅导班、学校的四方小书桌,孩子与世界的联系被切断,他们的感知力,创造力被小书桌压制,这样的教育太狭隘,也太危险。
一语戳醒梦中人,生活中有些孩子往往看起来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部分的感知能力。
他们感受不到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会表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这并不只经验之谈,丹麦研究员发现,与大自然紧密接触的儿童中,58%能发明新游戏,而在较少接触自然的儿童中,只有16%的儿童会创造新游戏。
王家卫说,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
所以,有远见的父母,大都早早让孩子见天地,亲近自然。
又酷又飒的王菲,有一个固定传统,每年的24个节气都会去十三陵水库。
这一天全家出动,一起去固定的地方去观测气温、水温、植物、动物、标本...连续六年,多次,风雨无阻。
为了辨别各色植物,全家人可以带着工具,背着很厚的《本草纲目》往返于山林之间。
神仙育儿夫妻霍启刚和郭晶晶也很注重带儿子接近自然,他们会带着孩子一起下田插秧,亲身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把育儿的所思所想直接落实在行动上。
他们都懂得,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带他见天地。
01
跨越阶层,成为真正的“精英”
首先要见天地之大
这么多年以来,中国的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焦虑一直有增无减。在这个年代,家长总期待孩子成龙成凤,最终跨越阶层,成为真正的“精英”。
但是,精英教育究竟要怎么实现呢?不妨来听听人们眼中的精英是怎么说的。
比如郝景芳。她是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是财富杂志“40名40岁以下商界精英”之一,还是首个获得国际科幻大奖雨果奖的亚洲女性。她对孩子的期望是这样的:
“我们希望自己和孩子都能拥有的一些东西,那是一种认清自己、也理解世界的思维,一种扎根与远望并存的态度,一种超脱于偏安一隅的私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