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智者叫晏子的曾经说过一句话“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因为事物的条件和环境等变了,所以才会这样。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是个好人,换了环境可能就变成坏人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为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的种子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的改变,结果就产生了橘与枳的差别,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地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问题来了,橘子大家都知道是好东东,那么枳呢?枳更有价值,枳壳为我国传统道地中药材。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清江枳壳。清江桔壳是指清江芸香科植物酸橙、香圆和枳等的干燥成熟之果实。
地理标志文化:清江枳壳走遍中国发现地标:清江枳壳
清江枳壳为江西省樟树市所产道地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江桔壳是指清江芸香科植物酸橙、香圆和枳等的干燥成熟之果实。樟树袁河、赣江两岸冲积州上到处都是清江枳壳树,素有“枳壳之乡”的美誉。早在多年以前,这里出产的枳壳称为“商州枳壳”,享有盛名。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在他著的《本草纲目》中说:“枳壳……以商州者为佳”。年,在全国中药材质量评比会上,清江枳壳荣获第一名。
地理标志文化:清江枳壳清江枳壳主要价值
枳壳,性微寒,味苦酸,是中国传统的地道药材。它具有破气消积的功能,主治食积、胸腹气滞、胀痛泻痢、大便秘结、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等病症。另外,枳壳还含有挥发油及黄酮类成分。
地理标志文化:清江枳壳清江枳壳形态特征
酸橙,常绿乔木。枝三棱状,有棘刺。叶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叶翼较大,叶柄较长。果实圆形或扁圆形,果皮粗厚,橙红色或黄褐色,果味酸。叶、花、果均有香气。
地理标志文化:清江枳壳清江枳壳历史渊源
清江枳壳,是樟树原产药材。
《增订伪药条辨》谓:“江西沙河出者,细皮肉厚而结,色白气结清香而佳。”
在王强、徐国钧编写的《道地药材图典》(华东卷)中论述全国药材主产之地时写道:”药材主产于江西清江…江西产的质优,以清江县黄岗等为道地产区。“
清江县志记载:宋熙宁(-)间,清江枳壳、枳实、陈皮等药材,以质量上乘驰名,且为贡品进入皇宫内苑。
到年,在全国中药材质量评比会上,清江枳壳荣获第一名。
地理标志文化:清江枳壳枳壳与枳实传说
说起枳壳、枳实,在樟树有一传说。相传,宋朝大臣刘敞因病回老家临江府清江县墨庄刘家(现樟树市黄土岗镇荻斜刘家)休养。一天在枳树下教侄孙读书,勿一枳果落下,砸刘敞头,侄孙笑说:“枳砸壳”。刘敞因头发少被小孩取笑,指着竹盘里晒的枳小果说:“汝脑实”,反讥小孩太顽皮不开窍,公孙二人此后常戏称彼此为枳壳为枳实。从此人们就把枳的空壳大果为枳壳,实心小果为枳实。
地理标志文化:清江枳壳附:地理标志清江枳壳的小知识
清江枳壳为江西省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清江枳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樟树市行政区域内的各乡镇、街道、场。具体是:大桥街道、观上镇、店下镇、阁山镇、洋湖乡、永泰镇、张家山街道、经楼镇、洲上乡、临江镇、吴城乡、昌傅镇、黄土岗镇、义成镇、中洲乡、刘公庙镇、试验林场、原种场、双金园艺场。
本文作者:王浩为跨界创客、资深策划人、中国地理标志文化产业的发起人与倡导者、万慧智库研究院地理标志委员会副主任、致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地理标志:国家三部委地理标志概念链接: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将其定义为:“其标志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有关”。我国年修订后的《商标法》也增设了地理标志方面的规定,其第16条第2款规定:“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从TRIPS协议和我国《商标法》可以看出关于地理标志的定义基本上是相同的:地理标志是表明某一种商品来源于一成员方地域内,或此地理内的一地区并且该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的标志。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