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探秘第71期少林堂究竟收藏了多少

彭洋挂号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1/9213034.html

探秘提示

1.左宗棠、李鸿章题写的匾额长啥样?

2.明代万历年间到民国时期的针灸图有怎样的变化?

3.民国时期,川药采摘使用情况是怎样的?

4.来自民间的多块匾额如何收集、如何保存?

5.在传统文化中,匾额具有怎样的意义?

6.如何欣赏一块匾额?

探秘路线

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巴渝典籍博物馆

沉浸体验

重庆李子坝轨道交通站,列车穿楼的场景总是吸引着各方来客打卡。那突然消失的列车仿佛破墙后,就能穿越到另一个空间。

少有游客知道,其实只要沿江走上多米,就能完成一场更盛大的穿越——这里的多个匾额、10万多册古籍将带你走进民俗、医药的世界。

这里就是由重庆少林堂中医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光瑞创办的三个民间博物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巴渝典籍博物馆。

这三个博物馆紧密相连,内部互通,你完全能够上一秒还在看匾额,下一秒就走进了典籍的世界。

但你几乎不会这样做。因为仅仅是在匾额博物馆里的多块匾额就值得你细细品味。它们会拉扯住你的视线,绝不轻易放走你。

建在地下的匾额博物馆是三个博物馆的第一入口,从明亮的江边坝子往里走,沿着阶梯而下,阳光突然被折断,黑暗中,木质的味道随着江风吹来,那种一脚坠入历史的感觉相当真实。

“多块,慢慢看嘛。”工作人员打开灯,数千块牌匾密密匝匝从地面罗列至博物馆天花板。再往里走,层层卷帘,迂回长廊,匾额以不同主题分为多个区域,像是一个地下迷宫。

地下迷宫竟有徐徐江风?是的,走到匾额博物馆的其中一个出口,你就会发现,原来,你是在平层的江边。错落的重庆地势让你的此次穿越更为魔幻。

也正是借助这样神奇的地势,馆长刘光瑞在博物馆内搭建了一个“匾额舞台”。舞台上,几百块匾额被排列成40层,舞台下,摆放着四、五排木椅作为观众席。匾额“表演”之时,工作人员会在台上一层一层用力地推出匾额,并进行讲解,直到拉完最后一层,嘉陵江水毫无防备地透过木质窗花展现在众人眼前,这突然的开阔好似顺着民俗文化足迹抵达的另一片天空。

“锦绣腾辉”“瑶池开宴”“勤俭可风”……在博物馆内,各式各样的匾额讲述着几百上千年来中华大地关于经商、教育、家风等各方面的故事。这些牌匾在来到博物馆之前,有的在农民的厨房、猪圈,有的转卖到了国外,现在,它们整整齐齐伫立在地下迷宫,像一个个户口本或简历表,这家经商、那家考学,题字背后都是这片土地上真真实实的故事。

匾额博物馆隔壁的民间医药博物馆、典籍博物馆也延续着巴渝文脉。这里有3万余册中医药古籍以及各种名方。不止如此,在博物馆内,你还可以体验针灸和推拿,带小朋友进行研学、创作图解面诊科普轮盘等等。

“我希望通过参观与实践,让老百姓近距离接触到中医药文化。”刘光瑞说。

上世纪80年代,20出头的刘光瑞在乡村为一位老太太治病的时候,意外获得一套民国时期的《本草纲目》,这是他收集的第一套老医书,收藏古籍的想法就此萌芽。

他不知道,今年,周杰伦的《本草纲目》以健身操歌曲的形式成为爆款,他只知道那些他耗费半生心血收集的,记录川渝地区病理情况、川药采摘使用情况的老医书“是用永不过期的精神粮食。”

探秘小课堂

1.匾额的历史

匾额习俗的形成源于古人对门的重视。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始,真正意义上的匾额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得以颁布施行。秦《会稽石刻》记载:“秦圣临朝,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其中的“显陈旧章”,确立了匾额的地位与使命。

匾额孕育于先秦,萌发于汉魏,成长于唐宋,至明清时逐渐发展到文人士大夫居所、亭榭、书斋、商铺等,几乎称得上“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见匾额”。

2.匾额的文化

匾额,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它们或彰显祖德,福佑后辈;或寄托理想,激励壮志;或教育子孙,昭示后人。横着的叫匾额或牌匾,竖着的叫对联。

3.匾额的分类

匾额按用途分大致分为官匾、寿喜匾、门匾、庭院匾、牌坊匾、商号匾、文房匾等。

全平台播放量36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