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文霞春天里的荠菜,它依然带着所有的情愫,迎春而来,倾洒着春天的喜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接过闺蜜和她的同事上班途中顺便送给我的荠菜,闺蜜同事甜甜的一句:“我婆婆拔了挺多的。”风轻云淡的一句话,却让我的心再次起了涟漪。爱与被爱,遗憾和珍惜,交替重叠……曾经我也是婆婆最爱的那个媳妇,可她却于年中秋节后的第三天,永远离开了我。都说时间是治愈思念最好的良药,可时间不是万能的,它治愈不了那些触碰亲情的遗憾。越是无处安放,越是深刻!我何其有幸拥有她老人家的爱,我何其万幸做了她的儿媳妇。记得有次聚餐,朋友笑逐颜开地说着她那当教师的婆婆,然后询问我婆婆在哪上班,我诙谐地说“在乡港,哈哈,乡下就是她的港湾。”。我自豪着这个乡下的婆婆。公公去世的早,公公临终嘱托及爱牵引的力量,让她独自生活了20多年,自己扛下了那些艰难的日子,从未在我们面前抱怨过生活,在变老的路上,她老人家从不服老,每日还在不停劳作,喂兔子,养鸡养羊等,就为了增加点收入,既不想拖累我们,又想补贴我们……婆婆虽是一位农村老人,没有什么文化,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却时时关心着国家大事,每日新闻联播是她必看的节目,她老人家时时告诫儿女们:要为人善良,与人为善。任何一次的思念都会是无奈和痛彻心扉。我开车回家途中,在红绿灯路口巧遇交警查酒驾,交警敲了敲我的车窗,我心神不定地摇开车窗,“喝酒时咋不害怕了?”交警看我掉了眼泪,一脸严肃的责备着我。当我配合交警使用呼气测试棒进行酒驾筛查,排除了喝酒嫌疑时,交警诧异地看了我一眼,“专心开车,没有过不去的事,人活着开心就好”。这个世界并不薄凉!内心百感交集的我,回到家中,把荠菜摊开在盆子里,一颗颗抖去杂土,择去黄叶,清洗干净的荠菜绿意盎然,水灵灵的。我捻着荠菜茎叶,忍不住嗅起了它的鲜嫩青草香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荠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荠生济济,故谓之荠。”是说荠菜能够济世济人济苍生。可如今这药用价值极高的荠菜,它可否解得了我的乡愁?“吃了荠菜,百菜不鲜”。结婚第一年的春天,我踏进婆家门时,婆婆慈眉善目的眼里含着笑,特别是我喊的那一声“娘”,她拖着长音的“哎”让我忍俊不禁。或许爱屋及乌的原因吧,自小都是喊妈妈的我,叫娘叫的那么亲切自然而不尴尬。院子里四五只羊“咩咩”的叫着点头示意,长毛兔在笼子里探出了头,鸡在啄食,鹅在嘻水,好一派热闹景象。婆婆指着篮子里翠绿鲜嫩的野菜说:“春食荠菜赛仙丹,过去在灾荒年代,荠菜是用来填包肚子的救命草呢,中午你尝尝荠菜饺子呵。”只见婆婆先将面粉和清水混合,揉成面团静置在那里。随后开始调陷:锅里烧开水放上一点盐和油,把洗得干干净净的荠菜焯水过凉后,挤干水分切碎备用。提前剁好的肉馅里加入鸡蛋放上切碎的葱姜末、酱油和盐搅拌均匀,最后放上荠菜和花生油。午饭时,当婆婆笑容可掬的端上热腾腾的荠菜水饺时,我闻到了荠菜的清香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夹上一个,送入口中,咬上一口,那独特的鲜香味把“春来荠美忽忘归”的意境全部囊括在了其中!受日月精华,得雨露滋润,风味独特的荠菜是萦绕在我心头抹不去的乡愁,但它更会在寒风料峭的冬末初春温暖着我……“春在溪头荠菜花”,由于对荠菜的偏爱嗜好,春意盎然的季节,闺蜜也定会邀约我来到沂蒙山的山间田野、山坡溪畔,用上捎带的小铲和塑料袋子,去寻找那一抹绿,春风里感受着它的柔情。“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荠味甘,人取叶作菹及羹亦佳”,笑谈中品味着《诗经》和《尔雅》中的荠菜以及荠菜滋味,更开心着蕨菜和薇菜带来的惊喜,感慨着这份大自然馈赠的绿色野蔬。那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雨打,从泥土里萌出,朝气蓬勃的荠菜,何尝不是春天的气息和我的寄托?春天是万物复苏让人欢欣的季节,荠菜满足着我的味蕾。因婆婆那唇齿留香的荠菜水饺的诱惑,每年我都去婆家品尝并捎回那肥美鲜嫩的荠菜,我的闺蜜几乎都能吃到婆婆身体硬朗时拔的荠菜。“世上本没有思念,只因生了离别。”,每次离开她时,那种酸楚和无奈的交织以及她的叮咛和挂念,都会让我泪眼朦胧。我在心里默念着“千万别回头”,我不敢直视那春风吹拂她的白发和她那深情眺望的目光。因为我知道,我若回头,那时那刻我感觉不到一丝春风的温柔,那春风吹不散的岁月年轮刻下的印痕,会让我的心隐隐作痛。爱是点点滴滴的汇集,情是分分秒的依恋。她把爱融进我爱吃的荠菜里,“凉拌、蘸酱、做汤、炒食、荠菜水饺,荠菜粥、荠菜馄饨、荠菜团子、荠菜地瓜面包子等”,仔细教我怎样放进冰箱里保存,把爱嵌在一日三餐和四季里……如今我制作的荠菜美食得益于婆婆的言传身教,遗憾的是她再也尝不到了。婆婆当初让我学着做饭时,絮絮叨叨地说着,谁会也不如自己会,指望谁也不如指望自己。“不就是让我学会了做给你儿子吃吗”,我当时撅着嘴在心里嘀咕,她觉察出了我的极不情愿,还是不厌其烦地鼓励着我且适时地表扬,让我渐渐体会到了做饭的乐趣。原来生活的齿轮从相遇那一刻转动,镌刻的都是爱和善意。又是一季荠菜情,可如今任我怎样咀嚼,也品不出那带着婆婆爱的荠菜香和曾经滋养过我灵魂的荠菜。乡愁——我不知道它的完美答案是什么,却知道它的滋味流淌在我心中,牵引着我去回味,去思考,去记住……作者简介:刘文霞,山东省沂水县人,笔名竹韵荷风,爱好读书、写作。如果人生是一场修行,我选择用浪漫的思维构思精彩的场景,亦不忘用现实的舞步演绎最美的剧情。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散文《那年是我们共同的从前》获“莱伯君王杯”第四届胶东散文年选新人新作奖。《致扎马尾女孩的一封信》获“烟台市寻找身边的诚信人、诚信事”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胶东散文年选》《黄海散文十四家》等。投稿邮箱:ddsww.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