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道人荐
《紫薇真经》穹窿紫微著
天道昌明
浮尘求道三十载,苦心孤诣扣空灵;
孤烟直入幽冥地,碧海无形却有情;
紫气东来呈祥瑞,苍龙现世望穹窿;
金鸡一鸣天下白,飘然而至济苍生。
书成紫微动20、万物皆可入药之根本
中药是中华阴阳五行理论应用的另一核心载体,正是由于万物同样由天地创生,受阴阳五行易变统御,与人一样都是天地之子;因而其既成为万物人之盗,又能成为人万物之盗,使得万物与人形成相生相克;由于生命起源完全相同,都是物能与磁能不同形式的载体,而每一种生命甚至每一种物质,其基本构成都是夸克原子。那么,既然每一个夸克、每一个原子、每一个分子都具有磁频,且由这些原子分子构成了天地万物,万物也就具有了各自的特征磁频;因此,人体具有自身的特征磁频,而构成人体的各组织也具有各自的特征磁频;因而当发生病变也就是磁频偏移时,那么,通过将自然界某些反向磁频物质运送至偏移部位;这些反向磁频物质就可以利用自身的磁场,将人体组织偏移的磁频拉回到正常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因此,就基于磁频的中药而言,可谓天地万物皆可入药;所以,人们才可以看到中药来源非常广泛,既有植物又有动物,既有矿物也内脏,可谓五花八门;由于每种物质的磁频各不相同,那么,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类。而按照人体磁频正反偏移,也就是宏观上体现出的寒热病象,中药对应分为了温凉寒热四种药性即四气,并通过反性矫正原则根据病情程度衡量药量,依此来从宏观特性上进行施药;而药性的辨别非常重要,否则非但不能治病反而适得其反甚至会致死;因此,药师除通过观察之外,最重要的辨别方法便是尝味,通过品味酸、甘、苦、辛、咸五味来识别药性;因此,史上最重要的两部中草药药典即《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无机药性通常取决于本身特性及所处地域,而有机药则取决于时令、地域及吸收的磁能量;食物事实上也是普遍药物的一种,因此,食物也可视作是日常的药补;中药治病的原理在于,通过寒热温凉不同磁频的草药,来矫正病变部位的磁频。而由于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体内磁频多种多样,而中药治病必须是既对异频部位有效,又要对周围其他正常器官组织磁频无效,如此才能既治病又避免产生大量副作用而损伤其他组织;因此,中药必须形成复合磁频组合,针对不同病症和器官异变对应一套磁频组合,而且还要考虑目标体磁频偏移程度而控制组合量,而这样的针对性的磁频组合即药方;因此,中药是基于恢复人体原有特征磁频为目标,也就是中医恢复阴阳平衡理念的另一种手段;
由于人体内是一个富含水分的有机体,而且只有将各种物质分解到分子级,身体才能进行吸收和利用;因此,中药必须熬制成汤才能使用;而由于有机物一般在度左右才会瓦解,因此,通过度左右的熬制,不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分子,而且还不会破坏其本身药性;同时,这些分子也只有在溶液状态下,才能与异频部位进行结合矫正。而按照阴阳中和原理,即温热病需采用寒凉性的药进行中和,即用反磁频的药来将病变偏移组织的磁频,中和拉回到正常状态,反之寒湿病亦然;事实上,人类食入的一切物质均是药物,只是日常食物是参与人体组织构建、维持日常能量的特殊药物;而治病的药物,也可称作是不参与组织构建,而专职于磁频扶偏的食物;
本草纲目中药物质绝大多数为不可吸收物质,如各种草药、动物组织、无机矿物等;因此,当这些药材经过熬制分解为分子后,其除了对异频组织产生作用外,其本身并非人体组织所需,因而多余的部分便被无害地排出体外。而有些物质对正常人体会有毒害,是因其磁频会拉偏正常器官组织的磁频,使得组织器官失去原有的功能;但是当某些器官组织已出现极端磁频偏位,反而就需要服用特定的有毒物才能实现纠偏,这便是以毒攻毒;因此,中医药是一种极其高级且先进的医药学,其基于磁频纠偏的诊病治病,是一种核内量子级信息医学,因此,其比西医分子级医学整整高出了两个数量级;
出自《黄帝阴符经》:“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与年著,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