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诸葛亮的劝了吗说法正若在,刘备

公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也就是称帝的当年七月,刘备决定了伐吴的国策,面对这一决定,赵云等多数臣下都再三劝阻,认为当前大敌是曹丕,而非孙权。可刘备根本不听,与此同时,孙权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向刘备求和,刘备断然拒绝。那么作为当时的蜀汉二把手丞相诸葛亮为何不劝阻呢?在刘备兵败退往白帝城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那么如果法正在,刘备就一定会法正的吗?

先说前面的诸葛亮面对刘备伐吴的决定劝谏了没有?为何不劝阻?

正史记载里并没有表明诸葛亮的真实态度,我们只能依据史书上的记载大胆推测,依据诸葛亮的治国方针是主张联吴抗曹的,毕竟曹魏势大,非一家可以与之匹敌,所以可以猜测诸葛亮内心里是不赞成刘备伐吴的,但为何诸葛亮不劝谏呢?

一是刘备对关羽被东吴所害和荆州被袭取表示愤怒,要对东吴进行报复,加上张飞于不久后手下所害(手下把张飞首级献给了东吴),张飞与关羽皆是蜀汉的名将,这二人的被害更是加深了刘备的愤怒,出兵东吴势在必行。

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见《三国志先主传》

二是因为在刘备提出伐吴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劝阻过了,诸葛亮再去劝阻也是一样,很有可能招致刘备的反感,毕竟如果群臣都把刘备孤立的话,对刚建立的蜀汉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巨大隐患,所以位居丞相高位的诸葛亮看清形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赞同也不反对,保持了一个中立的态度。

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见《三国志法正传》。

三是诸葛瑾与诸葛亮的兄弟关系正史里记载兄弟二人虽然各位其主,但从来都是公事公干,从不私底下过多交往,而东吴孙权就是派了诸葛瑾来求和,诸葛亮在这关键时刻,不得不避嫌,不好对这求和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也是刘备不同意。

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见三国志先主传》。

再来说下为何诸葛亮说了若法正在世,刘备就一定会听法正的

在刘备夺西川的过程中,张松、庞统和法正这三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张松后来因勾结刘备事情泄露被刘璋所杀,那么剩下庞统和法正就是刘备军事上的谋主,是一等一的顶级智谋之士。庞统为刘备取西川的上中下三计,可惜在攻打雒城之时被流矢射中身亡,只剩下法正一个谋主,法正不仅帮助刘备成功拿下了成都,更是力荐刘备趁着曹操刚拿下汉中之际,没有攻打蜀地的时机去争夺汉中,并在汉中之战中屡献奇谋,帮刘备成功拿下汉中。

中华国学经典论语诗经唐诗宋词三百首易经三十六计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本草纲目儿童启蒙哲学书J淘宝¥53¥购买

刘备与法正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件事见分晓

1.在刘备在即将进入成都时,许靖投降刘备之事被发觉,刘备以背主之事不加以重用,但经过法正的一番言词就对这种有名无才学的人加以重用,可见法正之言在刘备心中的分量。

2.就是法正的官职和身份。刘备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京郊地区,在内则是刘备的谋主之身份。

3.有了法正之后,使刘备展翅飞腾,不再受人制抑,这是诸葛亮所说的,面对法正的自私和有些横行霸道,有人检举向诸葛亮检举法正,但诸葛亮却说刘备非常信任和喜爱法正。

刘备与孙夫人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见《三国志法正传》。

4.法正建议刘备趁着曹操拿下汉中而不图巴蜀,分析得出曹操有内忧才这样,力荐刘备出兵争夺汉中,并在汉中定军山出谋斩杀夏侯渊,曹操听闻法正的计谋后,也感慨为何自己得不到这样的人才。

5.孝直避箭的事迹。刘备与曹操交战不利,应当退军,但刘大怒不肯退军,无人敢劝阻,法正有办法,当时箭矢如雨,但法正不顾危险跑到了刘备的前面,刘备着急的喊道让法正避箭,最后刘备听从了法正撤退的建议。可见法正在紧急关头总是有办法让刘备听他的哈。

四大名著全套正版无删减小学生版注音版绘本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课外阅读书9-12岁少儿童读物故事书带淘宝¥19.8¥80购买已下架

结语:可惜的是法正在刘备拿下汉中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这对刘备阵营是个非常大的损失,凭着法正奇谋画策和刘备对其的信任,如果法正活着,必能根据形势来劝谏刘备要不要伐吴,就算伐吴,法正随行,伐吴之行也不会有此惨败。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如果觉得写得还可以的话请留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