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医”还是“中医”?仅仅36年历史的“韩医”,凭什么能够把《东医宝鉴》申遗?年7月31日,韩国古代医药学著作《东医宝鉴》成功申遗,成为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第一部医学著作。
这个消息传到国内的时候,引发了很大的反响,许多网民担忧中国的“中医”会被韩国据为己有。对此,韩国媒体表示,“中国方面的反应太过敏,我们申报的是‘韩国的传统医书’,又不是中医。”
那么《东医宝鉴》真的是韩国的传统医书吗?我们来看看《东医宝鉴》出世时的背景。
自朱元璋将高丽改名为“朝日鲜明之国”以来,中朝两国就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公元年,也就是明朝万历二十四年,中医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南京全部出版,史称金陵版。
于此同时的朝鲜正在明朝的帮助下,全力抵抗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的侵略,这场抗倭战争已经到了后期,朝鲜死伤无算,据维基百科提供的数据,朝鲜在这场战争中军人伤亡约30万人,平民伤亡约万人。
兴许是这场战争的原因,朝鲜对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了比较深的认知。这一年,朝鲜的“医圣”许浚经过朝鲜宣祖的同意,开始编纂一本让一般百姓也看得懂的医书,能够让百姓们自治自救。这本医书就是《东医宝鉴》。公元年,《东医宝鉴》编纂完成,于三年后刻版刊行。
说是编纂,不如说是摘抄,这本医书的90%以上的内容都来自《伤寒论》、《医学入门》等83本中医著作。不得不说,这本医书抄得还真不错,全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篇,内容宏富而有条理。
《东医宝鉴》在医学界得到了可以和《本草纲目》齐名的评价,足以看出他的医学价值。但是用一篇查重率在90%的论文进行毕业答辩,居然还能通过,暴露了什么问题?
这意味着,那83本“资料”并不在论文系统内,意味着当你以后拿着那81本资料的任意一本资料去进行论文答辩的时候,都会因为查重率的问题而不能通过。
可能申遗并不是毕业答辩这么简单,但是,许多年以后,当你拿出《伤寒论》来引以为傲的时候,会不会有不知情的韩国人、美国人跳出来,说这是《东医宝鉴》中的内容?说中医其实是韩医的内容?我想会有的。
韩医的发展历史非常短,年韩国总统朴正熙颁布《韩文专用法案》,韩国开始弃用汉字改用韩文,而“汉医”、“韩医”这两个词在韩文中的书写是一致的,医院招牌上所谓的“韩医院”,其实是“汉医院”,也就是中医。韩国国会年4月通过了《医疗改正案》,才明确把“汉医学”改为“韩医学”。也就是说,“韩医”的存在历史仅仅只有36年的时间,而且前身还是“汉医”。
无论是从“韩医”的发展历史,还是从《东医宝鉴》的内容来看,《东医宝鉴》只能算是一位朝鲜人学习中医后所编纂的中医集成读本,虽有所创新,比如一些药方上的草药改成了古朝鲜(南北朝鲜未分裂前)境内的草药,但是整体框架还是中医的内容。
《东医宝鉴》申遗的成功,无疑是对中医的一种挑战,他暴露了韩国想通过《东医宝鉴》来确立“韩医”在世界上正统的地位,值得我们去思考该怎样宣传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公知公信力。
如果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那么现在在国外被追捧的针灸,通过前几年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宣传,被外国人普遍误认为:韩国人拥有针刺麻醉手术的发明权。国内对中医的不重视,导致一些外国针灸医生来华学习,却自称“没有可学的内容”,然后转到越南、韩国、日本去学习。
打铁还得自身硬,韩国申遗《东医宝鉴》也是对中医的一种看重,而中医在我国的没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中医的重视程度,保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