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撰成于万历六年(年),万历二十三年(年)在南京正式刊行。全书收载药物种,附药图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0余。
书中得配图说明事迹证明主治病症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最早流入日本和朝鲜。之后,越南、印度等国家也相继引进。由于这些国家受中国医学药学影响较大,《本草纲目》是被作为医药书籍流传、翻印、学习、翻译的。在这种学习和翻译的过程中,日本、朝鲜的医药界都受到此著作的巨大影响。
在日本,《本草纲目》出版不到20年,就已受到朝野重视。日本庆长十二年(年),学者林罗山(林道春)从长崎得到《本草纲目》(可能是江西本),将其献与幕府首脑(君主)德川家康。幕府首脑得此书后,异常宝贵,常置幕府座右备查,日人称之为“神君御前本”。后来,日本医药家曲直濑玄朔(号东井)又得《本草纲目》金陵版珍本,年由井口直树呈交日本明治政府,至今藏于日本内阁文。
日本江户时期本草食鉴内部内容《本草纲目》集中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巨大。
流传版本
《本草纲目》版本颇多,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大致可分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摄元堂本)及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江西本系统,主要为明万历三十一年()夏良心、张鼎思刻本等;钱本系统,主要为明崇祯十三年()钱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并改绘药图
清顺治十二年()吴毓昌太和堂本,乾隆间《四库全书》本即据此本抄录;张本系统,主要为清光绪十一年()张绍棠南京味古斋刻本,文字参校江西本、钱本,药图改绘后增加十余幅,并附《本草纲目拾遗》。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本即据张本影印,晚近通行本为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衡如校点本,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金陵本影印
《本草纲目》的历史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草纲目》采用的分类方法水平很高。既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又有独特的创新意义。这种分类的方法“举一纲而万目张”,一目了然,它实际上已具备了现代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性。我国古代早期的“本草”书中,通常把药物简单粗略地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大类。而李时珍在书中则依据药物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另外,《本草纲目》的分类是先无机后有机,先植物后动物。在矿物药分类方面,具备了一定水准。
其次,《本草纲目》对药物学以外的生物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学科也有突出的贡献及影响。在生物学方面,《本草纲目》中共收录了种植物性药物,李时珍详细记载了它们的品种、形态、气味、功用等。在化学方面,书中记载了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及制取方法,介绍了包括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风化、沉淀、干燥、烧灼等在内的许多化学反应方法。《本草纲目》一书中对金属和合金的区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区别和鉴定方法上也有所突破,其内容的详细程度大大超过了前人的记载。在地质学方面,《本草纲目》记载了种矿物性药物,并详细记述了许多矿物的形成、产地、形色、鉴别要领、勘察、采掘方法等,并记载了关于植物指示矿藏的重要信息。这部书不仅搜集了前人关于矿物零散的记录,而且对之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总结。
自18世纪起,《本草纲目》走向全世界,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