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国衰落前最后的辉煌

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李时珍像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年。祖籍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其祖父是“铃医”,即走方郎中,父李言闻是当地的名医,医院任职,由于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很艰辛,所以他的父亲不想让李时珍继续学医,在李时珍14岁时就随父亲前往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生于医药世家,十分喜爱医学,并不热衷科举,所以李时珍三次前往武昌科考,均未中举,于是他弃文从医,23岁以后跟随其父潜心研究医学。图为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展板图在嘉靖三十年,李时珍33岁时,他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名声大噪,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liǎn)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五年后,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医院判。这期间,李时珍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各地的药材,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时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开阔了眼界,丰富知识。医院里面庸医当道,乌烟瘴气,李时珍看不惯这种风气,于是他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图为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展板图李时珍自34岁起着手编著本草,他参考历代医药及文化典籍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以《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基础,三易其稿,历时二十七载撰成《本草纲目》。全书52卷,分为16部、60类,共收录药物种,附有药图一千多幅,药方一万多个,对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图为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清末本草纲目万历六年,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10年间又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万历二十一年(年),李时珍由于长期奔波采药,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万历二十五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本草纲目》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最伟大的科学巨著之一,其蕴藏的中国医药学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是我们不断研究和开发的目标,正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言:《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亦如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所云:《本草纲目》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中的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李时珍图本文资料来源为中国知网和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资料,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不喜勿喷,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