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从六朝古都到世界文学之都

李从悠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d/260592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年10月31日,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自那时起,南京人的口头自称也好,媒体上的指认也好,或是外地朋友的戏称也好,南京越来越多地被呼为“文都”了。我每每听到,心中总是喜悦。诸君须知,南京史上别称甚多,诸如金陵、建邺、建康、秦淮、石头城、秣陵、白下、应天、江宁、天京等,而今,这一长排古都特色的旧称之后,南京有了一个现代气息浓郁并带有世界格局的新别称。这里天生就很“文学”   说句也许听来有点骄傲的话,在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学之都”之前,南京人向来也有个感觉,觉得咱们这里天生就很“文学”,随便走到巷口,拐到桥上,来到湖边,望见远山,处处都是大师名家的标点句逗、绝句华章——   王献之写下爱情诗《桃叶歌》的桃叶渡仍然碧水悠悠。《世说新语》里的魏晋逸趣与名士风流,仍在老城南的青石板上步步遗韵,春日双燕已从王谢堂前飞入寻常人家。27岁的谢朓为南京写下“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献辞。刘勰在钟山定林寺写下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同一时代的钟嵘则写下中国古代第一部诗论《诗品》,南京齐梁遗迹甚多,至今仍然可在紫霞湖畔找到一眼当年定林寺的古井。被公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千字文》也诞生于南京,为梁武帝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所编,开篇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何其壮哉,历代书家均有不同书体的千字文传世,更与后来的《三字经》《百家姓》合为启蒙教育的入门教材。而身为梁武帝之子的萧统也是遍览群书的大才,他披沙沥金所编的《文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赋、诗、骚、文兼顾,对后世影响甚大,玄武湖与紫金山等处,都有当年的“昭明太子读书台”。“跟着唐诗看南京”   诗人和南京自然也有不解之缘。李白一生中多次游历南京,先后写下《登金陵凤凰台》等数十首与金陵有关的诗歌,涉及长干里、雨花台、东山、鸡笼山、白鹭洲、覆舟山、凤凰台、瓦官寺、白下亭、甘露寺、灵谷寺、落星墩等20多处景点街巷。与李白不同,刘禹锡就职的和州(今安徽和县)虽与金陵近在咫尺,但他从未真正到访,为此长怀向往之情,并写下《金陵五题》《台城怀古》《金陵怀古》等名篇,令乌衣巷、石头城、朱雀桥、王谢堂、台城等成为著名景点,吸引着一批批游客探寻,还有了“跟着唐诗看南京”这样的自助游文学之路。同为诗文大家的王安石,曾三度担任江宁行政长官,并在此购地建宅取名为半山园,晚年在园中阅书立著,还接待过苏轼的造访,旧日宿怨于此次倾谈中得以消解,以至苏轼都动了念,也想在南京买田安宅与王安石为邻。半山园旧址至今仍在,四周山立湖绕,别有古意,秋色犹佳,正如他那首《桂香枝·金陵怀古》所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同样是在南京任职立业,同样是登高写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也是千古传唱的名篇,“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因特别喜爱此句,我还请朋友为我刻过一枚闲章,即是“栏杆拍遍”四字。   “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   前段所述,以诗文为主,而自明清以降,南京的文学脉络就更为广阔了。比如在南京编撰的《永乐大典》,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如戏剧家李渔,不论造园建屋、研究美食、组建戏班、编刻图籍、开设书铺、八方交游等,都以他寓居20年之久的金陵为中心,他的《闲情偶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各个领域,可谓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滥觞之作,所印《芥子园画谱》至今仍为中国画临摹之范本,《笠翁十种曲》不仅在问世当年一时洛阳纸贵,被誉为“本朝第一”,其中的《风筝误》《凰求凤》等至今仍在舞台演出。同样是著名编剧的孔尚任,其以南明旧事为主线创作的《桃花扇》乃年昆曲的代表作之一,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近年还与导演田沁鑫合作了《·桃花扇》,对古老剧种进行探索试验。在如今年轻人非常喜欢的B站上,还有著名曲家王正来先生的《桃花扇》之《余韵》套曲,原汁原味的老生唱工,配以明孝陵、夫子庙、秦淮河、文德桥等旧时景象,年轻人弹幕滚动,真叫人有古今相通、亘久流传之感。作为明清小说最高成就的《红楼梦》与南京的血脉之亲大家都很熟悉,有意思的是,其最受好评的英文译本,译者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也是在南京动笔起译的。《儒林外史》比《红楼梦》更为写实,东水关、明城墙、瞻园、长板桥、贡院、钞库街、水西门、报恩寺等城南名胜都是吴敬梓笔下的故事发生地,更不用讲穿插全书的四时饮食消闲场景等,尤其是“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这一句评价,简直就成了南京市民最喜欢的自我表扬了。《儒林外史》已被译为英、法、德、俄、日、西等多种语言,也可以说,是承载着古老金陵的山水人文跻身于世界文学经典之林了。讲不完的南京文学往事   “大先生”鲁迅早年间在南京读书,也留下两处旧址,一是江南水师学堂,一是百年名校南京师大附中,后者原名就叫鲁迅中学,校园内还有鲁迅纪念馆。张恨水在南京创办《南京人报》,并创作了《秦淮世家》《石头城外》等以南京为背景的小说。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因进入中小学教材而成为书写南京意象的最著名散文,印入所有读书人的记忆。包括巴金,他19岁考入东南大学附中,在四牌楼附近的鱼市街21号住了3年,并与杨苡开始了他们延续一生的文学友谊。诗人余光中出生在南京,在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他的翻译与写作,并结识他未来的妻子,其代表作《乡愁四韵》可以说是世间所有游子写给故乡的最深情的诗篇。   请原谅我像数传家宝一样,一桩又一桩地讲述这些其实讲不尽讲不完的南京文学往事,我还没讲金陵刻经处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雕版印刷术呢,南京向来是图书出版中心,明代最精良的版本就叫“南监本”,《本草纲目》《西游记》等的初版都是在南京刻印成版。我也没有讲“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江南贡院呢!正是在这些渊源之下,南京出版机构与高校林立,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总体量高居“全球出版五十强”第九,古老的科举中心而今已翻作人才高地,聚集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百年名校矩阵。   让文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南京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之都”,正是来自这些悠远时间与多维经纬空间的养成。不过,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最大的感触还是南京城市生活中的文学日常场景。南京现有民间读书会多家,这些读书会遍及各行各业,线上线下都十分活跃。除了文化地标“全球最美书店”先锋书店的各大连锁点,还有凤凰云书坊、可一书店、万象书坊、大众书局、台城书房等众多高质量的读书分享场所。尤其是今年4月刚在鸡笼山下正式开张的“世界文学客厅”,这里曾是南朝“文学馆”和明朝“十竹斋”旧址,现在成了“文学之都”促进会开展文学活动的大本营,也是接待南来北往国内国际友人的大客厅,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央视播出的《品读中国·南京》就是在这里录制的。这个“大客厅”每周都会举办各种文学活动,所有市民均可预约参与。短短两三个月来,已经举办了夏季诗歌之夜、《尤利西斯》之“布卢姆日”、鸡笼山下文学课、父爱如山读书会、国际博物馆日、毕飞宇工作室之小说沙龙、校园文学联盟、文学之都下午茶、南京与唐诗等各个面向、不同主题的活动。从生气勃勃的读书郎,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翻译家、设计师、创业者,再到作家、诗人、教授,不论是想要家庭阅读还是学术分享,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与文学亲近的方式。我想这也是世界“文学之都”的应有之意吧,在推动文学传播交流的同时,让文学服务于社会,让市民共享文学成果,让文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