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究竟怎么样被编写出来,看一代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只不过在当时的社会,医生的医术并没有那么的高超,很多治病的方法也是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出来的。但是他父亲了不起的一点就是,当时他整理了大量的药草的名字和资料,并且每次去采药的时候都会把李时珍也给带上,这样慢慢的李时珍耳濡目染的也了解到了很多药草方面的知识,他对药草的兴趣也渐渐的培养了起来。不过,李时珍的父亲并不希望李时珍也做一名医生,他希望李时珍可以通过求学做官,一步步改善自己的家庭。
但是李时珍在学习考试的路上走的也并不平坦,多次去参加考试,但是一直没能成功,最终只是中了秀才罢了,三次都去省城参加乡试,却都没有能够如愿。李时珍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他在徘徊,在犹豫不决自己到底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一条路,究竟什么才适合自己。最终,李时珍十分郑重的对自己的父亲说:我应该有一条自己的路了,我想学医,请你支持我。他的父亲无奈只好同意了。
由于李时珍有比较好的医学知识作为功底,他很快就开始挂牌行医了恰好,在他正式开始做医生之后不久,当地爆发了一场很大规模的疾病,医生成为了当时很稀缺的资源。而李时珍和他的父亲确实都是一心为了治病救人,付出了很多心血,因此在疾病过后很多人都对李家父子两个十分推崇,认为他们是好人。
李时珍在逐渐更多的接触到医生之后,发现了很多存在于古代医书上面的错误地方,而这些一直流传下来的医术,是当时很多医生必备的宝典,因为缺乏十分系统完善的医生培养体系。所以,这些医术着实害了不少医生和病人。李时珍发现即使是当时最为经典的医术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他认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心中迫切想要自己亲手编写出来一本真正完善详细的书供大家使用。李时珍同时还认为,因为医生的医术层次不齐,没有可用的书籍来学习,他觉得应该有一本书,以草药作为基础,将一些经典常用的药方给记录下来,把古人没有认识到的知识补充进去。因此,李时珍便暗暗下了决心,他希望自己可以亲手把旧的书籍整理起来,加以补充完善,修订一本更加细致的书,为中国的药理学做一次全面的总结。
李时珍在行医的过程中结交了很多好友,也去过很多地方,对大部分地区都有过自己的了解。李时珍决定修订书之后,凭借自己十分不错的社会地位和人脉,博览群书,并且亲自去各地采访当地的人,希望可以获取到更加有用的信息。终于,在一五七八年这一年,本草纲目终于问世了。令人惊讶和赞叹的是,李时珍从一五五二年开始便着手准备,到他修订完成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六十一岁的迟暮老人了。这足足的二十七年时间里面,李时珍总共阅读了一千多种著作,走了有上万里的路程,不断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听取别人的建议,一步步的完善这个本。
而且,更让人敬佩的是,李时珍为了更好的修改这本书,做了三次比较大的修改,每一次的修改都会从新书写一遍,比较下一次和上一次的区别与错误。就这样,在一次次的修改之中,错误被不断的改过,新的内容又被填充进去。李时珍将自己收集总结的资料汇集成了一本一百几十万字的药学巨作——本草纲目,这里面还有相当的内容是他自己的经验与推敲。
本草纲目一共有五十二卷,将李时珍所了解到的将近一千八百多种的药物进行了分类、总结,划分在不同类别里面方便后人查找。除此之外,这本书最珍贵也是最难得的是他所收集的足足一万多种方子,这些方子完全足够当时的医生开药治病,为后人提供了足够的文字资料。并且每个药物也都备注有各自的性质和用处,实在是非常贴心,考虑得十分周到。我们很难想象他是怎么坚持做下来的。
然而,这本书刚出世的时候并没有人问津,很多书商都不看好这本书,或许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正眼瞧过这本书,所以一直都未能出版。但是李时珍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他为这本书付出的实在太多了,出版的事情实在是无能为力了。终于,他离开了。在他离开的三年之后,这本书终于在南京出版了,一开始很少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