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那些古代科举制下的高考落榜生是如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nb.ifeng.com/a/20190603/7484288_0.shtml

前言:每年到这个高考季的时候,总是有人喜、有人哀。喜的是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哀的是上不了大学。高考虽然一直以来总被一些人持以否定态度,但是它依然是当下最公平的制度,它能够让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一样有走进象牙塔的机会,一样可以上、,最后改变自己人生的命运。

正如白岩松曾经在一次访谈中提及,如果没有高考,常人如何拼得过富二代?古代科举制度在当时就像当下的高考制度一样公平,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了博取功名的机会。科举制度下以金榜题名为荣,以名落孙山为耻,然而科举史上却有很多名落孙山的落榜生逆行而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荣耀之路。

古代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

01重拾信心、再接再厉

一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让多少当老师的受到启发,这句话就是韩愈所写《师说》中的最后一句。然而这只是他众多名篇中的其中一篇,他所写的文章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之风大盛,进而文学方面也受其影响甚大,文章只注重格式,而忽视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导致一直到唐朝中期,文人们所写的文章大多都还是这种习惯。大家都知道文学创作是需要灵感的,而格式这种硬性要求只会束缚灵感,导致当时的文章大多都没有干货。明明是当时盛行的风气,他却能反其道而行之,坚持以魏晋之前的散句来写文章。他不光自己写,还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了一种文章创作理论,他提倡文章必须有干货,也就是要言之有物,文以载道。

韩愈和《师说》

他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他却有一段关于科举的落榜经历,还不止一次,是三次。20岁的时候他从家乡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为从小就被人赞为天才少年,所以此次考试,他自是信心满满,结果金榜张贴出来后,他仿如霜打的茄子一般低落,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回到家乡之后,继续发愤图强,心中暗暗发誓,不中进士、誓不罢休,结果他第二次、第三次都还是落榜,就在他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早逝的兄长,誓要光耀门楣,他再次鼓起信心,结果这一次,他成功被录取为进士,达成了他的目标和愿望。

唐宋八大家画像

2、心学宗师——王守仁

王守仁这个名字或许大家有点陌生,但是提起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宁王,想必大家印象都会很深刻,想那宁王是多么的霸道,三番五次地到华太师家中寻衅滋事。这个宁王在明朝正德皇帝在位期间掀起了动乱,最后就是被他平定的。他不光是在军事方面建功颇著,在哲学思想方面也有很大的建树,喜欢看书的人在书柜之中应该都会有一套关于王阳明心学的书,他在儒学的基础上结合道家、佛家思想,提出了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心学思想。

宁王之乱

后世将他和孔子、孟子、朱熹放在一起,并称为孔孟朱王,可见他的心学在儒教之中的地位。拥有如此耀眼成绩的他,鲜为人知的是曾经两次落榜,他20岁的时候考中了举人,22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礼部组织的会试,通过会试就会成为贡士,接下来的进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结果这次考试他落榜了。有人嘲笑他,有人讥讽他,他都不置一词,自己继续不断努力学习,3年后,他第二次参加会试,没想到的是竟然又落榜了,这下嘲笑他的人更多了,然而他却继续埋头苦学,再过3年后,他第三次应考,终于考上了,让自己的一身才华得到了施展的舞台。

阳明先生画像

02兴趣为师、另辟蹊径

1、风流才子——唐伯虎

无论是周星驰还是黄晓明扮演的唐伯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惊世之才、他的潇洒不羁和他的卓尔不群,一直被后世之人所欣赏。他的画技不受传统所限,他结合前代画家们的技法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他所画的山水画逼真到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一般,他所画的人物画传神到仿佛让人一眼就知道画中之人在想什么一般。当时在文人画这个领域分南北两个体系,各有优劣,也互不相容,然而唐伯虎以一己之力把南北两个体系进行了融会贯通,打破了二者之间的屏障,让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他留下的画在当下每幅最少都是按人民币千万元计,他的一幅,《庐山观瀑图》在七年前以大约人民币三十六亿元的惊人高价在一次拍卖会上成交。

唐伯虎的作品欣赏(一)

电影中的他家境殷实,实际上的他过得却不是很好,他以举人中第一名解元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结果却因为一场子虚乌有的作弊案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古代读书人以学而优则仕为毕生所愿,这样的打击对于唐伯虎来说可想而知是多大,然而他也只是低沉了一段时间,当他走出这种精神困境之后,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兴趣之上,写诗、作画,寄情于山水,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给人一种真实感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些创作素材都是他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

唐伯虎作品欣赏(二)

2、救死扶伤——李时珍

仅凭借一本《本草纲目》,他就可以立于医学界的神坛之上。现在我们看电子小说,动辄百万字,感觉不算什么,然而在古代,万字的书都少见,而《本草纲目》却接近了两百万字,可谓是穷极了他一生的时间。在这本书问世之前,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医们都是以《神农本草经》为药学理论支持,一千多年没有变化的东西却被他改变了,想想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可想他的伟大之处。为了避免像《神农本草经》一样出现一些错误,而对中医们产生误导,他效仿神农氏,亲自去采集药草,并会通过试验和观察来得出药草真正的药性,最重要的是在试验中他发现了药草的药性会在不同的条件之下发生变化,所以他打破传统,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医学理论。他的医术、医德和医著都让当时的人们和后世之人崇仰之至。

力新力行的李神医

这样伟大的一位人物在参加古代科举考试时却屡屡受挫,他和前面提到三位还有点不一样,前面三位是在相当于高考的进士考试(进士只是把贡士重新排个名次)中落榜,而他却是在举人考试,也就是乡试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落榜,他考了三次,三次都没过,眼看着昔日的同窗们纷纷金榜题名,而他却成为旁人眼中的失败者,这让他很是不舒服,然而他权衡再三后,决心放弃科举之路,跟着自己的兴趣走,结果还真让他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落榜之后成就诗仙之名的李白

03结语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终结于清朝末期,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期间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数不生清,同时,有过落榜经历的也是不胜枚举。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四位,还有很多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如李白、贾岛、苏洵、柳永、蒲松龄、吴敬梓、盛宣怀等人都有过没考上的经历,但是他们却都没有被击垮,相反,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那么对于当代落榜的高考考生而言,又有什么挺不起胸膛的呢?落榜只是一种人生经历,而不是人生的全部!

参考文献:

《明史》

《资治通鉴》

《中国通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