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自年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迄今已经足足三年有余,可谓是“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不少人表示,面对新的一年,“不想吃疫情的苦,只想吃爱情的苦”,随着“新10条”公布以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即便放开,自我防疫依然很重要,打疫苗、戴口罩,常消毒、勤洗手,注意社交距离,仍然需要牢记于心并身体力行。古往今来,中医在防疫治疫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是《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串雅》以及温病学说,都是中医在阻击疫病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古代中医经典的研究,发现这6个舌尖上的防疫古方,不敢私藏,愿与诸君共享。一、黑豆提到黑豆,很多人都十分熟悉,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黑豆不仅仅只是一种食物,它还是一味经典良药。在清代名医赵学敏的《串雅外编》中指出,黑豆可以防“时疫大行”,“自家水缸内,每早投黑豆一把,全家无恙”[1]。关于黑豆的妙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比如“辟禳时气:以新布盛大豆一斗,纳井中一宿取出,每服七粒,佳”。并且提到黑豆加甘草,“煮汤饮,去一切热毒气”,在附方中提到:疫疬发肿,大黑豆炒熟,加炙甘草,水煎汁,时时饮之。且有“靖康二年春,京师大疫,有人传此方,用之立验”的批语[2]。对于黑豆防疫的作用,其实还可以追溯到更早,早在唐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时期,就已经对黑豆防疫有了记载,《备急千金要方》中如是说,“新布袋盛大豆一升,纳井中一宿,出,服七枚”[3]。那么,黑豆防疫的适应证又是什么呢?用于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的疫病防治,染疫患者临床可见腹胀、腹痛、腹泻、水肿、心胸烦热、或伴下肢肿痛、小便不利等症状。又可用于解乌头、附子及金石等药物中毒。二、赤小豆对于赤小豆来说,这几年堪称是“网红中药”,尤其是用于祛湿,可以说是各种配方出现在很多白领的办公桌前。然而,赤小豆这味中药,不仅现代备受人们追捧,就是在东汉医圣张仲景的眼中,也依然是一味良药,而之后的葛洪更是对它颇为重视。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赤小豆可以作为“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的一种,“取小豆,新布囊贮之,置井中三日出,举家男服十枚,女服二十枚”,“断温病令不相染”[4]。对于葛洪所提之法,大唐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类似记载,并指出“吞赤小豆七枚,投井泉中,终身勿忘此法!”[3]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认为,赤小豆“主治辟瘟疫,止吐痢、下水肿,排痈肿脓血,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胀满,吐逆卒澼”,“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通气,健脾胃”[2],堪称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那么,赤小豆防疫的适应证又是什么呢?用于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疫病防治,临床可见腹胀、呕吐、腹泻、水肿、心胸烦热、或伴小便不利等症状。又可用于黄疸或皮肤痈疮肿毒为主症的疫病防治。三、麻油麻油,也就是芝麻油、香油,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出现在厨房的调料柜中。可能很多人一直以来对于芝麻油的印象就是调味而已,从来就没有想过,就这样一个走进千家万户厨房的调味料,竟也是防疫良方。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串雅外编》“辟疫”中记载,就是如果要去感染瘟疫的人家里,要先以“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再进家门,这样才会“不相传染”,出了门,可以“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方为佳”[1]。《本草纲目》收载了多个单用生麻油的附方,主治病症包括解河豚毒、毒蜂毒蛇螫伤、大风热疾、伤寒发黄、小儿发热、喉痹肿痛及预防时行痘毒等[2]。从古代医家的用法可以窥见,麻油可能有解热、止痛、杀虫、抑菌、抗病毒、利湿退黄等作用。那么,麻油防疫的适应证又是什么呢?用于湿热疫的预防,临床可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音哑、疮痈肿痛、黄疸、便秘等症状。四、小蒜曾几何时,“蒜你狠”成为风靡流传的时髦用语,不仅如此,“蒜”这种食药两用之品,正式让广大民众对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很多时候,人们只是把蒜当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厨房调料,很少有人在意它的养生和药用价值,对于防疫,更是鲜为人知。然而,在《肘后备急方》的“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章节中提到,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的病症时,可以用“小蒜一升,捣取汁三合,顿服之”[4],如果喝了没有好,那就继续捣汁,继续喝。那么,小蒜防疫的适应证又是什么呢?用于霍乱、寒毒疫等疫病的防治,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痛、腹胀腹痛,吐泻,胸闷气喘等症状。又可用于防治食物中毒吐泻腹痛。或用于多年胃冷胃痛,(捣汁涂)疮痈肿毒、小儿白秃、虫咬疔疮(《肘后方》治蜈蚣咬伤)。小蒜是大蒜吗?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于小蒜和大蒜做了详细的区分,他认为家蒜有两种,一种是“根茎俱小而瓣少,辣甚者”,称之为小蒜;另一种是“根茎俱大而瓣多,辛而带甘者”,称之为大蒜。按照李时珍的意思,就是稍微根块稍微小点,蒜瓣稍微少点,但是很辣的,就是小蒜,这个大家自己去get,这里就不赘述了!五、白萝卜提到白萝卜,人们对它可谓是十分熟悉,而且,近些年来,关于萝卜的养生谚语可谓是“深入人心”,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熟,医生哭”,“常吃萝卜常喝茶,不用医生把药拿”,等等。然而,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串雅内编》中,却把白萝卜作为防疫的一种良品。“白萝卜二三斤,洗净连皮放石臼内,捣碎绞取浓汁。如十岁以内小儿,每日吃一饭碗,大人每日吃二三饭碗,俱要吃冷不见火。忌荤腥杂味”[1]。那么,白萝卜防疫的适应证又是什么呢?据《串雅》记载,“治痢初起,并治疫痢如神。不问男妇、室女、妊娠、小儿,皆治之”[1]。用于痢疾,下痢后重,腹痛或症见腹胀腹泻、打膈、咳嗽有痰、音哑、咳血等消化或呼吸系统症状的疫病防治。又用于食积所致腹泻、腹胀痛,嗳腐吞酸。现代研究表明,白萝卜中含芥子油,而芥子油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菌作用。又据南京中医药大学胡烈教授介绍,在新鲜蔬菜中以萝卜的抗病毒、抗癌作用为最强,白萝卜(或红萝卜)捣汁饮服或煎汤代茶可用于泻痢不爽、食积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消化与呼吸系统病症及戒烟。[5]六、生姜或干姜对于生姜来说,无论是中医医生还是普通百姓,对它都十分熟悉,因为古代很多中医方剂里,都有生姜的身影,而在民间的百姓厨房中,也同样有生姜的身影,而且民间还诞生了很多关于生姜的养生谚语,比如“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等等。当然,生姜或者干姜,在防疫方面,也有它的独到之处。早在《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很多关于生姜防疫的记载。比如“治卒霍乱诸急方”、“治卒上气咳嗽方”中,有很多生姜或干姜的用法。“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若注痢不止,而转筋入腹欲死”“治卒乏气,气不复报肩息”都可以使用生姜或者干姜进行调治。[4]而对于“卒得咳嗽”尚有多方:干姜+饴糖+豉,煮服;生姜汁+百部汁煎服;生姜、干姜、杏仁捣为丸服。对于治疗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欲吐,咽燥而不渴,用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煮服;甘草+干姜+大枣,煎服。那么,生姜或干姜防疫的适应证又是什么呢?主要用于霍乱或其他细菌、病原体感染所致腹胀腹痛、吐泻等症的消化道疫病防治,以及主症为发热、咳喘、头痛、鼻塞的呼吸道疫病防治。对于生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尤其是生姜汁,“解药毒,除壮热,治痰喘胀满,冷痢腹痛,益脾胃,散风寒,解菌蕈诸物毒”,而干姜,可治“胸满咳逆上气……肠澼下痢,转筋吐泻,反胃干呕。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2],可见二者都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着良好的作用。疫情“放开”后,不要太过焦虑,不管会不会成为“神雕侠”,都要放宽心态,积极做好各项防治工作,该预防预防,该治疗治疗,不可自怨自艾,也不可怨天尤人,有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我们坚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参考文献
[1]清·赵学敏.串雅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柳长华.李时珍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张印生,韩雪杰.孙思邈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晋·葛洪.肘后备急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胡烈.药用食物简介:萝卜、海带[J].中国农村医学.(7):52-53.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