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自然界里有鲜花,必然就有蜜蜂,蜂花相会就结出果实,给人类创造了食物;蜂花相会才酿出甜蜜,给人类带来甘露;蜜蜂的辛勤劳动,给人类深刻启示,从蜜蜂那里学会了“盘庄稼”,获得丰硕的劳动成果;蜜蜂不畏强敌,勇于斗争,惩恶扬善,受到人类的赞颂。
我国饲养中华蜜蜂的历史已有多年,古人采捕利用野生中华蜂蜜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在认识和利用中华蜜蜂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的名称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蜜蜂历史文化,中华蜜蜂名称文化,不仅在客观上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养蜂生产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古代的养蜂技术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中华蜜蜂和食用中华蜂蜜的国家。
古代“蜜蜂”二字出现较早但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它们不是同时出现的“蜜”字最早出现在年前后商代遗存的甲骨文中“蜂”字最早出现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年)《诗经·周颂·小毖》一书中,也有“蜂”字出自殷墟甲骨文之说在东周(公元前年~前年)“蜂”和“蜜”二字组合成“蜂蜜”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次六经》(公元前3世纪)一直沿用至今久远年代古人还未掌握人工养蜂的方法但在采捕野蜂接触蜂巢和蜜蜂的过程中已开始伐倒有蜂巢的树采蜜已开始掏取石洞蜂巢的蜂蜜将野生蜂巢留下记号等逐渐从采捕野蜂向看护蜂巢的初期养蜂发展在采捕野生蜂蜜和家养蜜蜂的过程中古人对中华蜜蜂的蜂巢和生物学特性逐步加深认识从而产生了一些相应的蜜蜂名称古人认为蜜蜂有灵气蜜蜂的行为富有神秘感称蜜蜂为“神虫”、“灵虫”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蜂”为“飞虫螫人者”释“蜜”为“蜂甘饴”东周时期《山海经·中次六经》
西晋时期郭璞《蜜蜂赋》中出现“蜜蜂”一词古代未出现活框养蜂只能在蜂群分蜂时或破坏蜂巢时观察蜂王“蜂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张篱的《文苑英华·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加像碑》碑文内有“蜂王献蜜”一词但古人认识蜂王的时间还要早数百年郭璞在《蜜蜂赋》中称蜂王为统帅群民“大君”从西晋起对蜂王的形态、习性及在蜂群中的地位有了较多的记载在宋代王禹傅在《小畜集》(公元年)记载“窠之始营,必造一台”从此出现了“王台”一词此时古人还了解了产卵蜂王的体形体色和蜂群造王台自然分蜂的情况知道蜂王“无毒”不螫人并能应用毁掉王台的方法控制自然分蜂的发生苏轼
(公元一年)也曾在《收蜜蜂》诗中记载“空中蜂队如车轮,中有王子蜂中尊”描述了蜂群分蜂和蜂王在蜂群中的地位称蜂王为“王子”。古人对工蜂的认识较早最初认为“蜂”、“蜜蜂”的称谓就是指众多的“工蜂”认为蜂群中只有众多的“工蜂”不知道还有蜂王和雄蜂后来在逐渐认识了蜂王和雄蜂之后了解到工蜂是蜜蜂总群中最多工作量最大最常见的成员首见宋代王禹偶在《小畜集》中称工蜂为“常蜂”
古代蜂王最初被认为是蜂群中的君王把雄蜂称为君王下的“将蜂”、“相蜂《西阳杂俎》(公元年)中记载了雄蜂:蜂每岁三四月则生黑色蜂名日将蜂又名相蜂至七八月问尽死不死则蜂群饥同时古代还总结出“相蜂过冬,蜂族必空”的养蜂经验明代称雄蜂为乌蜂、懒蜂等清代称雄蜂为“蜜博士”、“蜜妇”意为消耗蜂蜜的蜂从此出现了雄蜂的各种名称和“蜂群”的名称“蜜脾”首次出现于唐代李商隐的《闺情》“红露花房白蜜脾”诗句中从此人们称有蜂蜜的脾为“蜜脾”“蜂儿”首次出现在唐末刘恂《岭表异路》:曾游宣歙间见彼中人好食蜂儿在明代李时珍首次在《本草纲目》(公元年)中将蜂卵、蜂幼虫、蜂蛹统称为“蜂子”并称未成熟的蜂子为“白蛹”古时蜂蜡和蜂蜜同时出现称蜂蜡为“蜜蜡”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称蜂蜡为“蜜蜡”、
“蜂花粉”在唐代孟郊(公元-年)的《济原寒食七首》中写道:蜜蜂辛苦踏花来,抛却黄糜一瓷碗“黄糜”系蜜蜂采的蜂花粉清代云生、英喜在《打牲乌拉志典全书》中称自然王台及其台内的王浆和蜂王幼虫为“蜜尖”当时蜜尖和白蜜、蜜脾为朝廷贡品每年由设在吉林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派出精干的小分队进深山采捕后装匣进送北京古代中华蜜蜂名称从神虫、娇虫、飞虫、蜇虫等到全面认识蜂王(大君)、王台工蜂(常蜂)、雄蜂(将蜂、相蜂)等经历了多年古人在采捕野生中华蜜蜂和传统饲养中蜂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蜜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对蜂王、工蜂、雄蜂三型蜂的特征、职能、分工及地位等有了进一步了解
从此奠定了古代中华蜜蜂生物学和养蜂技术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养蜂生产的发展由于我国养蜂业起源于中华蜜蜂传统饲养中华蜜蜂的历史悠久因此在我国早已形成了中华蜜蜂的诸多相关名称在引进西方蜜蜂之后中西蜂名称混用后来逐渐统一统一后的中西蜂名称中还保留了一大批传统的中蜂名称如蜂、蜜、蜜蜂、蜂蜜、蜂王王台、蜜脾、蜂子等等所以现在中、西蜂使用的名称基本相同中西蜂名称文化融为一体相传中国也是最早制作蜂蜜酒的地区之一在西周宫宴中便有蜂蜜酒的记载并盛行于唐、宋而最近据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地区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陶器中检测出的蜂蜡碳氢化合物表明古人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往酒里加蜂蜜以增加口感这比史料记载年份要早几千年说明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已经懂得用稻米、蜂蜜和野葡萄之类的水果酿酒在东周时期的《礼记·内则》中载有“子事父母,枣粟饴蜜以甘之”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写道:“瑶浆蜜
《黄帝内经》出现了用蜂针、蜂毒治病的记载还有写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称蜂蜜为药中之上品正式发扬了蜂蜜的药用功效其中记载蜂蜜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据晋《高士传》载东汉年间今甘肃天水有个叫姜岐的隐士才学很高汉阳太守桥玄几次邀他出山做官他假装生病,始终不从后来母亲病死,便独自跑进深山以养蜂牧猪为生当地人见他养蜂取蜜便纷纷向姜岐求教养蜂取蜜成为一门农业技艺开始流传下来甘肃天水便成为中华养蜂起源地西晋郭璞在《蜜蜂赋》中写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这是说蜂蜜和蜂蜡的性质及用途蜂蜜不仅是医家良药而且是美容佳品晋代郭璞
《蜜蜂赋》记载:灵娥御之(蜂蜜)以艳颜即指晋代女子直接用天然蜂蜜抹面百岁名医甄权(54一64年)医术高超唐贞观十七年,权12岁太宗李世民亲自到他家探望并咨询药性甄氏《药性论》载:蜂蜜常服面如花红在唐代曾广泛流
传这样一个故事: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儿永乐公主面容干瘪,肌肤不丰后因战乱避居陕西常以当地所产的桐花蜜泡茶饮用3年后她竟出落得丰美艳丽后来人们发现桐花蜜能使老者复少,少者增美具有补髓益精、明目悦颜的功能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美食家他好吃蜂蜜每天要吃上五盒姜蜜汤要喝几碗说它甘芳滑辣,使人意快神清他还在一首诗中提到极富滋补的岩蜜:我欲自汝阴,径上撞江章想见冰下中,石蜜与怡糖精通医术的苏东坡喜食蜂蜜
《老学庵笔记》中也记载了一则苏东坡嗜好蜂蜜的轶闻:一日,与数客过之皆渍蜜食之,每多不能下著唯东坡亦嗜蜜,能与之共饱寥寥数语将苏东坡嗜蜜的癖好描写得淋漓尽致宋代伊始记载了多种蜜源植物及各种蜂产品其时已经提出了单花种蜜记有:黄连蜜、梨花蜜桧花蜜和何首乌蜜等唐、宋、元朝以来经济繁荣,农业兴旺蜂蜜的应用也有了发展从浩瀚的唐诗、宋词、元曲及其它方面的记载就更多了段成式《酉阳杂俎》王禹称的《小畜集·记蜂》苏轼的《收蜂蜜》诗和南宋杨万里的《蜂儿》等诗文中均记载了当时养蜂和采蜜食用的真实景象中国出现最早记载人工养蜂是在东汉时期就是《高士传》里的姜岐早期的人们的养蜂采用的是“原洞养蜂”
在树洞或其他地方一旦发现蜂群就用烟火驱散蜂群然后用炭火加宽蜂洞再用泥草、牛粪涂抹洞口留一小孔容蜂出入最后在树干上刻痕为记以示蜂窝有所归属此后就按时采蜜至今中国西南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民族还保留着但是东汉的养蜂先行者已不满足于原洞养蜂,照看蜂群他们为了更便于割蜜开始移养蜜蜂移养是蜜蜂由野蜂变成家蜂的过渡阶段他们砍下附有野生蜂窝的树干挂在屋檐之下蜂窝所放置的方向与原树干生长的自然姿势保持一致移养无需管理蜜蜂生活在半野生状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文献记载那时的养蜂人已经开始“以木为器”
这一时期已将移养后的半野生态的蜜蜂诱养到仿制的天然蜂窝或代用的木桶蜂窝中去逐渐向蜜蜂家养过渡唐人将蜂窝与燕巢并列于柱梁或悬于庭院前檐并配有果树蜜源杜甫就有“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的诗句宋元时期是中蜂人工饲养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养蜂较为普遍出现了专业养蜂场明清学者已开始注意总结养蜂经验粗浅地研究养蜂学理到近代有了西方养蜂技术和西方蜂种的传入中国的养蜂业开始进一步专业化。
混沌初开,洪荒时代,自然的起源,人类的出现,是个永恒的谜团。人类还在童年时代,就展开幻想,试图揭开这些神秘的境界。各个民族依其所处的环境,及其对自然界万物的视探,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亦真亦幻、亦实亦虚的神奇梦境,诞生了创世神话。神州大地,华夏文明,勤劳、聪慧的中华民族的先民,创造出五彩斑斓的创世神话,并以史诗形式,一代一代相传下来。蜜蜂在华夏大地已生存了几千万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在浩如烟海的文海之中,记载着各民族光辉的文化遗产。人类从认识蜜蜂、饲养蜜蜂、研究蜜蜂到利用蜜蜂产品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蜜蜂文化,并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及文学艺术、宗教、民俗、医药等各领域,是中华民族光辉文化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