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生的过程中,很多人一种误区是很多人容易“中招”的,那就是误以为“一物一用”,其实不是这样的,大部分的养生之物不仅有一种用途,而是随着搭配的不同有不同的用途。
比如有一物很常见,可以说是家家有之,它的养生用途有很多方面,既可以行气温里祛寒、通鼻窍,还通上下内外之阳、温暖脾胃而散寒湿,重要的是根据用法的不同既能通畅也能固肠。
这一物就是常见的葱白,用以养生需要切去须根和叶,剥去外膜。其实葱一身都是宝,比如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葱初生曰葱针,叶曰葱青,衣曰葱袍,茎曰葱白,叶中涕曰葱苒”,还有葱根,都可用于养生。
中医文化的早期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到葱白“可做汤,主伤寒,寒热,出汗”,这是对葱白最早的记载,而当时只说“葱之茎”,“葱白”这个名字是出自《别录》,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益目,除肝中邪气,安中,利五脏,杀百毒”的说法。
《日华子本草》指出葱白“通大小便”;其后的《心法》一书提出“通阳气,发散风邪”;《丹溪手镜》中说葱白“通上下内外之阳,散风寒之邪,引众物发散”,还提出“肾之苦燥者可润”。
此外,典籍中海多有记载葱白通鼻窍、解鱼鳖肉毒,后来的《本草经疏》和《本草从新》都对其养生之功简要的总结为“发散风寒,通上下内外之阳”,由此可见用葱白的养生益处有五个方面。
一、用葱白可以发散在“表”的风寒。
葱白虽然有“发散”之功,但是“力微”,如果如麻黄、桂枝那么“猛烈”也不可能被作为食材,因此葱白只适合风寒相对较轻的人群,也正是因为其“力微”所以减少了“燥烈”的特点,更适合体弱而有风寒的人,可于豆豉、生姜搭档,也可作为麻黄、紫苏的辅助。
如果平时就气血不足而外感风寒,可用葱白连根与大米一起煮粥,加少许的醋,趁热喝可以让风寒随汗而出;刚刚感受风寒的人可用葱白连根和生姜煮水喝。
而最受后世推崇的古代方法就是葱白、生姜以及豆豉,这个方法被誉为“温而不燥,汗而不峻”,后世多在此基础上加减运用。
二、用葱白可以通鼻窍。
葱白发散风寒可以发散肺中的风寒,适合外感风寒的人养生、也适合经常鼻子不通气的养生,但一般不是直接吃葱白,而是把葱白撕开,贴在鼻背上;或者用葱白、白胡椒、辛夷一起大火煮15到20分钟后趁热用热气熏口鼻,但得注意水热别烫着。
三、用葱白可以疏通上下内外之阳。
葱白的这一点益处在养生方面还是比较有争议的,争议的内容并非它是否“疏通上下内外”,而是在是否可用在养生方面存有争议,因为诸多学者认为这方面益处多用于应急而非养生,而有些学者则认为“一法通则万法通”。
至于是否用于养生我只做简要说明,各位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请告诉大家。
古时葱白多是与附子、干姜搭档,用以上下之阳不相接或者内外之阳不得通,而相对轻者也可以单用葱白,这一类人主要是因为寒气太盛而阻隔阳气的运行,轻者可以手脚发凉但脸色发红。
四、用葱白可以通肠道。
其实严格来说葱白说通肠道也是属于“通上下内外之阳”的益处之一,因为葱白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适合的人群是因为阳不疏通而气机不畅通、肠道之气不通畅的人,可用葱白、生姜、淡豆鼓、食盐一起捣碎,用布包裹后热敷肚脐处。
五、用葱根可以温暖脾胃、除脾胃寒湿。
脾胃中的寒湿之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肠道“过于通畅而泻”的亚健康,尤其是湿气大的人更明显,而用葱白养生可以温脾胃之阳、通脾胃之气,又可以除脾胃中的湿寒,所以尤其适合这类人养生。
脾胃感受寒气而大便过于通畅而泻者可用葱白与食盐混合炒热后用布包裹热敷肚脐,寒气大的人可以再加生姜、干姜、胡椒增强散寒之力。
如果是湿气大而大便过于通畅而泻的人,养生可用葱白、鲜车前草煮水后去除残渣,再与大米一起煮粥喝;如果是孩子,可用葱白、小茴香、肉桂捣烂后用砂锅炒热,用布包好,热敷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
值得一提的是,葱白虽然是食材,但是不能吃太多,以6至30克为度。葱白有“发散”的特点,所以容易出虚汗的人、大汗淋漓之后不要多吃,再就是古人提到葱白最好不要和大枣、蜂蜜、地黄、常山一起吃。
葱白是很常见的食材,养生过程中经常被用到,它也是不仅仅有“发散”之用以及调味的用途,合理的原则搭配方式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