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出版四年前李时珍抱憾西归,早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m.39.net/pf/a_4792767.html
#泛文化写作营#《本草纲目》是一本医药学圣典,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誉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其作者李时珍则被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赞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公元年,《本草纲目》金陵版正式刊行,然而为之呕心沥血一辈子的李时珍已于3年前(公元年)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人世,没能亲眼目睹《本草纲目》闪耀面世。“医圣”李时珍一、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终成皇皇巨著李时珍(公元年—公元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是当时名医,耳濡目染,李时珍自幼便热爱医学。公元年,李时珍考中秀才,但其后3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弃儒学医,潜心医学。公元年,李时珍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之病,一时声名大噪,随后被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5年后,李医院任“太医院判”一职。公元年,医院判。任职一年后,公元年,辞职回乡创立东璧堂,坐堂行医,治病救人。医院工作期间,李时珍接触到很多珍稀药物标本,眼界大开,也学习了许多藏书,受益匪浅。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旧“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本草》《开宝本草》等)中有很多与事实不符之处,且分类极为混乱。处事谨严的李时珍深知其中的危害和后果,便立志要把旧药书加以整理,补充完善,写出一部分类更加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公元年,李时珍即着手编撰《本草纲目》,并自年起,先后到安徽、江西、湖广、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足迹遍及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务求弄清释疑解难。李时珍向农人求教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李时珍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年)完成了万字的皇皇巨著—《本草纲目》。此外,李时珍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著作行世。二、历经坎坷,备受煎熬,书刊行人已逝《本草纲目》合计16部,52卷,约万字,详细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全书在先前诸家本草所收药物种基础上增收药物种,共收纳种,其中植物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余幅,可谓卷帙浩繁。《本草纲目》成书后,出版却是个大问题。一是字图繁多,在当时当属浩大出版工程,刊刻不易;二是有些科学观点为当世所不容,几无书商愿意接手。有名家作序推荐就好多了,李时珍便请乡贤—蕲州名儒顾问、顾阙兄弟抬爱,但因种种原因未果。经其子李建中点拨,李时珍决计赴江苏太仓请文坛名宿王世贞作序。王世贞(公元年12月—公元年12月),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身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20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多种著作。“风雅教主”王世贞明万历八年(公元年),李时珍父子携书稿前往太仓弇山园求见王世贞,述说了成书经历和刊行苦难,王世贞甚是感动,并恪尽地主之谊,留饮数日。因当时王世贞家仙师亡故,欲操办丧事,无暇提笔;加之王世贞行事也十分严谨,在未通览全书的情况下,并不愿意轻易作序,所以李时珍“愿乞一言,以托不朽”的愿望就落空了。但是,王世贞留下书稿,并在和李时珍父子分别之际还赠了一首诗:李叟维肖直塘树,便睹仙真跨龙去。却出青囊肘后书,似求玄晏先生序。华阳真隐临欲仙,误注本草迟十年。何如但附贤郎舄,羊角横抟上九天。王世贞在诗中隐晦地指出《本草纲目》存在不足,李时珍也心领神会,便暂时断了急于出书的念头。回乡后,李时珍又将书稿作了详细修改,并参考了顾问、顾阙兄弟家余册中的种珍贵藏书,这一改就又是10年,用后来王世贞的评价就是“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此间,李时珍还蕲州、太仓之间往返多次。明万历十八年(公元年),李时珍委托已任县令的长子李建中再度赴太仓。这一次,李建中得偿所愿,王世贞欣然作序,为人间留下绝响。作序时是元宵节,而当年十一月,王世贞溘然仙逝。这里就不抄录,示图以飨读者。王世贞序(一)王世贞序(二)有了王世贞的“金玉良言”,南京私人刻书家胡承龙立马接下刻印,但因有字有图,刊刻困难,校对繁琐,这一刻就是4年,直到公元年才初步完成刻字刻图工作。而彼时李时珍年已七十有六,病体孱弱,油尽灯枯,并于当年抱憾九泉。公元年,《本草纲目》正式刊行,仅套,史称金陵本。《本草纲目》的正式刊行,奠定了李时珍“医圣”的崇高地位。《本草纲目》金陵刻本在李时珍逝世10年后,公元年,鉴于金陵本“初刻未工,行之不广”,江西巡抚夏良心倡议以金陵本为底本重刻《本草纲目》,由江西按察使张鼎思(明河南安阳人,字睿甫,号慎吾,生于公元年,卒于年)主持,江西各级地方官员支持,南昌、新建二县县尹协助。毕竟是官方行为,经费充足,刊刻速度非常之快,始刻于当年正月,竣工于六月,仅用时半年,史称江西本。《本草纲目》江西刻本开本硕大(27cm*17.8cm*3cm),用纸上乘,刻印精美,插图完备,较之金陵本进步很大,因之流布甚广。张鼎思刻成《本草纲目》以后,又受李时珍同乡江西临川县令袁世振的委托,刻成李时珍的另外两部著作《濒湖脉学》及《奇经八脉考》,均附刊于江西本。而彼时李时珍已逝世10年。三、格式谨严,朱墨灿然,质量取胜天下为何《本草纲目》江西刻本仅费时半年?因为江西文风鼎盛,文人士子喜私刻书稿收藏或用于家塾授课,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如元代金溪危素即请外地工匠坐家刻印《云林集诗稿》。危素(公元—公元年),字太朴,号云林,江西抚州金溪人,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此后金溪刻书蔚然成风,能工巧匠齐聚金溪浒湾(旴江中游的一个商业市镇),工艺日渐成熟,流程臻于完善,同时也带动江西全境刻书能力的提升。浒湾雕版印书(一)浒湾雕版印书(二)如果李时珍当时找到金溪浒湾刻书家,是不是在有生之年既能目睹《本草纲目》刊行于世,不致抱憾离世?答案是确定以及肯定。浒湾成规模刻书(雕版印刷)始于明朝中叶(公元年—公元年,历年),此间即有金溪书商活跃在南方的文化中心南京,他们在三山街、状元境一带从事图书出版业务,以“绣谷”“云林”“珊城”等金溪名胜古迹为品牌,先后创立唐富春世德堂、周如山光霁堂,及王世茂车书楼、傅昌辰版筑居、徐松野西昆馆、吴继武光裕堂、李少泉聚奎楼等著名书坊,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管理经验。尤为重要的是,在这些书商周围聚拢了一些稳定的职业作家和专业编辑,知名的有临川朱鼎臣、余江邓志谟、丰城李光祚等人。南京书刻家胡承龙在将《本草纲目》刻字刻图工作完成后,为何还延宕3年才将《本草纲目》正式刊行,或许就是专业编校力量薄弱的原因罢。浒湾雕版印书那么,李时珍怎么错过浒湾呢?原因或许有二:一是彼时李时珍家资薄弱,撑不起这一浩大工程,虽然在南京的浒湾书商众多,但刻印的大本营在浒湾,因此成本昂贵;二是李时珍的同乡袁世振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年)才任江西临川县令(临川与金溪浒湾仅30余公里),牵线搭桥的机会飘过。但是在年,袁世振积极委托主持江西刻本的张鼎思刻印李时珍的另两部著作《濒湖脉学》及《奇经八脉考》,并附刊于《本草纲目》江西刻本,以告慰泉下的李时珍。浒湾雕版印刷盛于清代,据清同治年间的《金溪县志》记载:彼时通往浒湾的驿道车马喧嚣,水道抚河棹声声,车船运来刻字的工具和木材、印书纸张以及生活必需品等,运走装订好的各种木刻印书。年深日久,浒湾形成了前后书铺街。全盛时,浒湾有大文堂、两仪堂、三让堂、旧学山房等60余家书店堂号,刻字和印书的工匠有上千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都能刻版刊行。故有“金溪浒湾男女皆善于刻字印书”“纸不到浒湾不齐”之记载,以及“书非赣版不放心”之美誉。清代浒湾盛景浒湾知名书号“旧学山房”金溪浒湾因之与北京琉璃厂、武汉汉口、福建连城四堡并称“清代四大出版中心”。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著),最早即由金溪书号世德堂和翠筠山房发掘,并加以整理、刊刻和传播。我是阮军发,当过教师,做过记者,痴迷文字以及文字所表述的内容,但总不揣浅薄,喜欢写点东西乐己娱人。如有粗疏及错讹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并欢迎条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