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编带大家来说一说李时珍的故事!李时珍,明医药学家,继承家学,更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与革新,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铃医请教,并参考历代有关书籍八百余种,对药物加以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药名、品种、产地等一些错误,并收集、整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药物,充实内容,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载药种,并附余幅药图,内容极为丰富。
李时珍在医药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至今为国内外人士所称颂。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总结我国明代以前药物学知识和经验的巨著,也是一部具备了初期植物形态分类学内容的伟大著作,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刊于万历二十四年(年),复刻甚多,并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为世界药物学者、植物学者所重视。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代正德十三年(年)出生在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瓦硝坝一个行医世家。
相传李时珍出生之时,有奇异现象出现。当时,李时珍的父亲知道妻子快要分娩了,十分高兴,连忙挑水、劈柴、宰鱼、杀鸡,忙碌了一阵子,只等接生婆报喜。由于太累,他便扶在桌子上打了一个盹儿。梦中他看见一只白鹿含着一棵灵芝草跑进堂屋来了,他一阵惊喜,正好这时接生婆向他祝贺:“又添了一位公子!”这位公子就是李时珍。李时珍出身于世代相传的医家,祖父是一位热心为百姓诊治疾病的“铃医”。手摇着铃铛,走乡串镇,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职业之一,一家人过着清苦自饴的日子。
老人虽收入微薄,但医德高尚,崇尚文化,含辛茹苦地培养后代,以贻后人弘扬李氏济民于水火的家风。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号月池,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为当时的王侯所器重,被聘为太医,任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高的修养。“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这是李时珍后来对父亲在行医方面造诣的肯定。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蕲艾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医药世家的环境中备受熏陶。
李时珍幼年时,其家境仍不宽裕。他上有一兄一姐,加上母亲,四口人都靠父亲一人养活。母亲张氏身体本就虚弱,加上营养不足,在生了李时珍后不久就病倒了,以后长期卧病在床。李时珍的健康状况也很差,体弱多病,他的童年几乎有大半时间是在药炉旁边度过的。直到十岁左右,身体才慢慢地好起来,并能念一点书,也能够到外边活动了。李时珍第一次跟着哥哥爬上凤凰山,看见江流滚滚、烟树万家,才知道世界是这样的广阔。以后便常跟着父亲、哥哥一起到附近的山上去采药,有时还跟着父亲去病人家看如何出诊。家中来了病人,小时珍不言不语,站在一边观看,而且很有耐心,一直看到病人千恩万谢地离去。耳濡目染,无形中李时珍对医学、药学产生了兴趣。
李家的后院是一座远近闻名的“百草园”,那里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儿,有争奇斗艳的牡丹、芍药、水仙;有朴素的蒲公英、土茯苓、千日红;也有枣树、槐树、椿树、榆树。墙根下、砖缝里、树皮上常会碰到各种小昆虫——土鳖、蛐蛐、蜈蚣……小小的“百草园”成了幼年李时珍成长、学习的乐土。当李时珍稍长大些后,除了这小小的“百草园”,他有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蕲州一带的山山水水。蕲州,就是今天湖北蕲春县境内的蕲州镇,处于南有凤凰、北有麒麟的群山环抱之中。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生长的药草特别多。
李时珍经常带着童年的小伙伴们奔跑在北门道上,他自豪地把从父亲那里学来的药物知识传授给他们。告诉小伙伴什么是金盏草,什么是麦门冬,什么是能吃的,什么是好吃的。并领着他们在田野里找寻青蒿子,找寻那吃起来有点咸味的黄色滴滴金。今天小编的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吧,最后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看完本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喜欢本文的话,给小编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