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五千年来,一根银针,一包草药,护佑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从神农尝百草传承至今,期间凝聚了无数医者的心血、涌现了很多名医,其中耳熟能详的有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
这些人中,扁鹊是最具争议的一位。
对于很多人来说,对扁鹊的认知始于语文课本《扁鹊见蔡桓公》篇,其中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让人记忆深刻,诞生了“讳疾忌医”这个醒世成语,也让大家记住了“扁鹊”这个名字。
然而,年开始的语文教材里,这篇文章被删除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每个人都渺小如蜉蝣,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只有少数人可以留名千古。
后世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记住这些名字:
一种是神话传说或民间传奇,这类人物无据可查,但又很具有流传性和说服力,如女娲、伏羲等上古神话人物,孟姜女等民间传说人物;
第二种是史学家的记载,但因史学家主要是服务于统治阶层,这一类记载的主角多是王侯将相;
第三种,按照社会阶层来说,与朝堂距离较远的士农工商要靠自己著书立说、以及通过教授徒弟完成技术传承,而普通底层人民,多数在历史前进的车辙下灰飞烟灭;
最后一种,就是后世的考古发掘,通过深埋的遗迹和遗物来揭开尘封的历史。
我们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分别对应医之纲领——“望闻问切”,来探究一下扁鹊被从教材上移除的原因。
望——“扁鹊”由来
扁鹊这个名字本身就很有传奇色彩,是指一种有吉祥意义的鸟。
据说在上古黄帝时代,有一个名医,他居住在蓬鹊山的九仙洞内,巧的是,其居住的洞府上方的山上,有两个石像,一个像翩翩欲飞的喜鹊,一个像静观天下的石人。
因神医医术高明,所行之处都能让病人痊愈,犹如报喜的喜鹊一样,故大家都喊他扁鹊,他的事迹被蓬鹊山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才有了关于“扁鹊”的明确记载。
闻——历史记载
关于扁鹊的记载最早可追溯为《韩非子·喻老》,作者是战国时期韩国法家代表韩非子。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纷纷向世人和帝王传达自己的治世理念。
其中大部分作品以阐述思想和道理为主,而韩非子另辟蹊径,在文中多用寓言故事,用传说中的生动故事启迪世人为人处事的智慧,脍炙人口的“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成语都有此而来。
《扁鹊见蔡桓公》就出自这本著作,讲的是扁鹊面见蔡桓公,通过观察蔡桓公的外在神态和表象,给出诊断和谏言,疾病由轻至重经历四个阶段,先后是“疾在腠理”、“疾在血脉”、“疾在肠胃”、“疾在骨髓”,治疗手段也由简入繁,依次是汤熨、针灸、火剂汤、无药可救。
但蔡桓公讳疾忌医,对扁鹊的诊断置之不理,直到病入膏肓,无法医疗才相信,但为时已晚,最后病亡。
通过扁鹊的“直谏”与蔡桓公的“无动于衷”的对比,层层递进,一方面向世人展示了扁鹊的高超医术,更主要的是劝世人听取别人建议,防患于未然。
后世关于扁鹊的资料多是参考这篇文章记载来创作,再加上作者的自己的观点,逐步将扁鹊神话化,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叙写扁鹊的鼻祖,那么《扁鹊见蔡桓公》里是否属实呢?
首先《韩非子》是一部先秦散文,并非史学典籍,里面很多故事都是杜撰出来的,那么扁鹊也有可能是虚构形象。
其次,上过《百家讲坛》的纪连海老师,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经过他的考证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蔡桓公”这样的一个人。
与蔡桓公最接近的是春秋时期蔡国国君“蔡桓侯”,生卒年是(公元前年—公元前年),那么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么?
我们通过古代的爵位制度来剖析一下。
周武王建国后,大封诸侯,周天子位分最高,其下由上至下可以分为公、侯、伯、子、男这五个爵位。
公爵主要是天子重臣、前朝王族后裔、周天子宗亲长辈,如周公旦;侯爵多指有突出贡献的朝臣,如姜子牙;在注重礼乐教化的春秋时代,不同爵位之间划分有严格的标准,可见此“蔡桓侯”并非彼“蔡桓公”。
网上还有人提出与文中蔡桓公,较为接近的另一位人物是战国时的田齐桓公,名为田午,他的生卒年是公元前年-公元前年。
田午是田氏代齐之后的第三位国君,谥号“孝武桓”,世人为了区分他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多称其为“田齐桓公”或“田桓公”。
为了将田午与“蔡桓公”联系在一起,网文杜撰说因为齐国的国都在上蔡,故被称为蔡桓公。
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长达多年的历史,都城一直临淄,从未有迁都的记载,所以这个说法也是子虚乌有。
因此,蔡桓公的存在令人生疑。
综合《韩非子》的文风和蔡桓公的身世之谜,扁鹊的是否存在过也具有不确定性。
另一个较为记载扁鹊的重量级典籍便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据它记载,扁鹊是一名秦越人,年轻时是一间客栈的老板,一名叫长桑君的旅客见他待人恭谨且资质不凡,便赠给他一种仙药。
秦越人吞服此药后开了天眼,可以隔墙观物,后来将此技能用在替人看病上,他可以看透病人的五脏六腑和血脉经络,因此医术不凡。
长桑君传授完仙药后瞬间消失不见了,如同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一样离奇,后来,秦越人开始周游列国行医,世人见他医术高明,便唤他扁鹊,名气越来越大,“扁鹊”这个名字就替代了他本来的名字“秦越人”,传遍天下。
太史公列举了扁鹊几个诊病案例,来证明他的医术出神入化。
晋昭公时期,扁鹊曾经到过晋国,正好当时晋大夫赵简子已昏迷多日,众人束手无策之时,扁鹊经过简单的观察后对众人说,赵简子其实并未生病,不久之后就能苏醒,两日之后,果然如他所言,赵简子苏醒后恢复如常,赐给他万亩良田,通过此事,扁鹊名利双收。
接下来,让他享有盛誉的是令虢国太子起死回生。
一日,扁鹊路过虢国,举国哀悼,他碰到一位中庶子,打听后听闻虢国太子因血气不通在早上暴亡,亡故还不足半日,还未收殓,他便请这位中庶子告知国君,他能救活太子。
中庶子以为他是胡说八道,但事关太子性命,便禀告了国君。
国君听后立马邀请扁鹊入宫,他凑近探了探太子的鼻息和体温,摸到太子大腿根还有温度,断定他为“尸蹶症”,然后用针灸、药熨和汤剂的三种方法同时治疗,太子即刻就苏醒过来、并能够坐立,二十天后便恢复如常了。
第三个案例就是太史公借鉴了韩非子的文章,写了扁鹊为蔡桓公诊病的事情。
后来扁鹊悬壶济世,周游列国,名扬天下。
他到赵国都城邯郸时,因当地人重视妇女,就专治妇科病;到周朝洛阳时,听说周人敬重老人,就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等老年病;最后,因秦国国君广纳贤士,他便到了秦国都城咸阳落脚,听说秦人最珍爱孩子,就专门医治儿科疾病。
此时秦国的国君是秦武王,他有个举世闻名的爱好——举鼎,一日武王与勇士进行举鼎比赛时伤了腰部,疼痛不已,经秦国太医李醯诊治多日,腰疼并未好转,反而更加严重。
此时,神医扁鹊在秦国行医的消息传到了武王耳中,他便下令召见扁鹊入宫。
扁鹊观望了武王的症状后,为他简单推拿了几下,武王立马感觉腰疼好转,紧接着他又开了几副汤药给秦武王喝下,结果腰疼症状即刻消除,秦王大喜,遂提出要封扁鹊为太医令。
李醯知道后,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接二连三地在秦王身边诋毁扁鹊,说他是“乡野游医”,导致武王略有迟疑,在武王迟疑期间,为了永绝后患,李醯趁机安排了两个刺客去刺杀扁鹊。
扁鹊为了避祸,只能逃离秦国,在路上被刺客杀死,一代名医因人妒忌身死他乡。
根据太史公的叙述,我们来梳理一下扁鹊的行医时间线。
三个案例中,晋昭公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
第二个案例中,历史上共出现过五个虢国,最后一个在公元前年被晋献公的假道伐虢之计所灭。,可见,起死回生的太子所生活的年代最晚不超过公元前年。
由此可见,前两个案例所涉及到的人所生活的时代至少相差年,自扁鹊行医开始算起,他至少超过岁寿龄,这在现代医疗条件下都很少,更何况是平均寿命在40岁左右的春秋时代。
姑且算他长命百岁,但李醯为秦武王时期的太医令,秦武王在位时间为前年至前年,距离他为赵简子看病已经过去了多年,那扁鹊寿龄要再拉长至多岁才能做到。
从太史公的记录上探究,扁鹊的存在在时间脉络上说不通。
《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单薄的对人物生平做陈述记录,而是因司马迁每篇文章结尾处的“太史公曰”,都有他以官方的视角对历史做出了评价,用以借古喻今。
可以说,太史公所写的人物事迹只是论据,为了点出文章结尾处的论点做铺垫。
《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扁鹊和仓公淳于意有共同之处:他们医术高明,疑难杂症手到病除,但因此遭人嫉妒,扁鹊被暗杀,淳于意因女儿缇萦才免于酷刑被救。
结尾时,“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点出了通篇文章的灵魂。
而篇中关于扁鹊的记载多依据彭鹊山的民间传说所写,它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支持太史公的论点而已,真伪难辨。
关于史记的记载,后人也有多种说法,多有存疑。
清代时期,研究历史、著有《史论》的空山先生牛运震在《空山集·史记纠谬》中说:“窃意太史公传扁鹊,多系传闻异词或寓言也。”
近代学者崔适在《史记探源》中也曾写道:“此传以扁鹊之医术,相遇之人,杂取传记,多系寓言,此无关于信史,非子产、叔敖之比,不可以世次求也。”
还有日本历史学者提出,秦越人这个名字另有玄机,“秦地”踞西北边陲,“越地”位于江南,两者相距遥远,不可能合在一起,故太史公起名“秦越人”,已经点出来这是个虚构的人。
第三部比较详细的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里第九部分《扁鹊换心》,文中记载,鲁国人公扈和赵国人齐婴同时患有疾病,两人一齐去请求名医扁鹊医治。
扁鹊诊出鲁国人志强而气弱,善谋虑,但不够果断,赵国人正好与之相反,于是,扁鹊就让两人喝下药酒,趁着他们昏迷之际,为两人互换心脏,两人醒来以后病都痊愈了。
《列子》全卷几乎全是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关于扁鹊的记载过于玄乎,可以断定这部里面的扁鹊完全是虚构形象。
结合三部典籍的记载,可以看出,扁鹊的行踪飘忽不定、所处时代不明,经历及医术颇具神话色彩,很有可能是作者根据上古传说衍生出来的形象,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
问——扁鹊有无传承?
古代的医生隶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工”,除了少数与统治阶层有交集可以在史书中留名外,大多数的这个阶层主要靠他们所写的专业医学著作为后人熟知。
而且“工”这个阶层都是技术派,一般都会有弟子传承。
如《三国志》记载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擅长针灸,《后汉书》记载他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叫《青囊经》,遗憾的是这本书已失传;但他的高徒樊阿继承了他的针灸术,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本草经》。
华佗生活的年代清晰可见,而且他的徒弟以及徒弟的著作也有据可查,所以华佗被后世称为“外科圣手”,是名下无虚的神医。
如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记录了他擅长妇科和儿科,为后世中医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指导意义,他本人也被称为“药王”;
另外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
反观扁鹊,在与他齐名的一众名医中,最为特殊,他有书面传承么?他有传授徒弟么?
据说他著作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两本医书,但都没有保存流传下来,还有一部据说是他所写的《难经》也被证明是后人假借扁鹊之名所写的。
至于他的徒弟,在《史记》里记载了,扁鹊给虢国太子治病时,弟子子阳、子豹作为助手出现过,但是在其他地方再无记录可查。
作为一代圣手,没有传承,符合这个阶层的特点么?
切——后世考古发现
山东的微山县两城乡曾出土过17块东汉画像石,这批画像石于年被运到曲阜孔庙进行保存和看护。
其中有四块为《扁鹊行医图》,图上刻有人首鸟身的医者形象,面前是鱼贯而入的病人接受诊治,扁鹊面对患者或诊脉,或作针灸状,其中有一幅石刻左上方还有一只小鹊,聚精会神的观看扁鹊诊病,是指他的弟子。
大约与这些石刻画像石同时期出土的汉墓彩绘帛画《老妇问医图》,里面画的神医扁鹊,也是一个人身鹊首的形象。
可见,扁鹊在东汉时期,是作为一个图腾人物的形象出现,代表医术高超的医者。
最新的考古发现是在年7月成都市,当时正在修建的地铁3号线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意外发现了疑似古墓的文物,随即报给文物局,经过专家考证确实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后被称为老官山汉墓。
经过文物工作者抢救性的发掘,相继出土了漆器、织布机等文物,但最为贵重的是人体经穴漆人和支竹简。
这些竹简组成了九部古代医书,所记载的内容史无前例,为我国研究古代中医史有重要意义。
出土的9部医书中,有一部名叫《敝昔医论》,因“敝昔”是“扁鹊”的通假字,考古学家研究后认为,这些出土医书是由扁鹊所著。
这似乎证实了扁鹊的存在,但随着对竹简的研究,专家又提出了异议。
根据之前所发现的有关扁鹊的记载来看,他行医的足迹都是在北方,集中在现在的山东、河南、河北、陕西一带。
而四川在古代隶属楚国,南北方相距千里,一路上地貌相异,在那个交通工具不方便、自然环境恶劣的年代,他很难能够在北方与四川之间迂回行医。
这批竹简中还记载了扁鹊在汉代时期行医的记录,汉朝距离春秋战国时期,年代久远,一个人不可能能够纵跨整个春秋战国再到汉代。
专家提出这批文物破坏严重,完全揭开其中的奥秘需要漫长的研究过程。
但可以肯定的是扁鹊是存在的,但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组织或者是一类人的统称,极有可能是“神医”的美称。
扁鹊的身世虚实难测,而学术是严谨的,为了不误导后人,专家提出把他从教材上移除出去。
我国对历史的传承十分严谨,与某些歪曲历史的国家,以及强行抢夺他国文化的国家相比,大国的气度和深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