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的话
每一个城市,都有这座城市独有的一“品”。
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文化是底色,人文是线条,创意是灵魂。
这一“品”,带着城市的符号,生活的诗意,让每一天的日常,变得不一样。
你所在的运河城市,运河水滋养千年,独特的地域地理、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都创造出独属于运河城市的运河一“品”。
我们连续性地把它们展现出来,欢迎您阅读,希望您推荐。
新乡,是目前河南境内唯一一段可以看到大运河历史河道的城市。大运河新乡段即如今的卫河新乡段,系海河五大支流之一,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年)开凿使用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卫河是新乡的母亲河,亲历了新乡的变化,见证了新乡封丘县的金银花茶的发展。
对于金银花,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常喝的降火凉茶如王老吉、加多宝中便常用到这味中药。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记载“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金银花,别名忍冬、二花,花初开时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金银花花蕾为药用部分,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是中药材王国的瑰宝。据史书记载,西晋时期,在河南新乡的封丘就有人家种植金银花,经过多年的人工驯化种植,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封丘金银花具备特有的优良品质。《本草纲目》中有“忍冬在处有之,封丘较佳”的记录。
封丘是金银花的原产地之一,封丘金银花的花蕾粗长肥厚,色泽艳丽,药用效率和保健作用很高。金银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以不同的部位入药的。宋代以前只用茎、叶,以花入药始于宋代,清代之前则茎、叶、花同等入药;贵花而贱藤始自清代,民国时期才对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做出优劣之分。
金银花作茶饮用出自清代,《本草求真》“金银花”条提到:“江南地方,以此代茶。”《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吴中暑月,以花入茶饮之,茶肆以新贩到金银花为贵,皆中州产也。”
在泡茶饮用、制造药露、防治瘟疫等方面,金银花均优于忍冬藤,于是在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的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对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做出优劣之分:“金银花,产河南淮庆者为淮密,色黄白,软糯而净,朵粗长,有细毛者为最佳。禹州产者曰禹密,花朵较小,无细毛,易于变色,亦佳。济南产者为济银,色深黄,朵碎者次。毫州出者朵小性梗,更次。湖北、广东出者,色深黄,梗朵屑重,气味俱浊,不堪入药。”
“原来的金银花是匍匐生长的灌木,最高也不过一尺,多生长在田间地头、荒地荒坡,结花非常少,采摘时要蹲下整个身子,一千多年就是这种状况。”封丘县金银花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张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县政府开始组织生产和收购金银花,年全县收购金银花20公斤,年开始号召大田种植金银花,当年收购也只有公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包产到户,县政府不仅倡导群众种植金银花,给优惠政策,还在科研上加大投入,与科研单位联手攻关。年,封丘县金银花大田修剪直立栽培技术获得成功,“爬行生长”的金银花“站”了起来。这一年,封丘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一亩能收50公斤,经济收益是当时粮食作物的5倍。这一年,封丘县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商品药材生产基地。
封丘花农采摘金银花爱赶早。穿梭在花丛中,轻轻捻动指尖,一朵朵黄白相间的花蕾收入篮中。夏季为金银花的采摘期,花初开时为纯白色,翌日变为黄色,香气逐渐散失,因此以开花当天采摘最好。识花的人,最懂这千年的灵物。为了更好地研究、开发和推广金银花及系列产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封丘成立了封丘道地金银花茶研究院,金银花茶大面积的推广,使封丘县金银花茶的产量和销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