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著作的大量编撰是明代医药学空前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万历六年(年),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成集本草学之大成的《本草纲目》,代表了这一时期中药学的最高成就。李时珍(~年),字东壁,号濒湖,晚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喜爱医药。17岁后三次乡试不中,积劳成疾。从此,他足不出户,潜心研读经、史、子、集、农圃、医卜、星相、乐府等著作,于学无不涉猎,尤其喜读医学著作,这些都为他从事医药研究和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4岁那开始,李时珍着手编纂《本草纲目》。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参阅了多种文献资料,经过三次大的修改,于万历六年(年)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药物学巨著,成为我国药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草纲目》共52卷,卷一、卷二
概述了本草历史和药性理论;卷三、卷四以药原为章目罗列了各种草药的主治病;其余48卷,按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将种药物分为16部,各列若干类展开论述,每种药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目清晰,并对各种药进行释名、集解、辨疑、解说其修治(炮炙)、气味、主治、发明及附方。作为一部包含了丰富自然科学知识的博物学名著,其内容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地质学、化学、物理学以及天文学、气象学和物候学等许多科学领域。该书附药物图幅,方剂6首,其中0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在对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成就作了全面总结以后,增收了宋以后出现的种药物,如三七、番红花、曼陀罗花、士茯苓等被后世广泛使用,通过对一些药物基原、性能的研究辨析,在实际考察对文献进行考据的基础上,纠正了以前本草学著作的一些错误,尤其是了批驳了服食水银、雄黄成仙的说法,用比较先进的方法对药物进行分类,以取代沿续多年的三品分类体系,以纲目为构架将各种药物分类编排,成为一部独创体例的药物学著作,从而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药学体系和内容。(本草纲日》还包含了各种药物的药性药效、药物栽培、炮炙制剂及其在各种病症治疗方面的应用等多方面内容。除了药学以外,李时珍对医学也有重要贡献,其中尤值一提的是人体解剖学成就。《本草纲目》是我国医学史上首次独创性地提出“脑为全身主宰”这一说法的著作,从而冲破了“心是人体中心”的传统说法。保存于《本草纲目》中的单方、验方是李时珍挖掘民间医药宝藏的结果,许多为后代医家所习用,其中抗衰老药物就有近种,健身长寿的方剂有首之多,记载了有关长寿、轻身、却病、容颜等案例数十则。李时珍在著书期间实地考察了湖广、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深入林区、矿井、菜畦,向农夫、渔民、猎人、车夫等虚心求教。这种躬身民间虚心学习的严谨态度,加之其长期的医疗实践,使《本草纲目》最终成为一部中国古代科学的巨著,无论在史学、哲学还是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均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