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科举之路上的那场大病,是命运之神对

李时珍的老爹李言闻做过太医,是位远近闻名的名医,前来看病的人中不缺达官贵人,因此,老李家总体来说是不差钱的,至少算是中产阶级,最重要的是老李是见过世面的人。李时珍出生后,见过世面的老李对小李报了很大的希望,为了能够光耀门楣,老李坚决反对儿子学医,极力要求儿子读四书五经。因为在咱大明王朝,除了科举之路,其余的都是渣渣。科举考试的考场李时珍当然不敢违抗老李的意思,于是走上谋求功名的科举之路,埋头与四书五经打交道。科举之路的第一阶段,李时珍还是走得顺风顺水的,县试、府试都是小儿科。公元年,14岁的李时珍参加院试并一举过关,秀才的身份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到手,小李因此声名大振,老李因此兴奋异常。同年,带着大振的小李前往省城参加乡试,谋求举人的身份。结果,我们后人都高兴了,难过的就是小李和他的家人,小李落榜。李时珍一次落榜对于读书人来说不算什么,补习三年(乡试三年举办一次)再来,公元年,17岁的小李再次奔赴乡试考场,再次铩羽而归;年轻就是资本,再补习三年再来,年,20岁的小李又落榜了。这是命呀,硬是跨不过去吗?小李大病一场,堂堂名医李言闻也拿他的病情无招,只能听天由命。喊天天就应,老天爷即使出手,李时珍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李时珍在重见他爹的第一时间就提出,放弃科举、拜师学医。看着死里逃生的儿子,老李终于答应了儿子的要求。李时珍的医学天赋终于得到了用武之地。老李收藏的医书本就较多,小李还天天出入药房,早就耳濡目染。得到他爹的允许后,立即一头扎进了医学事业里,小李一边拼命阅读医书,一边跟随老李学习看病和抓药,李时珍的专业技能突飞猛进,很快就可以单独给病人看病抓药。可以独当一面的小李大大的发扬“医者仁心”的精神,凡是来找他看病的人,他不仅不安排他们做多余的检查和拍多余的片,还常常不收医药费,对于不够路费回去的那些病人,他倒贴钱给他们回去,出诊还自带食物和盘缠。小李的这个看病方式很快登上了湖北TV的头版头条,小李的名声开始像麻雀那样起飞,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老李家的积蓄越来越少,小李的却名气越来越大。很多达官贵人终于慕名来了,老李家的钱袋子终于不用露底了。湖广TV终于决定抓住这个热点人物,小李终于名满湖广,变成了名医李。很快,地处武昌的楚王对李时珍发出英雄帖,邀他前往王府常住。楚王府要高水平的医生有医生,要超一流的医书有医书,关键是楚王财大气粗,不用担心給百姓免费看病的费用问题,小李决定:往!这一年,李名医33岁,在医疗事业里摸爬滚打已经10多年。住进楚王府的李名医把“免费医疗”发挥到了极致,老百姓盛赞李名医的同时,楚王也跟着沾光。李名医除了日常看病外,还计划要写一部自己的医书。五年里,李名医的名气经过百姓的口耳相传,一举变成神医。“震惊,楚王与神医好上了,实在太不像话!”明朝TV闻声报道,借题炒作。很快,嘉靖帝的圣旨就到楚王府:召李时珍进京,医院就职,专职伺候皇帝。皇宫跟楚王府相比,资源肯定更丰富,医学资源更是顶级的。李神医再次决定:往!医院呆了四年,李神医博览全书,他的著作的参考书目已经达到了多重。放眼天下,似乎再没有帮助李神医进步的资源了。皇宫里唯一的病人又总是不听话,每天坚持吃含有剧毒的重金属“丹”来追求长生。李神医决定辞职回乡,医术是用来造福百姓的。公元年,42岁的李太医回到民间,重走他老爹的道路——设堂行医;比他爹厉害的是,他还在写书。之前看病的惯例几乎全部被沿用到他的东壁堂,绝不用“太医”的光环去拉动医疗费,该免费的照样免费。后世的追忆年,47岁的李时珍很痛苦,因为他的写作和行医过程中,他发现了很多参考书上记载的东西有问题,这实在是一大隐患。为了减轻这种痛苦,他决定亲自去拜访名山大川,他要写一部零差错的医学书籍,他终于还是走上了这条最苦的路。踏出东壁堂的李时珍,拜了一切知道药材的人为师,包括农民、采药的工人、艄公等等。对于药理不明的,他亲身尝试;对于前人描绘不清的图像,他儿子来负责描绘。写作的内容实在过于庞大,把他爹也拉进来一起做。本可衣食无忧的李时珍,在深山大川里一呆就是10多年。公元年,60岁的李时珍终于看见了他的书籍的初稿——《本草纲目》。鉴于医学书籍的重要性,他又花了10多年的时间对书稿一改再改,直到他年去世为止!他去世三年后,《本草纲目》正式出版发行,李时珍将超过一半的生命给了这部书,把超过一半的生命献给了我们所有的后人。术业有专攻,这才是伟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