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氾胜之书》《四民月令》中统计的数据,我国在汉代栽培的蔬菜有21种;魏晋时期慢慢增加到35种。随着农业的发展,据清代《植物名实图考》的记载,当时的人们可以用于食用的瓜果、蔬菜已经增至种,比如,胡萝卜、番茄、洋葱这样的“外来户”也开始出现。
我国的蔬菜种类特别丰富,蔬菜文化灿烂悠久,与酒文化、茶文化一起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的蔬菜:名称考释与文化百科》(以下简称《中国的蔬菜》)中,收录了种中国蔬菜。
《中国的蔬菜》
作者:张平真定价:99.00元ISBN:0
千万不要被这书名吓到了,这可不是一本难啃的“典籍”,而是充满了有趣的史料、生动的故事以及一百余幅手绘科普图画的“蔬菜文化全书”。
本书作者张平真先生,出生于年。多年来,在北京市的蔬菜、副食流通领域,从事计划、管理、科技、教学、调研和著述工作数十年,对我国的蔬菜文化饱含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在该专业领域笔耕不辍。
在《中国的蔬菜》中,能读到很多你过去不注意或者不了解的蔬菜小知识,比如:菠菜的家乡在哪里?竹笋的别名“玉板”从何而来?苏武牧羊饥饿时,吞掉的“毡”实际上是哪种蔬菜?
中国的蔬菜文化
如果你去其他国家旅行或生活过,就会发现,似乎只有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蔬菜是不可或缺的。在大多数的饮食文化中,肉、蛋、奶的比例要远远大于蔬菜的比例,而在我国,“佳膳蔬为先”是中国人的“舌尖”最认同的观念。
中国人有多爱蔬菜呢?事实上,即使是像我们上面提到的胡萝卜、番茄、洋葱这样的“外来户”,烹饪它们的方法,也属我国最多。甚至,这届年轻人已经开始在自家阳台种蔬菜了。
在某主流短视频网站,与“种菜”话题相关的视频播放量达到了60多亿。大家总结出了各种经验,比如:韭菜自带“一茬接一茬”的可爱属性,对新手最友好的蔬菜是豆芽等。
最近,胡萝卜因为营养价值高、烹饪方法多,既能够作为配菜又能够作为主菜,并且便于储存,受到了人们的“宠爱”。
胡萝卜到底来自哪儿?
蔬菜的名称中有个“胡”“番”或者“洋”的话,我们大概就知道这种蔬菜最早并非产自我国。所以,我们也大概知道“萝卜”前面有个“胡”代表什么,但胡萝卜最早来自哪里?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却不是太清楚。
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在《中国的蔬菜》中找到答案。《中国的蔬菜》中谈到,“胡萝卜原产于亚洲的中西部地区。关于胡萝卜引入我国的具体时间,以前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旧时的传统见解,它是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元时始自胡地来’说,即元朝时从中亚地区引入;另一种是汉代引入说。有人说胡萝卜是在汉初由张骞从西域携带回来的。然而,他们对胡萝卜引入时的状态描述都是语焉不详”。
我们看到,关于胡萝卜到底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古籍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张平真先生却没有到此这里为止。他说:“笔者考证认为,在历史上,胡萝卜曾多次被引入我国”。
最早,确实是由于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紫色的胡萝卜随即传入我国。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胡萝卜都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十二三世纪的宋、元时期,胡萝卜再次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才在北方逐渐选育,形成了黄、红两种颜色的中国长根生态型胡萝卜。在元代,人们对胡萝卜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才为胡萝卜得以广泛栽培奠定了基础。
关于中国蔬菜的名字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和方言各异,很多蔬菜的名称并不统一,有些名实混杂,还有些正名、别称长期共存。以我们刚刚提到的胡萝卜为例,据《中国的蔬菜》统计,人们运用拟物、谐音、雅饰或方言等手段,先后给胡萝卜命名了30多种不同的称谓。
首先,人们根据胡萝卜被引入地域的标识“胡”和“番”,结合拟物的手段(和我们的萝卜比较像)得到胡萝卜或番萝卜的称谓。
然而,我们的萝卜本身就有很多别称,“胡”的谐音又为“葫”,这样一来,“胡芦菔”“胡芦服”“胡萝蔔”“胡莱菔”“胡莱服”“胡来服”“葫芦菔”“葫芦服”和“葫萝蔔”等称谓就应运而生。
后来,又因为胡萝卜的肉质根的形态略似珊瑚和竹笋,我国南方地区将其雅化,誉称其为“金笋”“甘笋”“十香菜”“药性萝卜”或“赤珊瑚”。
你看,一个胡萝卜就有这么多种称谓,但这在我国的蔬菜中,并不是特殊现象。再如,我们都知道卷心菜有个俗名叫“洋白菜”,因为这种菜是由西方国家引进的。但你知道卷心菜用过“比京白菜”的称谓吗?比京,在这里是指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意思是这种蔬菜来自比利时。像这样的小故事,在《中国的蔬菜》中有很多。可以说,《中国的蔬菜》就是以蔬菜名称解读为切入点,对我国的蔬菜文化进行阐释的。
《中国的蔬菜》全书分为“综述”和“各论”两大部分:“综述”部分主要概述了我国蔬菜名称构成、命名缘由及构词手段等;“各论”部分则分门别类地对各种蔬菜的所属类别、起源地域、引入时间、栽培历史、供应现状、名称由来、命名因素、营养成分、食用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考释。
读这本书就像寻宝,到处都是关于蔬菜好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