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栽培历史,可以告诉你这几个问题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称之为兰蕙,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尊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尊片中间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下面1枚为唇瓣,较大,俗称兰荪。成熟后为褐色,种子细小呈粉未状。

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兰科植物分布极广,除两极和沙漠地区之外,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兰花家族的成员,不过大部分集中在热带和温带,约占兰科植物种类的85%。热带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特别是热带森林里,以美洲、亚洲和非洲为最多。盛产热带兰的国家,亚洲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泰国、缅甸、尼泊尔、锡金、不丹和越南等。美洲有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特立尼达、洪都拉斯等;非洲有马尔加斯和西部非洲等。

总之,兰花中80%~90%的种类分布在以赤道为中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致在北纬70°至南纬52°之间。其中,唯中国兰花的某些种类生长在纬度及海拔较高的地区。这些品种之所以珍奇,主要原因就是其分布地区极其有限。如中国南部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也有不少热带兰分布,比较著名的有指甲兰、石豆兰、虾脊兰、贝母兰、石斛、石蚕、蝴蝶兰、飘带兰、兜兰和火焰兰等,在西双版纳还发现了美洲原产的一种香子兰。

我国盛产的兰花,分布地区广大,遍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江西、湖北、甘肃、安徽、四川、台湾、西藏(察密禺、波密等地)。最著名当推江浙带盛产的春兰、蕙兰,园艺品种最多。其他如福建、广东一带的建兰、寒兰、墨兰,云南大理的雪兰,云贵的金棱边、硬叶兰,兰州的武陵素心兰,台湾的报岁兰以及特殊的斑叶兰等,都因其花香馥郁,叶姿飘逸、秀美,非热带种可与媲美,故博得世界兰坛重视。

兰花的历史

兰科植物是植物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科,但是关于兰花的起源问题,至今尚未取得致的意见,主要有三种看法。第一,“附生种”说。年,科学家罗伯逊和布恩伯洛夫从兰花种子、花及根的特征分析,认为兰花起源于附生种,原因是1.兰花多数不具胚乳或非常小,种子能够在广大的范围内散布;

2.靠特定的花粉媒介一昆虫传粉,有利于远距离传播花粉;

3.花粉具花粉块,一次授粉,多数授精,有利于在媒介昆虫传粉机会少的情况下授粉。这三点特征都适合附生种繁衍的需要。

第二,“陆生种”说。年,科学家施姆博提出:“兰花起源于陆生种,种子落在树木裂缝等含有机物、水分丰富的地方,由于吸收了树木的水分、养分而发芽生长,逐步产生了适应性而进化为附生种。”年,科学家伯恩宁和艾沃德又从菌根与兰花的关系上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兰花起源于陆生种的结论。第三,从“附生种”进化为“陆生种”说。年,科学家安卓斯认为,“兰花起源于附生种,在澳大利亚东部的热带草原,由于树冠环境严酷,兰花从附生种进化为陆生种。”兰花起源问题的争议焦点是,“附生种”与“陆生种”均存在,问题是孰前孰后,由谁转化为谁?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中国兰花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幽香、典雅的叶姿、四时常青的风韵独步花卉世界,倍受国人喜爱。在中国,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兰花的古籍是多年前的《易系辞》,其中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名句。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尽管古代典籍中的兰花是否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兰花尚无定论,但中国兰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是确定无疑的。

古代人们起初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直至唐代,兰蕙的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唐朝末年唐彦谦在《咏兰》诗中赞曰:湖清风摇翠环,凉露滴翠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谢庭温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显然,这首五言诗所描写的就是兰属植物中国兰花。唐末杨夔在《植兰说》载:“或种兰荃,鄙不遄茂。乃法圃师,汲秽以溉。而兰荃洁净,非类乎众莽。苗既骤悴,根亦旋腐。”《植兰说》是迄今所知对兰花栽培方法最早的记述。另外,唐朝王维关于“贮兰用黄瓷斗,养以绮石,累年弥盛”之说;郭橐《种树书》中有“种兰蕙畏湿,最忌洒水”的记述,也都说明盆栽养兰在唐朝已经盛行。

宋代是中国兰花栽培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花栽培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这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日芝兰。江南兰只在春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赵时庚《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的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味。明清两代,兰花栽培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上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

明代兰花栽培著作更多。王世懋的《学圃杂疏》谈及养兰应隔奁置水,以防虫蚁、鼠、蚓、蚁等侵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兰花亦生于山中,与三兰迥别,兰花生近处者叶如麦门冬而春花,生福建者叶如菅茅而秋花。”不仅把兰花和其他兰草的区别说明白了,而且也把春兰和建兰的区别指明了。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收录了许多民间的养兰秘方,如“种兰奥法”、“培养四戒”、“雅尚斋重订逐月护兰诗诀”等。明代重要的兰花专著还有张应文的《罗篱紊兰谱》,周履靖的《兰谱奥法》、鹿亭翁的《兰易》、簟溪子的《兰易十二翼》和《兰史》等。

清代是我国兰花粮培最昌盛的时期除关于(花铺》,在服广群芳谱》中,对艺兰都有详细记载。随着历代谐集和新园艺品种不断出现,消现出批具有丰常经验的艺兰大家,他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纷纷写出了具有价值的艺兰专著,主要有:清初鲍薇省的《艺兰杂记》,首创兰蕙瓣型学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吴传法的《艺兰要诀》、张光照的《兴兰谱略》、杨复明的《兰言四种》、许霁楼的《兰蕙同心录》、袁世俊的《兰言述略》、岳梁的《养兰说》、区金策的《岭海兰言》等。其中尤以许霁楼的《兰蕙同心录》最引人注目,书中首次对兰蕙花品和传统名种附有素描插图,非常实用。袁忆江的《兰言述略》则进一步把江浙带兰蕙中梅、荷、水仙、素唇瓣之园艺品种分别列出,共达98种之多。

兰花裁培发展至近代,有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对当时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年,杭州姚毓廖、诸友仁合编《兰花》一书: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厦门兰谱》,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大成就。兰花栽培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养殖兰花已成体系,已发展成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喜爱的高雅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兰花历史悠久,是一种很有栽培价值的植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