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极简史丨中国人吃猪肉也就是近百年来的

看着这一天天的猪肉价,苏轼都要哭了。

当年快乐吃肉后写下的诗,如今显得分外刺耳: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谁都没有料到,曾经“价贱如泥土”的猪肉,在自己的本命年猪年,竟然身价暴涨,跻身肉类奢侈品,这下餐桌上的猪肉,也成了稀有品。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猪肉都不是主流。

古人很早就开始驯养野猪了,从出土的化石记录来看,在年前,河姆渡人就可以尝试驯服野猪来家养了,主要驯养方式是阉割,阉割后的猪性情更加温和适合圈养,为了区分野猪和温和无害的家养猪,古人特地给它们分别取了名字:

《礼记》:“豕曰刚鬣(liè),豚日腯肥”,意思是没有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阉割后的猪,长得膘满臀肥,叫“豚”。

△《西游记》里猪八戒的名字就叫做猪刚鬣,原著也说猪八戒“黑脸短毛”,说明猪八戒可能是野猪变得。

这意味着早在年前,古人们就已经和猪相遇相知,并开始和谐共处了,那么为什么出场这么早的猪,却没有占据古人餐桌的霸主地位呢?

主要因为,猪吃的实在太!多!了!

猪不像牛羊,吃点草就可以产奶产肉,猪是杂食要吃草还要吃各种饲料,在生产力比较底下的古代,能养得起一头猪的人家,实在是不多。

所以那时候人们不吃猪肉,主要是因为猪少,猪肉太珍贵了。

只有在特殊场合,才拿出猪肉来宴请。

比如《国语》记载,天子诸侯士大夫等等,吃的工作套餐规格是不一样的,是按身份配给的,天子的工作套餐叫做“太牢”,标配是牛肉羊肉和猪肉,诸侯的工作套餐叫“少牢”,标配是牛肉,公卿标配是羊肉……

《国语·楚语下》: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这是先秦时期的肉食江湖秩序,猪肉仅仅排在牛羊肉后边,胜过鱼。充分说明了猪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既然猪吃得多不好养,那古人还坚持不懈的养猪是为了什么呢?难道真的图猪肉好吃?

不是的,古人养猪,主要图猪吃得多,拉的也多……一个自动的肥料生产机就这么诞生了。

古代属于农耕社会,人类驯化动物一开始是为了使用而不是食用。

例如公鸡为了报晓,母鸡为了下蛋,牛为了耕地等等,而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积肥。

在古代大家都以种地为生,有没有优质的肥料就很关键,而猪吃的多,产生的粪便也多,自然就成为了积肥的首选。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能看到了那么多猪圈上盖房子的文物,那些小房子就是古人的厕所,目的都是为了生产肥料。

△东汉绿釉陶猪圈

△汉代陶猪圈

也是因为有了这个主要用途,所以猪肉在古代,是一种“可以吃但没必要”的食物。

猪要产肥料而且吃得多不好养,牛的作用又主要用于耕田,朝廷严禁宰杀,排除下来,就只有羊物美价廉了。

所以从魏晋直至明朝,羊肉一直在中国人饭桌上占主导地位。

《洛阳伽蓝记》称“羊者是陆产之最”,唐代文人笔下经常出现的是“羊羔美酒”,猪肉却鲜有提及。

《太平广记》中有关唐代肉类的记述总共有处,羊肉独占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

宋朝更是以羊肉为尊,皇室的主流肉食就是羊肉。

据史书记载,宋真宗时,每日食羊只;宋仁宗时,每日食羊只;宋英宗时减为每日食羊40只。

苏东坡当年能买到那么便宜的猪肉,也主要是因为大家伙儿都不咋地爱吃猪肉,才让他捡了这个漏。

那么猪肉在当时到底是个什么地位呢?可以说低到甚至有负面评价。

吃猪肉各种不好都被罗列出来了,李时珍说吃猪肉“令人少子”,听起来有几分“可乐杀精”的原理,其他医学类书籍对猪肉也非常不待见,不是“闭血脉”,就是“皆不可多食”。

《本草纲目》:“(食猪肉)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发宿疾,久食杀药,令人少子。”

《医经别录》:“豕肉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骨,切勿食。”

《延寿丹书》:“猪临杀,惊气入心,绝气入肝,皆不可多食。”

或许这就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猪得到洗白和重生,得到清朝。

满人原居东北塞外,养猪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李泰曾在《括地志》中记载满人:“养豕,食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发,以御风寒。”

在满清秘档中,曾记录皇太极接待明朝使者时,发的一道上谕:“途中杀猪及鸡,供彼食之,将所杀数目开列清单带回。”,可见,在接待外宾时,满清的主要肉食是猪和鸡。

满清入关后,依旧不改初心,继续吃猪肉。既然猪肉都进了皇室的御膳房,自然是贵族才能享受的礼遇。

史料记载,乾隆皇帝的一场御宴中就有“猪肉65斤、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大小猪肠各3根”。

就这样,猪肉从常坐冷板凳的肉类,完成了它的三级跳,成为国民争相追捧的主导肉食。

所以我们离不开猪肉,也是近百年来形成的习惯,或许猪肉一路上涨,我们也是时候捡起传统,吃回其他的肉类,比如羊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