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人生横亘全历史,总有一款适合你,菜

吃货的时空,从来都不分古今。美食,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制造舌尖享受,更可发展为风雅品味。面对泱泱华夏饮食,自诩吃货的你,怎舍得错过舌尖上历史的味道?

不读古书的吃货,

不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好厨子。

昨天吃什么?

今天吃什么?

明天吃什么?

当一个不甘妥协的吃货,

无奈遭遇“吃什么”的灵魂三连问时,

但愿这篇小文能助你发现新的美食洞天。

吃货,你的书单来了!

“有滋有味”调味篇

“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照鲔之;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吕氏春秋·孝行览》

译文:调味好的作料有:四川阳朴的姜;桂阳招摇山的桂皮;越骆国的香菌;鲤鱼和鲔鱼肉做的酱;大夏国的盐;宰揭山颜色如玉的甘露;长泽的鱼子。

美食是每一只吃货的软肋。先秦时期,伊尹想劝谏商汤不再偏安一隅、成为天下仁义之君,完成一个贤相被赋予的历史使命。他的策略可不是摆什么圣贤大道理,而是以天下美食诱惑之。

在《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篇》中,伊尹洋洋洒洒地列举了一篇天下最好吃美食的地域分布清单,并摆出了“得天下者才能享用人间所有美味佳肴——推行仁义之道才可得天下”的完美逻辑,让商汤心甘情愿地主动走上“推行仁义之道——得天下——享用人间至味”的吃货赢家之路。

“治大国若烹小鲜”,在吃货的眼中,饮食是通用世间万物的方法论。

调味是饮食的灵魂。隋唐之前,煎炸尚未问世,蒸煮一直是中国饮食烹饪的主要方式。作料调合出的酸、苦、甘、辛、咸五味,看似平淡无奇,却为白水煮食材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虽然我们今天很难集齐伊尹提到的上品作料,只能垂涎书页,脑补滋味,不过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海洋中,不乏谈论日常作料的古书可供我们借鉴。比如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特别强调作料的意义:“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以为容。”

意思说,厨师用的作料,就好比女人的衣服首饰。当女人衣衫褴褛破旧时,即使天姿国色又善于化妆打扮,美如西施也不会让人觉得好看。作料不行,再好的厨师也无回天之力。

秉持这股热衷调料的劲儿,书中关于酱、香油、酒、醋、油、葱、姜、糖、盐、桂皮、花椒等作料的选择,提供了不少干货:

比如镇江醋颜色虽然不错,但味道不够酸,失去了醋的根本特质,最好的是板浦醋,其次是浦口醋;比如酱有清浓之分,油有荤素之别,酒有酸甜差异,醋有陈醋新醋的不同,这些使用起来不可有丝毫马虎。

这种干货在书中还有许多,都是助你在烹饪路上胜人一步的秘杀技。

“无肉不欢”硬菜篇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全集·猪肉颂》

译文: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却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当肉食爱好者翻拣起古代食谱,会发现其中出现最多的是猪、羊肉,在宴席中也有牛、鸡、蟹、鱼、鹿、熊、兔、鹤等其他肉类的身影。

奇珍野味爱好者可以翻阅南北朝高门士族的两本典型食谱:北魏崔浩《食经》,和南朝虞悰《食珍录》。

前者由崔母卢氏“口授而成”,主打北方风味,提及“蒸熊法”、“作跳丸炙法”、“作犬法”;后者南北风味兼收,“青州蟹黄”、“光明虾炙”、“鳝表”等海鲜菜肴别具特色。

《食经》中的菜肴相对较为朴实,《食珍录》收集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名物,其中有两道菜尤其值得一提:第一道是书中称最珍贵的“浑羊设”,将鹅放入羊腹内烤,鹅腹内再塞满瘦肉,五味俱全;另一道是宋明帝超爱的“蜜渍鱁鮧”,用糖浸食鱼肠酱吃。《宋书》说“宋明帝蜜渍鱁鮧,以银钵盛之,一食数钵”,一天好几钵,百吃不腻。

普通士人宴会怎么吃?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值得参考。“烧尾宴”是唐代的一种习俗。当士子登科、荣进及迁除时,好友同僚一起慰贺,盛宴置酒馔、音乐,谓之“烧尾”。

相比《食珍录》,《烧尾宴食单》上列举的硬菜就接地气多了,“葱醋鸡”、“乳酿鱼”、“箸头春”(炙活鹑子)、“白龙”(炙鳜鱼肉)、“八仙盘”(剔鹅作八副)、“汤浴绣丸”(肉丸汤),大唐盛世,从吃喝饮食就可见一斑。

诸位闲来无事,在家仿个唐朝菜,想想也是件风雅美事呢。

“清淡养生”素食篇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闲情偶寄·饮馔部》

译文:要讲到蔬菜的美味,无非清淡、干净、芳香、松脆。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在肉食之上,蔬菜的美味,用一个鲜字可以概括。

肉再好吃,吃多了难免会腻。如果想品味鲜美清淡的素食,自然要推荐宋代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

作者列举“无人间烟火气”的二十品素食,“啜菽”(豆腐条蘸酱)、“羹菜”(蔬菜羹)、“荐韭”(早春的韭菜)、“玉延”(蜜渍山药)、“银齑”(椒姜泡菜)、“玉版”(笋)、“雪藕”(莲根)、“土酥”(白萝卜)等菜品光是名字,就让人赏心悦目。

素食的淡雅,能调和餐桌上肉食的饕餮感。饮食除了是大快朵颐,也可以是细品佳味。

至此,借助几本中国古书的智慧结晶,一桌荟萃多朝菜色的中式大餐暂时就到这里,当然了,菜单还不甚齐全,就有劳诸位继续探索了。

对了,吃货,这是你的书单,记得查收: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篇》

(北魏)崔浩《食经》

(南朝)虞悰《食珍录》

(唐)韦巨源《烧尾宴食单》

(唐)白居易《寄胡麻饼与杨万州》

(唐)陆羽《茶经》

(北宋)朱肱《酒经》

(北宋)苏轼《东坡全集·猪肉颂》

(南宋)浦江吴氏《吴氏中馈录》

(宋)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

(元)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明)韩奕《易牙遗意》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南烛》

(清)曹庭栋、黄云鹄《粥谱》

(清)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

(清)袁枚《随园食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