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三七种植户的无限极故事时代周报

文/秦川

在无限极内部,广泛流传着一个不等式:“我们我。”这一植根于“思利及人”的文化,在无限极基层工作人员心中,有着一种特别的号召力。从田间到车间,从农场到工厂,“我们我”已成为影响基层工作人员的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成为一种“授人以渔、普惠共赢”的价值观。

如果说中草药是无限极的产品之源,那么药农则是无限极的核心伙伴。药农在市场中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可在无限极眼中,他们却是影响企业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无限极和同属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的天方健(中国)药业有限公司,不仅帮助药农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中草药种植技术,而且带领种植专家现场指导,让药农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蜕变成一名真正的田间管理者。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无限极虽然已成长为中国大健康领域的头部企业,但它始终没有忘记“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在无限极看来,只有产业链的上下游共赢,才能打造出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药农困境

10月25日晚上,药农马大哥一宿未眠。到了收获的季节,看着绿油油茁壮成长的三七,他既欣慰又有些焦虑。欣慰的是,在他的精心伺候下,位于云南石林糯黑村的这片三七种植基地,成为无限极的道地三七原料供应示范基地。焦虑的是,明天这片基地就要接受从全国各地专程而来的上百名中药材专家、媒体以及无限极、天方健管理人员的检视。这对于长年在深山里默默耕种的药农来说,多少有些压力。

这两年,三七的价格跌破了种植价,很多农民都是亏损种植,“每卖一公斤三七亏二十块钱,”马大哥说,“还要愁卖。很多药农赚不到钱,跑到城里打工去了。”自从与天方健和无限极合作之后,马大哥不再担心三七的销路问题,“天方健和无限极给我们保底,每公斤三七至少纯赚二十块钱”。

天方健和无限极帮他们解决了销路的问题,但马大哥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因为对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市场使然,也是战略所需。

一直以来,作为中国大健康产业的领军者,无限极一直坚守“-1=0”的质量理念。在众多的企业发展战略中,无限极始终将产品作为发展的优先级。“无限极的主打产品是中草药健康产品,而中草药最讲究道地性。”无限极(中国)副总裁薛守春说。

三七与人参同属同科,《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两者效用相当,但三七对种植的要求比人参更加娇贵。经过万年的进化,只适宜在冬暖夏凉、无严寒与酷暑、半光半阴、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据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崔秀明介绍,“三七适合低纬高海拔的气候条件,不是这个气候条件,它就长不了。能长三七的地方,只有云南和广西一带。”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国三七看云南,云南三七看文山。在中医药界,只有文山、石林等地带的三七才最为道地,糯黑村就位于三七核心产区之中。

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但当地的农民却对种植三七失去了兴趣。“40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种三七了。”马大哥叹了一口气,“种三七,来钱太慢了。”

三七,三年生。三七价格涨时,家家都抢着种,三年后供过于求,只能亏本卖。等到价格再次上涨时,种三七的人家已没有多少了。更要命的是,“原本要长三年的三七,很多农民为了快点回本,一年就采挖出来了。”马大哥摇了摇头说,“这样的三七,药效差了好多,价格也卖不起来!”

马大哥种植三七多年,对此深有感触。过去,种植凭经验,产量看老天,远谈不上科学种植。仅防治病虫害一项,很多药农就栽过跟头。再加上一些不良药材商利用行情的变化不断压榨药农。深处产业链的底端,药农很受伤。一方面,药农积极性不断受挫;另一方面,三七品质不断降低,传统种植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怪圈里。摆在这些药农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科学化种植。

赋能药农

药材如此重要,无限极和天方健对药农的处境自然会加以重视。为了让药农从怪圈中走出来,天方健与无限极,多次派人到文山、石林等地考察当地药农的种植情况。最终,他们将其中一个种植基地选在了石林糯黑村。糯黑村是云南独一无二的石头古寨,全村人,绝大部分是彝族撒尼人,民风淳朴,保持着原始的耕种习惯。

对于无限极和天方健的到来,糯黑村的药农们最初半信半疑,但很快,他们就打消了顾虑,“药农所担心的问题,我们都提前想到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天方健中药材供应链总监郭爱玲说。

其实药农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种植三七脱贫。糯黑村地处山区腹部,交通极其不便,大部分村民都住在石头古寨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种植模式,无法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他们也想通过与无限极的合作,摸索出一套科学的三七种植模式。”郭爱玲说。

天方健与药农约定,通过“基准价+浮动价”“风险基金”来保障药农的利益。郭爱玲说:“无论行情好坏、价格涨跌,药农都能获得保底收益,另外我们还会加一定的利润给药农。我们帮助药农彻底解决销路的问题,药农就可以专注做好科学种植。”

据其介绍,天方健和无限极推出的“种植风险基金”,可为受损种植户提供一定的资金资助;“价格保障制度”,可提前约定回购价格及数量,进而规避了种植户盲目跟风种植的弊端。

此外,郭爱玲还算了一笔就业账,“亩三七,需要个农户来种植。按照用工量计算,每个农户每天可以赚多块钱,一个月可以挣到0多块钱。这在当地来说,这样的收入已是相当可观。”过去,药农种植三七亏钱,但自从与无限极合作之后,不仅旱涝保收、大有赚头,还带领父老乡亲解决就业问题。

据统计,无限极每建一处供应基地,可吸纳20个种植大户,带动人就业。再加上周边的初级加工厂,又可创造50人就业。

在天方健和无限极的带动下,糯黑村外出务工的药农们纷纷返乡,捡起了老手艺。“我们希望这样的方式,可以回馈药农,帮助大家实现脱贫。”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总监、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前说。然而,要改变农户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种植观念,并非易事。“进行规范化种植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需要复制更多的管理。”郭爱玲表示。

优选精种

天方健和无限极与药农合作,用四个字可以概括:优选精种。

优选涵盖四个方面:选人、选址、选种、选材。关于优选,天方健和无限极有一个“四优”标准:优秀伙伴、优美环境、优良品种、优质选材。

“优选”首先是选择优秀的三七种植户。要收获出高品质的道地三七,就需要规范化的种植技术和专业的农户。既需要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也需要有足够的责任心,才能坚持用高要求高标准种植三七。“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考量,”郭爱玲说,“三七行情经常变化,药农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抵御市场的诱惑。坚守良心品质,是第一要义。”为此,天方健专门推出了“农户制度建档和评级管理”,根据农户的种植管理评分和信用指数,对不同农户进行A、B、C、D四级评分。

其实早在年,无限极就开始坚决禁止使用有农残的中药材产品,如果内部检测出来,那会将农户列入黑名单永不录用。这一淘汰机制,确保了最基本的品质底线。

其次是选择优美的环境。云南是三七的道地产区,但仅是在云南是不够的,还需严选海拔、温度、空气、水质、土壤等符合标准的优美环境。糯黑村平均海拔在米左右,低纬度高海拔,红色土壤,是上乘三七的绝佳种植之地。

对于中药材种植的环境,天方健每年都要进行检测,还对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其中种植环境里面的土壤、水质、空气、种质、除草、病虫害等,是监控的关键点。“种植环境一旦出现偏差,我们就会实时纠偏、改善环境。”郭爱玲说。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选址因素是三七的连作障碍。一般来说,种过三七的地需要轮作八年以上才能再次种植。一些地方,轮作间隔甚至高达20年以上。这样一来,可种植三七的土地越来越少。为此,天方健与崔秀明教授合作,一举解决了三七的轮作障碍。

崔秀明教授有一个雅号叫“崔三七”,其一生都在研究三七,可以说是三七标准的制定者。年11月,他带领研发团队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所研发的三七高效轮作栽培技术体系,将三七轮作年限缩短到3―5年,大大提高了三七的产量。

再接下来是选择优良的品种。俗话说,“种子不好,丰收难保”。好种才有好苗,好苗才有好材。以往,药农对选种、选苗不够重视,串种种植的结果是,三七的品种逐渐退化。因此,选种、选材至关重要。天方健通过品种比对,挑选最优的三七种子,并通过基因检测、指纹图谱等科学手段,保障每一批三七基原的精准度与一致性。

最后一步是优质选材。同是三七,有生长年限不足的,农残重金属超标的;同一地块出产的三七,也会大小不一、良莠不齐。天方健只挑选足三年生、经检测功效成分远超药典标准的三七主根。要把控源头品质,首先要保证品种的道地。无论是种子,还是种苗,天方健和无限极都要进行严格的鉴定,同时还邀请权威专家一同见证品种的道地性。

除了优选是不够的,还需要精种。据郭爱玲介绍,精种的核心在于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三七的质量与产量。

三七对光照的要求极高。研究证明,三七在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荫棚透光以7%―12%为宜,透光度超过17%,三七的产量就明显下降;在透光度30%的条件下,三七产量和质量都受到明显的影响,植株生长已出现不正常状态,甚至出现死亡。天方健通过科学的方法,使中海拔地区常年将荫棚透光度保持在10%―15%,高海拔地区荫棚透光度不超过20%,土壤水分常年保持在25%―30%,确保了三七的产量。

对于质量,无限极最为看重。传统三七种植,往往施放过量的农药化肥,导致采收的成品农残易超标。除了通过精细的田间管理严格控制化肥的选择及用量外,天方健与崔秀明教授共同制定三七的绿色标准,“无限极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农残、土壤酸碱度超标,是零容忍。”郭爱玲说,“在除草环节,药农都是用手工精耕细作;药农所施的肥料,都是有机肥,即麦麸加农家肥。”

科学种植

如果说赋能药农,从源头上解决了中草药的道地性难题,那么天方健的田间管理,确保了中草药品质始终如一。“我们总结出了一个‘’的中药材种植管理模式,”张前说,“简单地说,就是三个核心体系,四个创新支撑,五个统一管理。最终,希望能做到像管理工厂一样管理种植基地。”

天方健独创的中药材种植管理模式,不仅让每一个药农都能受益,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这套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快速提升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同时,自己也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田间管理者。

除了中药材种植管理模式,天方健还耗费巨资建立了“道地原料溯源体系”。通过天眼系统,人们可以溯源药材从田间到舌尖的全过程。何时采收,何时加工、炮制,何时运至仓库、工厂,何时送达客户手中,这些过程都可以实现追溯,“每一块三七都是哪个农户管理的,都一清二楚。”郭爱玲说。

与此同时,无限极还定期联合天方健,组织农业专家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的方法。

年以来,无限极每年还会举办“道地原料溯源之旅”,邀请相关专家、媒体记者深入各大中草药供应基地参观体验。迄今为止,该活动已举办六届。10月26日,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曹正逵、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周邦勇在内的国内权威专家来到了糯黑村三七种植基地,并在现场进行了点评。这种授人以渔式的帮扶方式,不仅解决了药农的技术短板,而且迅速提升了药农的种植技术。

在实地探访无限极的三七供应基地后,曹正逵表示:“无限极卓越的产品品质,源于对公司内控制度,能够实现源头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最后质量可保证。作为一家优秀并胸怀责任和良心的企业,无限极以民众为本的精神,十分难能可贵。”

“我们所做的,就是赋能药农。除了输出科学的种植模式和溯源体系,我们重点培养了药农的品质意识与市场观念,让药农真正做到技术脱贫、经济脱贫。”张前说。这一做法也透露出“做事先思考如何有利于我们大家”这一“思利及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我们我。”在上下游产业链中,无限极始终传递一种共赢的精神。无论对药农,还是对其他利益相关方,无限极时刻扮演着“赋能者”的角色,因为他们深知,成就自己的最佳途径,就是成就他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

time-weekly.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