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内府彩绘本本草品汇精要浅述中贸圣佳

拍品赏析

Lot本草品汇精要卷十一

明内府彩绘本1册白棉纸

尺寸:.1×21.4cm

钤印:项子京家珍藏,汲古主人,毛氏子晋,虞山钱曾遵王藏书,季振宜藏书,平寿陈长贞藏图籍印,康生,归公

估价:RMB,-1,,

明内府彩绘本《本草品汇精要》浅述

文/翁连溪

作者简介:翁连溪,年出生,籍贯北京。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供职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领域为古籍版本、版画的鉴定,清代内府书籍的鉴赏、古代雕版与印刷技法的研究、古籍善本的整理与利用等。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等刊物志发表《清代内府铜版画刊刻述略》《乾隆版满文大藏经刊刻述略》《满文大藏经中的插图版画》等0余篇论文。出版论著《清代宫廷版画》《清代内府刻书图录》《清代内府刻书档案史料汇编》《清代内府刻书研究》等;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善本特藏编—内府雕版》《中国佛教版画全集》《中国道教版画全集》《欧洲藏冯氏中国古版画丛刊》等。

《本草品汇精要》,医院判刘文泰等奉敕编绘,于弘治十八年()定稿,既是明代唯一一部官修本草,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官修药物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图谱。

明弘治年间,刘文泰等上表朝廷建议重修本草得到允准。在刘文泰的主持下,本着“删证类之繁以就简,去诸家之讹以从正,天产地产煎成缎成一按图而形色尽知,载考经而功效立见”的原则,太医院等四十余人,另有宫廷画院王世昌等八名画师历时一年多完成此书。全书四十二卷,收药一千八百余种,分十部: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共有彩绘药图一千三百多幅。该书编排基本承袭《证类本草》,同时按北宋邵雍《皇极经世》的体例,对药物提出二级分类,采用“二十四则”分条记叙的原则。每种药物按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代、忌、解、赝等二十四项,以朱书朱框标出,各项之下,再以墨字予以提要解说。内容涉及药物鉴定、炮制、配伍、药理等,还包括民俗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郑金生先生统计,该书明确记载的新增药图有66幅,而实际新绘制药图达幅,此外另有幅部分改绘图也有新意。

由于该书完稿后不久,明孝宗皇帝驾崩,刘文泰获罪,这部绘本便被束之高阁,并未刊行。清康熙三十九年()在内府秘库中发现了弘治《本草品汇精要》原本,朝廷诏命武英殿监造赫世亨等“奉圣旨发下明弘治年间绘像本《本草品汇精要》四十二卷,再行绘录一部”此重绘本为“康熙本”。清康熙四十年()王道纯、江兆元等奉命校正原本,录为校正本一部,并仿原格式体例增《本草纲目》等内容余条,附入《脉诀四言举要》,题名《本草品汇精要续集》。此本朱墨写本,乌丝栏,半页8行,行20字。康熙年间重绘、校正本亦仅存绘本并未刊行,直至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校正本铅印发行,此书才为世人所知。据统计,《本草品汇精要》并未有刻本传世,此后多种彩色本草图谱均在明弘治绘本基础上摹绘或增删而成。《金石昆虫草木状》(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本草图谱》为摹绘本。《食物本草》以新增百余幅水液类辅助图和饮食物品种图为特色。《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存图一千一百五十三幅,新增人部药辅助图和二百二十四幅炮制图是其特色,并且前所未有地展示了诸多古代炮制技术实施的场景和器具。总言之,目前发现的明清抄绘本、摹本、易名改绘本不论残全共计二十余种,分藏世界各地图书馆或私人手中。主要有弘治原本(武田本)、明抄彩绘本、国家图书馆与杏雨书屋藏清康熙彩绘写本、清康熙乌丝栏抄本、意大利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清抄本等,其中,现存日本大阪武田财团“杏雨书屋”的为明弘治原本,亦称“武田本”、“大阪本”。

此《本草品汇精要卷十一》,明内府彩绘写本。是书开本宏阔,白棉纸,手绘朱丝栏,开本高三十三厘米,广二十一点五厘米;版框高二十五点三厘米,广十八厘米。四周双边,双顺鱼尾,粗口,双边栏界行,正文楷体朱墨恭写,半叶八行,行十六字,小字双行字数同。纸、墨、颜料均用材上等。观此卷整体面貌,所用纸张以及朱砂手画栏线等都与明内府写绘本一致。通常明内府写本朱丝栏均为手绘,然手绘如此多版框,如何能保证速度和质量呢?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版框四周等处皆有针眼,当是一叠纸张按尺寸扎眼固定后再进行绘制。

此卷内容为:米谷部中品(原卷数应为卷三十六),包含二种神农本草经、一十六种名医别录、五种宋本先附、三种陈藏器余,共计二十六种并一十七种新增图。详述大豆、粟米、粳米、青粱米、酒、小麦、大麦、曲、豉等诸项,内有工笔彩绘插图二十二幅,精工细描,插图上方用泥金绘双边瓷青地并泥金书药物名,用朱砂、泥金、孔雀石、青金石、赭石等宫廷惯用的天然矿物质颜料绘植物、人物等。其中“酒”、“曲”、“舂杵头细糠”、“豉”等人物刻画传神、栩栩如生,建筑、器物等工稳俨重,矿物色彩沉稳,极其考究,历五百多年依旧色彩绚丽。卷内有“项子京家珍藏”朱文印、“毛氏子晋”“汲古主人”朱文印、“虞山钱曾遵王藏书”朱文印、“季振宜藏书”、“平寿陈长贞藏图籍印”朱文印、“康生”“归公”等钤章印记,可见其流传过程,当是明嘉靖年间流出内宫,后经项子京、毛晋、钱曾、季振宜、陈长贞、康生等递藏。据查,国家图书馆尚存十一卷(原序为卷1,卷2,卷1,卷24~26,卷0,卷2,卷4,卷5,卷40)计1册,每卷编次被改补为卷一至卷十四(缺卷十一),所缺之卷正为此次上拍中贸本,国图本无康生钤印,应是早年便已分散,目前海内外并未见其他零本。

国家图书馆藏《本草品汇精要》

国家图书馆藏《本草品汇精要》

明代内府抄彩绘本存世稀少,各大收藏机构都视若拱璧,其中名贵者有若明宣德年间内府彩绘写本《御制外戚事鉴》(日本东洋文库藏)、明内府彩绘写本《御制全真群仙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内府彩绘本《云台献瑞》(英国国家图书馆藏)、《圣寿齐天》《万年一统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弘治内府彩绘《本草品汇精要》(日本大阪杏雨书屋藏)、明万历内府彩绘写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等,下面就与本《本草品汇精要》相关的两种彩绘本进行简要说明。

日本大阪杏雨书屋藏明弘治内府彩绘《本草品汇精要》流传颇为曲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购得,一直未公开全部影像。后肖永芝、黄齐霞等学者亲赴日本查看,才使此书面貌略有呈现。此本首卷一卷,正文四十二卷,总计绘制药图幅。四周双边。双鱼尾,半叶八行,行十六字。名框处蓝地金字,金色双线框围,书中卷二述药

名20项:禹余粮、太一余粮、泽州白石英、紫石英、五色石脂、青石脂、潞州赤石脂、黄石脂、潞州白石脂、黑石脂、白青、信州绿青、扁青、河中府石中黄子、广州无名异、宜州无名异、菩萨石、婆娑石、炉甘石、鹅管石。其中,五色石脂仅有文字而无药图,故该卷实有图19幅。多年来学者研究,卷二的药图与文字差异是考察现存诸本的源流依据。凡卷二的药图或文字内容与弘治正本一致的,都是源于弘治正本系统的传本;凡卷二药图或文字内容与弘治正本不一致的,或不见弘治正本卷二药图的,都是源于弘治副本系统的传本。国图藏明内府尚余卷二,与弘治本对比有较多差异,故国图与中贸本或为明弘治本副本?具体细节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国家图书馆藏《本草品汇精要》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明万历十九年()内府写彩绘稿本。该书原为14卷,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现存1卷,脱失其中第12卷果部。以明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明俞汝溪《新刊雷公炮制便览》为基础,增加大量炮制图和药物采集图,以及药性歌诀。全书分金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10部,计有彩图幅(缺失65幅),药材种。彩图部分,主要描绘药的形态、炮制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文字部分,主要解析药名、性味、功能、产地、别名等等。在多数药物的文字部分后,还配有琅琅上口的七言歌诀,归纳此药的性味功能。《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是保留明官修《本草品汇精要》插图最多的一部书。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说:“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而前者的名声和影响之所以低于后者,只是因为它从未出版过。”作为明代唯一一部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分类精确,叙述简明,绘图精细,比为人熟知的《本草纲目》成书早七十余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版本价值。同时,《本草品汇精要》编写和流传的经历,为整部书蒙上神秘的面纱,使之充满传奇色彩……多年来海内外版本学界,尤其中医学界对此书版本多有论述,然写绘本与刻本的研究多有不同,许多绘本藏于海外,查阅不易,至今仍有许多课题值得探讨,希望此绘本的出现能够为还原该书的原貌,为明内府写绘本及中医药学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