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银杏悦文天下

本文转载自

高耸苍劲的乔木——银杏GinkgobilobaL图/汇图网

银杏是一种我们身边再熟悉不过的植物。外形优美常用来作观赏树种,其种子亦称白果,也被当干果食用和药用。

银杏叶又常作为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原料。这样的一种植物它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我们呢?

首先银杏绝对称得上是植物里的异类。由于现在的银杏没有任何现存于世的近属物种。因为它的亲属都在几亿年前地质、气候浩劫里,均从地球上消失了。

银杏犹如一种孤独的穿越者,为此分类学家单独为它设置了银杏门-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且此下仅此1种。

义马银杏化石,及其复原图。图/科学通报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河南义马市,当地煤矿工人在采掘场发现有的煤矸石上有树枝、树叶等图案。后来才知道是一种来源于侏罗纪的古老银杏树种。命名为义马银杏,并且也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银杏化石。

银杏家族最早起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一个当时极为兴盛的家族,而如今只剩银杏GinkgobilobaL残存了下来。且野生数量极为稀少,仅见于我国浙江天目山一带,生于海拔-米的天然林中。因此这种孑遗的稀有树种,故有“活化石之称”。

银杏的扇形叶略似鸭蹼,古人又称此树为“鸭脚”。

中国是银杏的故乡,自然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银杏的国家。银杏在历史早期主要分布于南方一带。

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为树种长寿,外形优美等原因,经常栽培于寺院庙堂。如今这一带寺庙中古银杏树仍比比皆是。

因此根据现存古银杏树推算可知至少年前,甚至更早。银杏就已经从深山走进了庙堂。

西善桥宫山南朝时期大墓发现的有关银杏的砖画。图/来自网络

而有关银杏文字记载,远远要晚于实际。到西汉时期,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开始记载:“沙棠栎槠,华枫枰栌”。此处的“枰”即银杏,又称为“平仲”。这也是文献可追溯最早的有关记载。

此后,历代文献,关于其记载并不多见,直到唐代才开始有明确丰富的记载,其中沈佺期的《夜宿七盘岭》:“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算得上最早记载银杏的诗句。

银杏树雌雄异株,风媒传粉受精后才能结种。图/汇图网

而北方栽培银杏,大约起源于北宋时期,因为银杏果此时在京都,卓然发展为一种受欢迎的果品,且常作为一种高档果品,在上层阶级流通。如梅尧臣的《鸭脚子》:“持之奉汉宫,百果不相压。”

早期银杏,在唐宋之前少有人在意这种植物,更鲜提到它的价值,正如北宋梅尧臣总结到:此物“神农本草阕,夏禹贡书无”。可见银杏的价值直到宋代才开始被挖掘。

由于唐宋时期,银杏大量发展,大面积栽培,资源量的充足,同时也奠定了元代时期银杏的药用基础。

虽此时银杏仍以食用为主,但逐渐开始出现关于银杏药用记载,如李杲《食物本草》:“味甘苦,有毒,食之生痰动气......。”此谓有关银杏最早的药用记载。

明朝时期,银杏的中医药作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银杏进行了更为详细、科学、完整的记载。也将银杏的药用引领到了顶峰。直到后期清朝、民国至今,功效均沿用其《本草纲目》描述。

《本草纲目》:银杏,宋初始著名,而修本草者不收。近时方药亦时用之。其气薄味厚,性涩而收,色白属金,故能入肺经,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

完全成熟的银杏

而在世界范围,我国特有的银杏,日本和朝鲜的邻近国家约在宋代时期早期便已传入。

而欧洲的荷兰和英国等地,在18世纪上半叶传入。银杏也在同期从欧洲传入了美国。之后银杏在世界各地也逐渐作为绿化树进行栽培。

中药材白果,去壳后称为白果仁。

银杏药用历史上,然而更多的是对银杏种子——白果,这味药推崇和功效记载。而其药用部位银杏叶,各本草少有记载,且《本草纲目》对银杏叶药用也是只字未提。可见银杏叶在古代并不常用来入药。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银杏叶药用资源。而现在广泛应用的银杏叶制剂,遗憾的是国外研发出来的。

在上世纪60年代,德国首先对银杏叶的成分研究,发现银杏叶中的类黄酮物质对动物循环系统、改善脑功能有良好的作用。从此打开了银杏叶药用研究新纪元。

中药材银杏叶,以秋季叶尚绿时采收为佳。

所以国内现行的《中国药典》里关于银杏叶的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非古代文献记载。而是来自国外研究成果的总结。

随着银杏用途的日益广泛,各地栽培越来越多。北至辽宁,南至广州。都能见到银杏的身影。其中江苏泰州、邳州及山东郯城、湖北随州等地是银杏的主要产区。

古老的银杏树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默默做出奉献,这也是我们利用众多药用植物资源的一个缩影。

本文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