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明朝人,字东璧,号濒湖,中国古代名医,治病救人医术精湛,写了传诵于世的《本草纲目》,此书不仅仅记载药草,此书涉及多方面被后世也评价为“四库全书”。
李言闻,李时珍的父亲,子子郁,号月池;此人精通医学,在当地也很有名望,助人为乐,慷慨解囊,李时珍的医学之路少不了他的指点和教育,是李时珍医学的启蒙老师;李言闻一生虽然医术高明,但是他志在做官,可惜一生仕途不顺,嘉靖二十八年,年,五十多岁的李言闻才被选为贡生,医院当个吏目,官不大于是当李时珍出生时,就寄予厚望想让他做官。
明嘉靖十年,年,李时珍十四岁中秀才,这被当地的人名传诵为神童,也因他自幼聪明好学,于是在李时珍十四岁中了秀才后,李言闻更觉得自己的儿子能走上仕途,谋个官职,继承自己在仕途失意,而儿子能继承能发扬光大去做个官,因此更加的鼓励李时珍多去读书多去学习八股文(明朝科举考试考八股文)。
然而,年少的李时珍并不喜欢去学这些,也许由于从小的耳濡目染,以及父亲的阻止,使得李时珍对学医治病救人有了浓厚的兴趣。十七岁参加乡试时未中举人,李时珍还有一个哥哥,李言闻觉得两个儿子,一人继承衣钵,一人继承自己的梦想,何尝不好,也因此,从小培养两人,哥哥李果珍学医,李时珍学四书五经为以后当官入仕做准备,这次未中举人,李言闻安慰李时珍,但是,李时珍志不在此,而对学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三年过后,李时珍再次去考,未中,后三年又去考也未中。
李言闻的父亲看他无心去考这个举人,看他对医学感兴趣,于是决定让他学医,给了他一些基础的医学书籍观看,而李时珍拿到这些书籍,笔耕不辍、孜孜不倦、专心致志的去学习;李言闻把自己所学所知道的医术和医学知识都传授给李时珍,李时珍的医术也渐渐越来越精湛,后单独行医,由于医德高尚和医术高明,在家乡一代渐渐出了名。
后在为一位病人治病时,病人开始找过医生看病,医生所开药风根据书籍开了药,却没有效果,病人追问,医生说:“是根据传下来的典集而开的药,不会有错”,后李时珍看了后发现事实差异大,是两种药,于是决定编写一本准确不误人,知识全面的药草集,此集就是后世广为出名的《百草纲目》。
后李时珍救了很多人,疑难病症,他的名气更大了,后救治富顺王世子的病,并把富顺王和其儿子的关系修复如初,此事传到了武昌楚恭王的耳里,楚恭王便让人请李时珍来做他府上的奉祠,同时掌管良医所的事,而此位实际上是一个正八品的官位,李时珍志不在当官入仕,但是却因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被邀请当官,当官为民,学医救人也是为名,阴差阳错也算是达成了父亲的愿望。
后李时珍治好恭王世子,这时正巧宫里医院的职务空缺,于是恭医院,明万历医院院判,后因明皇帝以及朝廷之上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朝廷风气不佳,次年李时珍辞官回家写已经写了一部分的《本草纲目》,后为写《本草纲目》四处奔波,寻找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