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适合于上热而下不寒的人!
显然,很多喝茶的人都喝错了。
李时珍《本草纲目》:
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吴越理解:
茶叶“苦而寒”,沉且降,最能降火,所以能清上之火热(如清火明目),特别适合于青少年、壮年以及胃健的人,这些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所以适合喝茶。
喝茶的时候,如果温喝,那么体内的火气会随着茶的寒气而下降,如果喝热腾腾的茶水,那么,茶气会借助火热之气(水的热量)而升散。
茶还能“解酒食之毒”,还能使人精神爽朗、思维清晰,提神醒脑而不昏睡。这些都是茶的功能。
李时珍《本草纲目》:
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习俗移人,自不觉耳。况真茶既少,杂茶更多,其为患也,又可胜言哉。人有嗜茶成癖者,时时咀啜不止,久而伤营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叹惋。
吴越理解:
茶叶虽有潜阳的性能,但毕竟总体上属于苦寒之品,所以不适合于“虚寒及血弱之人”,特别是“妇妪”(即女性特别是年纪偏大的女性)。这些人如何喝茶过多,则会产生种种危害,核心就是“寒”……
李时珍《本草纲目》:
晋干宝《搜神记》载,武官周时,病后啜茗一斛二升乃止,才减升合,便为不足。有客令更进五升,忽吐一物,状如牛脾而有口,浇之以茗,尽一斛二升,再浇五升,即溢出矣,人遂谓之斛茗瘕。嗜茶者观此,可以戒矣。
吴越理解:
晋朝有个人叫干宝,写了一本书叫《搜神记》,里面记载了一个喝茶上瘾的人,后来吐出一个怪物(“斛茗瘕”,是那个怪物要喝茶,可见上瘾成癖,都是体内有怪物有需要而支配人的大脑肢体去满足需要……
李时珍《本草纲目》:
按唐补阙毋炅《茶序》云:“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功归茶力,贻患则不谓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乎。”又宋学士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人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坚齿消蠹,深得饮茶之妙。古人呼茗为酪奴,亦贱之也。”
吴越理解:
这段话的重要提示是喝茶不要过量,特别是一些质量不高的茶。另外不要空腹喝茶(“空心茶”),更不能空腹喝加了盐的茶,那样不但伤脾胃,还会伤肾。饭后用浓茶漱口,这样更好。
李时珍《本草纲目》:
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漏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
吴越理解:
李时珍用自己作例子,说明了过度喝茶伤了脾胃的教训……
《本草纲目》说:“惟茅芦竹笋之类不可入,自余山中草木芽叶,皆可和合。”因为茶性寒,茅芦竹笋之类也很寒,所以不宜相配同饮。
我的中医学员“茶童子”,多年致力于“还茶本来面目”,每年必到云南实地选茶,她对茶有更深刻、更丰富的体悟。我希望她能将茶与医更好的结合起来,恢复“炎黄茶疗”的纯粹传统,造福于更多的人。我也希望遇到更多深懂医与茶的朋友,有以教我……
炎黄国医吴越
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