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中医、中药、中医人由衷的敬意,既是生命情感的流淌,更是一份虔诚与仰望。由引言、主体、补遗三个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分别押伟、大、中、医韵,分一二三四一一表述。
引言
平凡的生命之旅,
让我有幸遇见您,中医。
恭敬而虔诚地学习,
因为您的博大神奇。
回望中华民族的祖山----昆仑山系,
喷勃而出的生命之力。
伴着五千年的文明,
一路走来栉风沐雨。
打开中华民族文明宝库的钥匙,
是您。
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
因为有您。
伟大而神奇的国医,
汉蒙藏苗维傣医,
全是一家兄弟。
悬壶济世、仁心仁术,
写在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大爱无边无际。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
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记忆,
铭记八方四宇。
一
神农尝百草居功至伟,
突破生存困境是因为。
道地药材辨真伪:
宁夏枸杞甘肃当归,
青海大黄内蒙黄芪,
东北人参山东阿胶,
云南三七四川黄连,
一流段位真性味。
四大怀药是宝贝,
由旧到新浙八味,
是谓发展之突围。
优质纯真显性味。
中药之炮制,
业内标杆北京同仁堂,
全心全意造福全人类。
必不敢省人工,炮制虽繁,
必不敢减物力,品味虽贵。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仁行天下道出其中滋味。
加热加辅,水漂水飞,
去毒去油,制霜净制,
为的是合理调剂、平衡性味。
十八反十九畏,
医者用药思维。
运笔走墨方寸范围,
小小处方扬正气、定权威。
漂亮的字迹,
带给患者的全是安慰。
群臣佐使,
各司其职、各居其位。
药中国老,甘草一味,
致祥和气是真昧。
二
《易经》开创文明之华夏,
天人合一智慧足勘夸。
拎着三根手指走天下,
大道至简传奇写下。
学医不辨阴阳,
终究一生瞎忙,
强调的是阴阳之理乾坤大。
整体观念之下,
辩证施治好戏拿。
望闻问切,
四诊同参火候不能差。
阴阳、虚实、寒热、表里,
八纲并力且看手段如何拿。
中医理论体系学问大:
《黄帝内经》本是黄帝、歧伯对话,
《灵枢》《素问》研深透,
若论“为什么”,
便显学问大,
足以有人夸。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开篇即写下,
件件桩桩都是心里话。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什么都不怕。
《神农本草经》把地基打,
药性四气五味,
药理寒热补泻,
药品又分上中下。
用药如用兵,
排兵布阵谋略学问大。
《伤寒杂病论》成就大医家,
中医临床基础从此打下,
“方书之祖”称谓,
“六经辩证”讲究,
足见小大。
追问“怎么办”,
从此有办法。
《本草纲目》辨药物明药性,
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
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
浩如渊海,品类繁杂,
日月长、乾坤大。
三
情与情相拥,
心与心相通,
谁把真情奉送,
画出美丽的彩虹,
一画开天,伏羲有肇始文明之功,
羑里之囚,文王演周易再创奇功,
文化脉络传承在其中。
神奇中医时时处处显神通,
本是因为:
医理全在易理中。
“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
说的是:
医易同源,医易相通。
说的是:
学中医、辩易理,
与天地相参,
与天地同步,
与天地相融。
针灸通瘀痺为例话神通:
一曰针刺,
二曰艾灸,
无论是八风九宫,
无论是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全部涵盖“河图”“洛书”中,
河图为体,
洛书为用。
运用要把口诀诵: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五居中宫。
百邪颠狂称为“疯”,
鬼门十三针显奇用,
江湖绝技少人懂。
推拿之法要成功,
理论全部与上同,
运用之妙全在双手指掌中。
“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
五音疗疾能见效功,
因为:
角徵宫商羽,
肝心脾肺肾,
全在一一对应中。
舌诊面诊又手诊,
学问还是在其中。
论春夏秋冬养生功,
道理依然与之同,
随着日月转,
要与四季同。
祝由之术称“密宗”
绝对叫一个鬼斧神工。
中华文化强调一个“中”,
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最高的善、极端的美,
是谓中庸。
阴阳平衡、阴平阳秘,
强调一还是一个“中”,
如若生命能得中,
健康身体、美丽人生不会空。
四
歧黄之术含天地要义,
杏林医者明世间至理。
荣辱已淡弃,
名利早洞悉。
一盏灯,仅能照亮一隅。
万束光,可以照耀天地。
一代代医者将灯高高举起,
借着一方一药、一草一木、一花一茎的神奇,
努力把杏林之光传下去。
望文明之远,闻国之呼吸,
守中国之心,切医者大义,
全都融在民族的血脉里。
扁鹊本姓姬,
世谓三兄弟。
华佗遭曹疑,
创造五禽戏。
张仲景名机,
南阳五圣称之一。
魏晋之晨皇甫谧,
《针灸》一经分甲乙。
《抱朴子》论丹方,
丹药大家葛洪数第一。
唐代大家孙思邈,
活到一百四十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冠绝一代”者,
是谓“幼科之鼻祖”钱乙。
“文林郎”谓李时珍,
考古论今,穷究物理。
治疗温病大家叶天士,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题。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范文正公人格魄力、文人大义。
秀才学医,笼中抓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