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有守宫砂,西方有贞操带,哪个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m.39.net/disease/a_6173182.html

“守宫砂”真能判别女子清白吗?李时珍:大抵不真!

由于影视剧的传播,现代观众对于古代的一些奇怪操作有了直观感受,比如,传说中的“守宫砂”。这一神操作,在现代人看来,是经不起推敲的低级骗术,但是,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却能蒙骗天下女子,至令她们深信不疑。

所谓“守宫砂”,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判断女子是否“守贞”的方法。关于守宫砂的记载,在秦汉文献中已经存在,多见于方术家神仙志怪之书,后亦载入医典,但具体说法不尽相同。

“守宫”一词,最早出现于《尔雅》。《尔雅》是辞书类文学作品,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全书收录多个词语,是中国辞书之祖。

“守宫”是种动物,不是人们熟悉的壁虎。“宫”是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因壁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因此,古人视壁虎为安守宫室的瑞兽。

所谓“守宫砂”,其制法只存在于传说中,大意是用朱砂喂养的“守宫”(壁虎),风干捣碎制成红色颜料,将其点在妇女的肢体上,可始终不掉。但是,被点女子一有房事,其色便自行脱落,故云“守宫砂”。

“取守宫虫,饵以丹,阴乾,涂女人身,男合即灭。”(《太平御览》卷七三六引《淮南万毕术》)

守宫砂到底始于何时?有学者认为,守宫砂产生的时代大体上应在秦始皇时期,他并且推测,这一方术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周代以来出于对子嗣血胤纯洁的追求,以及秦始皇时期整饬世风、奖励贞洁,晚年又追求长生不死,致使方士之说大兴的社会背景有关。

所以,守宫之“宫”,后来专指帝王、皇后、妃子等居住的皇宫内苑,即为皇帝看守后宫之意。“守宫”一词与“守宫砂”都与皇宫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守宫之说,在现代人看来,是非常荒谬的,但是,在古代却能被当成控制女性的利器,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在男权社会下,对女子贞洁的重视,主要出于对子嗣血胤纯洁的要求,因为这关系到家族财产的继承和对先祖神灵祭祀的圣洁。

不仅仅是在中国,即使是西方社会,对于女性的贞操也是相当看重的。在西方贞操制度发展到极端时期,女子已成了男子所有的性私产,除了用一不成文的风俗条例和法律保障这性的绝对占有外,妨性异常的男子竟发明了特殊的器物,强迫妇女对他坚守贞操。比如,曾经风靡欧洲数百年的贞操带。

贞操带,就是专门用来防止女子性出轨的金属或橡皮带,流行于14世纪的意大利,因此别名为“佛罗伦萨带”。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就有相关的记载:火神赫菲斯塔斯的妻子阿芙罗狄娜与赫弟弟发生婚外的不伦关系。为防止妻子再次红杏出墙,作为铁匠保护神的赫菲斯塔斯,便锻造一件紧身褡给她穿上,使她无法与丈夫以外的男性亲密,这也许就是最早的贞操带雏形。

西方的贞操带是有形的枷锁,而东方的守宫砂则是绑缚中国女子的精神枷锁——守宫之说虽然荒谬,但是,它却像紧箍咒一样,时刻在提醒女性,千万别动私欲,如果有出轨之举,守宫砂会毫不留情地出卖你的。

其实,这种精神中的枷锁,远比有形的枷锁要恶毒。有形的东西是可以褪去的,无形的枷锁却如影随形。

在西方一个有关贞操带的木雕画里,刻着一个载有贞操带的妇人与两个男人,那妇人一手搭在一个男人肩上,另一手握着钱伸向至远方,后者则是锁匠。那幅木雕画旁有四句诗,翻译过来的大意就是:

“没有锁能管住狡猾的妇人,没有爱情便没有妇女的忠贞,为了这个原因,我用你的钱买我所没有的锁”。

看来,西方那些身披枷锁的女人,心却是自由的。所以,到了16、17世纪,贞操带已经颇为精致,镶嵌象牙雕刻、金银珠宝,潜在地含有贞操带首饰化的倾向,贞操带竟成为贵族妇女的奢侈品。

其实,守宫砂之谬,古人也早有怀疑之声。早在隋唐时期,《唐本草》已对守宫砂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另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此说法一针见血地指出:“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

虽然有了科学的质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守宫砂在一般文人士子中的认知度反而有所上升。宋明以后,守宫砂更对后世民俗文化的演变及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守宫砂,是把妻子作为丈夫私有财产的一种反映,是古代男权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上的褪之不去的枷锁。

守宫砂的可恶之处,就是它对于女性的精神控制。因为,古人都很迷信,所以,“三人成虎”的事情是非常正常的。比如,孩童时代,接受的都是恐吓式的粗暴教育:人不可做坏事,甚至连歪主意都不要打,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

所以,守宫砂其实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被点了守宫砂的女子,就像是灵魂深处被安装了一台监控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曝光在男人的怀疑眼神之中。在暗示与压力下,这就造成了她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心理。

其实,守宫砂的那点红,就是广大女性被封建礼教迫害下的斑斑血泪。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