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友新笔记小说丨陈州粥太昊伏羲陵

作者:孙方友公元年,张方平知陈州,苏辙为教谕。当时,苏轼与王安石不和,被贬江南,两次过陈,寄居两月有余,没少喝陈州粥。东坡嗜粥,并说过“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出新,利脾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的话。白粥,大概就是白米粥。那时候,苏轼正倒霉。其弟与其观点一致,日子也不甚好过。《戏弟子由》诗云:“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居住条件如此简陋,日子也不可能奢侈。加上东坡嗜粥,又居住七十余日,一定没少喝物美价廉的陈州粥,也一定说过不少赞粥词,只可惜没写书入传,颇令后人扼腕嗟叹!不过苏氏弟子张耒晚年寓居陈州,又自称“宛丘居士”,所著《宛丘集》中专有一篇《粥记》,说了不少陈州粥的好话,算是弥补了这一缺憾。陈州粥分红芋粥、绿豆粥、小米粥、山药粥、莲子粥、八宝粥多种,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莲子粥。陈州盛产莲藕,莲子也就多而不奇。《医林篡要》曰:“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因涩之性,最宜于滑世之家。”《本草纲目》中也说:“交心脊、厚肠胃、固精气。”炎炎夏日,胃口不佳,饭量渐减,午后或临睡前吃上一碗莲子粥既可补充人体炎夏消耗的津液,又有清热、养神、强心之妙用。别处只知莲子能熬汤,却不知莲子能制粥。莲子制粥,要去皮捅心,只留莲子肉。把莲子肉晒干了,再磨成细粉。莲子下锅前要用热水闷泡一天一夜,莲子面要细搅,粥沸莲子漂,一片雪白。加上冰糖配制,香甜恋口,粥入肺腑,滋阴补阳,精神大振。陈州城熬制莲子粥的有好几家,但家家皆不抵罗家莲子粥。罗家莲子粥虽然味道鲜美,可生意并不是十分兴隆。明成化六年,陈州知州载昕喝过罗家莲子粥后,赞不绝口,当即挥毫,写匾一帧,命名“陈州粥”。罗家莲子粥从此名声大震,兴隆空前。为此,罗家也悟出了个道理,手艺再好,离不开官扶。于是,罗家定下祖规,只要有新官上任,一定要孝敬莲子粥。罗家为官献粥,开初均不献自家粥,而是雇人先送别家粥,然后再送罗氏莲子粥。有比较才有鉴别,有平地才显高山。当官的久闻罗家莲子粥之名,早已意念入心,今日品尝,果然不凡,便大加赞赏。罗家人借机掏出红包,央求大人赏赐墨宝,然后雕刻入匾,挂在铺子门额上头,招徕顾客。罗家铺子门额上,只挂现任官员的题匾。官换得勤,匾也换得勤。时间久了,罗家后院积满了过时的题匾。人走茶凉,匾再也受不到青睐。有一天,罗家主人一声令下,让伙计把题匾全喂灶神。不料烧匾后不久,一位姓吴的前任知县离开陈州后又拐了回来。吴知县二会陈州,自然要故地重游四处夸官,路过罗家粥铺前,突然望见门额上的题匾。他原以为还是自己的鸿爪,不想仔细一瞧竟是刚走的知县的笔迹!这位知县很光火,命人停了轿子,要衙役去索回自己的那块匾。罗家主人大为惊慌,急忙出门谢罪。说是当初所赐额匾已焚,因为罗家祖上有规,门额只悬现任官员的墨宝。眼下大人又执政陈州,只得求大人再赐鸿爪!知县听后冷笑一声,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罗家主人听到知县奚落,并不脸红,笑道:“大人不必动气,历来当官不扎根,你走他来,如走马灯相似。但只要我们遵守古训,肯定能立于不败之地!”果然,等那吴知县走后,罗家的生意一直很兴隆——直到现在。年5月。摘自《陈州笔记》卷一,河南文艺出版社,年12月版孙方友简介孙方友(,9—,7),河南淮阳人,新笔记小说巨匠、文体家,被誉为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王”。作为小小说的开创者、笔记小说的承前启后者,孙方友自年起涉猎各种体裁的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鬼谷子》《衙门口》《女匪》等6部;中篇小说《虚幻构成》《谎释》等39部;短篇小说、小小说《颍河风情录》《罗汉床》《霸王别姬》等百余篇;特别是新笔记小说《陈州笔记》(由《陈州笔记》与《小镇人物》两个系列构成)系列的创作,被誉为继《聊斋志异》之后中国笔记小说的又一座高峰,《聊斋志异》和《陈州笔记》分别代表着笔记小说与新笔记小说两种文体的最高成就。除小说外,还创作有电视剧、散文作品等;曾获小小说创作终生成就奖、首届“金麻雀”奖、吴承恩文学奖、杜甫文学奖、郭澄清奖等各种奖项70余次;有近百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多国文字。编辑:秋微投稿邮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转载请备注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