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的中医古籍为何在日本找到

最近为写文章,查找中国古籍的情况,在《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中,意外发现近年以来,有不少失传的中医古籍陆续在日本找到。

清末至民国初期,我国学者曾从日本搜罗回归了一大批国内散佚的中医古籍。这批医书中许多都已经影印或校点整理出版。《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收录的这批海外中医古籍来源更广(包括欧美若干国家和地区),数量众多。全书共册,收书部(约22万页)。更重要的是,以上部古医书中,属于今国内已失传的书种达余种,失传的珍稀版本则有余部。因此,这批古医籍具有非常高的版本与文献价值。

列举如下:

1.金代张元素,被李时珍誉为“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但他的代表作之一《洁古注脉诀》10卷,在国内早已散失,只有卷5至7被元代杜思敬节选入《济生拔萃》,名之为《云歧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并治法》。而该书的全本(元刊本),近代日本仍有保存,这是研究张元素医学理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

2.宋代刘元宾,其名号经常被后世医书“借用”,但他的代表作《通真子补注王叔和脉诀》《通真子脉要秘括》却早已失传,难辨真伪。新中国后从日本影印归来的两书,成为研究刘元宾及宋代中医脉学不可或缺的著作。

3.前不久在日本发现了元代吴瑞的《日用本草》(8卷),与《本草纲目》对该书的引用一对比,才令国内学者醒悟,国内仅存的明末钱允治校注的《日用本草》(3卷),不过是一本伪书。

4.从日本回归的明代孙光裕的《血症全集》,比清末唐容川所著《血证论》早余年,将之前国内以为的中医血症专书时间提前余年,原来在大清之前国内已有人写过血症专著,只不过国内失传,日本保存着。

5.过去以为中医望诊专著以清代汪宏《望诊遵经》(年)成书最早,但从日本找到的清代蒋示吉的《望色启微》(年),则将望诊专书的历史提前了多年。大家估计《望色启微》可能失传于四库全书编纂。

6.明万历年间吴文炳编纂的《军门秘传》,据研究认为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军阵外科书,在清初国内早已失传,但近代在日本失而复得。没想到几百年时间内,日本军医一直用此书给军人治疗战伤,中国人却不知道。

7.元代周天锡的《图经备要本草诗诀》(年)是现存最早的元代本草歌诀专书,可供追溯歌诀体本草书的发展渊源,清初在国内失传,近代又从日本重出江湖。

8.明万历年间佚名氏所撰的《草药便览》,是现存最早的草药专著,其中记载了许多与李时珍《本草纲目》同时期的草药。四库全书编纂时失传,前不久又在日本发现。日本医家一直把此书当作必备书典,中国医家却不知道。

除此之外,在日本还发现失传的宋代医方名著,包括国内南宋余纲所著《芝田余居士证论选奇方后集》、方导《方氏编类家藏集要方》、黎民寿《黎居士简易方论》、刘信甫《活人事证方》(前后集)等等,这些书籍在国内失传于崖山海战之后,却在日本得到保存年。。。

我国今存宋以前医书屈指可数。今存世的全部宋代医书不过百余种,其中医方书只有40余种。而日本收藏的宋代医方名著就达22部(包括4种宋版及6种据宋本复抄本)。另南宋名著《十便良方》40卷,今国内仅存残本10卷,而日本藏有该书残存31卷抄本。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产,为什么在明清时代会出现大量散失的情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