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约会江南经典老行当中药瑰宝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研究成果

●《浙江医学史》张光霁

●《浙江中药产业历史和当代发展研究》张光霁郑洪斌

●《浙江医药通史》《南宋医药发展研究》《民国时期浙江医药史》朱德明

距今约-年间的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中药材和草药罐,开启了浙江中药发展征途。

医学界将中药起源时间定在《黄帝内经》的先秦时期,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表明,人类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认识到自然药材的药用价值。而浙江是中医药发祥地之一,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良渚古城遗址、河姆渡遗址均发现了芡实等中药以及中医器具;宁波田螺山出土灵芝样本,将灵芝作为医药用途的使用时间至少追溯到年前。

世界最早的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医院安乐坊、第一所新式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兰溪中医专门学校等均诞生于浙江。

全省拥有清末以前有案可查的中医药著作多种,有史可考的名医多人,《中国医学史》收载有重大贡献的医家58人,浙籍医家有20人,形成了丹溪学派等十大流派,当前仍有何氏内科等诸多中医流派在传承发展,拥有“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叶种德堂、张同泰、天一堂、桐君堂等一批百年老店。

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光霁教授认为,浙江中药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南宋朝之前相对落后,南宋朝开始逐渐跃居全国前茅,明清时期步江苏省之后,居于全国第二位,成为中药发展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北有神农,南有桐君

在杭州桐庐,桐君老人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也记载在历史文献典籍中。关于桐君,相传早在黄帝时期,美丽的富春江畔,有一座桐君山,有老者结庐炼丹于此,悬壶济世,分文不收。乡人感念,问其姓名,老人不答,指桐为名,乡人遂称之为“桐君老人”。后人为怀念这位悬壶济世的老人,尊称他为桐君,并将其结庐采药的地方称为“桐庐”。

桐君著有世界上第一本医药学专著《桐君采药录》,他缔造的中药处方格律——君(主药)、臣(辅药)、佐(佐药)、使(引药),垂数千年,沿用至今;同时,他也是药物三品(上、中、下三品)的定制者。因此桐君老人被尊为“中药鼻祖”,桐君山也被誉为“药祖圣地”。

“桐君传统中药文化”以中药的采集与炮制技艺为核心内容,包括了桐君历史传说、《桐君采药录》文献、桐君山文化遗址、药祖桐君祭祀活动等独特的传统中药文化,年6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清代 胡庆余堂   朱德明供图

徽州人识宝,诸葛人识草

在金华兰溪有句民谚:“徽州人识宝,诸葛人识草。”这是指当地一个神奇的村子诸葛八卦村,不仅有罕见的明清古民居,妙趣横生的传统习俗以及八卦布局,而且人人习药成风;伤风咳嗽,妇妪皆知用药;三尺之童,多能背诵《药性赋》。像《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医药典籍,几乎无室不有。

据记载,明清两朝,诸葛村先后有名医30多人。仅在诸葛村开设的中药店就有7家,村中从业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达17户。诸葛氏经营中药业,咸以“道地药材”“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相标榜,十分重视本店声誉与商业道德。在江南各府、县、镇通过独资和合资经营形式的药店、中药行有多家,形成了广大的药业网络。

“天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这是当年兰溪“天一堂”创始人诸葛棠斋的办店宗旨。在诸葛村的中药展览馆大经堂,有诸葛后裔自己采集制作的近千味中药标本,集中展示了诸葛承载家族在中医药业的成就。

也正是因为如此,宋末元初以来,兰溪诸葛村传统的中药业长盛不衰,与浙江慈溪、安徽绩溪合称“三溪”,称雄江南中药市场七百多年。

明末清初之时,兰溪已成为著名中药材与中药成品集散地,药业贸易十分兴旺。而其时的西学东渐之风,却令国医备受质疑与排挤。在此情况之下,浙江兰溪药业公会毅然创办了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它开创了中医由师承教育向课堂教育的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年,校长诸葛超亲赴上海求访名师,聘请清末明初的名医张山雷为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教务主任。张山雷是近代中医教育家,也是中医大家。他的中医教学理念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清代 粉彩人物“百补全鹿丸”药罐   朱德明摄

江南药王的“戒欺”文化

如果说北有“同仁堂”,那么南有“胡庆余堂”,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胡庆余堂享有“江南药王”之美誉,和方回春堂、叶种德堂、张同泰、万承志堂、泰山堂并称杭城“六大家”。

“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年(清同治十三年)创建的药铺,地处杭州清河坊。创立至今,不仅是继承、保护、发展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精粹的中华老字号,也早已成为杭州人文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胡庆余堂的名字是取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为秦桧曾有余庆堂,所以胡雪岩将“余庆”颠倒一下变成“庆余”。

在创办过程中,胡雪岩一直秉承着货真价实的制药理念,为了能让“胡庆余堂”发展壮大,他告诫自己的员工:“所有的贸易往来不能欺骗,药业关乎到老百姓的生命,不能用欺诈手段经商。”

胡庆余堂创建之初,胡雪岩派人直接去产地收购各种道地药材。如去山东濮县采购驴皮,去淮河流域采购淮山药、生地、黄芪、金银花,去川贵采购当归、党参,去江西采购贝母、银耳,去汉阳采购龟板,去关外采购人参、鹿茸等等。这样做就是要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

在胡庆余堂百余年历史中,流传着许多精心制药的故事。

有次在按古方试制用于镇惊开窍的名贵急救药“局方紫雪丹”时,胡雪岩遇到了难题,制作的紫雪丹与其他老药号所出售的紫雪丹一样,药效不理想。

胡雪岩随即召集诸多名医、药师共同探讨改进方法。然众名医也面面相觑,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此时一位已做了60余年药的叶姓老药工献策可以用金铲银锅试试。

在大家心有疑虑的时候,胡雪岩却毅然拍板:“为了药效,不惜工本,立即打制。制成的紫雪丹仍按原价卖!”

于是胡雪岩不惜血本请来能工巧匠,铸成一套金铲银锅,专门制作紫雪丹,耗黄金克,白银克。这套金铲银锅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列于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中作为“镇堂之宝”,同时也被誉为“中华药业第一国宝”。

民国 葛洪炼丹图   朱德明摄

浙八味的今天

浙江是中国中医药原料大省,中药品种繁多、质量上乘,享有“东南药用植物宝库”称号,并有“浙八味”、“杭十八”、“磐五味”、“淳六味”、“温六味”等道地药材,为浙江中药的金名片。

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明教授说,浙江既是道地药材重要产地,又是医药商业重镇,更是医药学术发展的中心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浙江省有万人从事药材种植与加工。浙江各地开展中药普查,促进药材生产,编写中药手册。

年,浙江省卫生厅制定《中药材生产十年(-)规划》中,将“浙八味”确定为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年2月,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等7部门联合公布铁皮石斛、衢枳壳、乌药、三叶青、覆盆子、前胡、灵芝、西红花为新“浙八味”中药材培育品种。至年,浙江拥有中药材资源种,其中植物药材种,动物药材种,蕴藏量约10多亿公斤,浙贝母占全国总量的90%,铁皮石斛占70%以上,杭白菊占近50%,元胡、白术、玄参、厚朴占30%以上。

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有机国药第一基地”享誉国内外;“森山中国铁皮石斛地理公园”云集了众多院士加盟建设;磐安“江南药镇”成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江南药镇,当归兰溪”工程正在诸葛八卦村和兰溪市全面展开;“临岐药镇”以其道地药材享誉全国……现如今,浙江省中药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

截止年,浙江省有5项中药类的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即胡庆余堂中药文化、朱养心传统膏方制作技艺、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工艺、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和桐君中药文化。

年10月14日,位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文校区内的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在校内移址扩建落成,向世人展现了亘古至今浙江中药业的壮丽画卷。

》》》浙江中药文化寻访打卡点《《《

杭州

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胡庆余堂、方回春堂

“江南药王”胡雪岩故居

浙江中医药大学内浙江中医药博物馆

宁波

慈溪鸣鹤古镇

海曙区屠呦呦旧居陈列馆

温州

瑞安利济(医学)堂

绍兴

震元堂

湖州

杨九牧国医堂

嘉兴

嘉善西塘钟介福堂

金华

兰溪诸葛八卦村

朱丹溪陵园

丽水

华东药用植物园

衢州

杨继洲故居

台州

沈宝山国医馆

舟山

普陀山药师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