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广州人煲汤,很有钻研精神。
如果要问,他们煲汤,有多「野」?
得从一条老街说起。
这条街,与沙面仅一路之隔,
是广州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清平中药材市场。
多种类,1多家商铺,琳琅满目的药材,任何一个煲汤小白进了这里,大都两眼一抹黑。
这哪是市场,根本就是一本活了的、现实立体版的《本草纲目》。
一千年前的马可.波罗就曾为中华之药的五花八门,感到惊叹不已。
一千年多年后,外国人到了这里,同样惊讶道:
像电影一样,带着现实魔幻主义。
01
疫情下的清平中药街
不复往日,难得“清平”
在广州,这个云集了师奶们的地方。清平中药材市场的出场率,就像一日三餐,出现在生活碎片里。
有人说,广州城市的味道,就是煲汤时的中草药香。
如同巴黎的香水,墨西哥的龙舌兰。
爱煲汤的广州人,汤中放药材。
买药材煲汤,药店不是首选,这儿才是。
就着药香和琳琅满目的药材,深入街区的每一条经络,到访一家小店,与搬运药材的大哥们擦肩而过。
混搭的药材,十里飘香。不是老鼻子根本捕捉不到,这是哪家的货又上新了。
遍地五花八门的中药材,像是一座喧闹、热烈的自然博物馆。
有句老话说,「得清平一铺一世无忧」
在广州这个最大中药材市场,财富神话的传奇,也曾在街上流传。
随便一个叫你借过一下的大哥,别看他拉着板车,忙碌得大汗淋漓。
也许人家的身价,不是两间铺,就是荔湾几套房。
尽管年10亿交易量的财富神话,已经算是过去式了。但在这将近1多家大大小小的商铺里,几十年的老店、老铺,仍旧还是会等到光顾了十几年的老顾客。
米开外的地铁1号线黄沙站,能较为精准的把人流送到药材一条街的外面商铺上。
即便是路过,也忍不住朝着拐角小巷子里瞅一眼。
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狭窄巷道,铺陈在密密麻麻,又堆叠整齐的药材摊前。
潘多拉盒子的魔法,和骨子里神农百草的基因,一同被催发。
疫情之下的清平市场,难得映照了其名,很「清平」。
长长的街道上,三三两两,货比人多,拉货的人比闲逛的人多。
或许是对于城市的敏锐嗅觉发力,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小铺前,我们被各大药材的身份“籍贯”吸引住了。
一个年轻的小伙刘杰(化名)给我们介绍。
石斛是市场里的俏货,本地的石斛和霍山的石斛都有。
论铁皮石斛,那还是霍山的好。经常熬夜、用脑过度,喝它都不错。
还有云南的三七、西藏的乌天麻、大连的刺参等等。
我们惊讶于一个年轻人对于药材的“信手拈来”,他却笑着腼腆起来。
像刘杰这样在市场里的年轻力量,还有不少。当唐先生在可视范围内,连着指了两三家店铺给我们时,我们也同样惊叹于一个家族在百米内的坚守和传承。
几年前,唐先生接手了父亲经营了几十年的铺子。而前方一百米内,还有他婶婶的、阿姨的,以及兄弟姊妹的铺面。
「我们都是一家的」
生意大不如以前,他说。
但他仍觉得,能替父亲守着这做了半辈子的生意,是种莫大的福气。
他们开通了线上购买渠道,老顾客信任,要什么直接寄送。
即便有一天,市场人越来越少,中药街也是不会消失的。
毕竟要让一个煲了一辈子汤,喝了一辈子汤的广州人,
突然戒了,这可是比火星撞地球概率还要微妙的事。
02
百年老市场
几经变迁,不变的广州本草香
清平市场,是广州人生活哲学的一面镜子。
曾经的清平市场,是一个统称。包含了农贸市场、宠物市场,以及中药材市场,是附近将近50万人生活日常的来源保障。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平药材市场”的名字还没有,但在桨栏路、十三行、杉木栏一带,密集的药铺,门连户接,连绵不绝。敬修堂、王老吉、潘高寿、二天堂等招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孙中山先生曾在现冼基一带东西药局行医。当年,医药合一,铺面出售药,郎中坐堂问诊,店的后院现场炮制药材。那时的西关,风光正盛。富裕之家对于名贵药材的滋补,多加亲睐。
直到年,位于广州西关商业圈中心的清平中药材市场,
成为国家批准开办的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
广州市唯一合法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不但是国内开办最早的专业市场之一,还是全国唯一置身于横街窄巷居民楼中的药材市场。
日积月累,一个庞大且繁荣的清平中药材市场不断壮大,成为全国闻名的打卡点。
整个市场由“四场一街一中心”组成,俗称“五场一街”。
干果干货、滋补食疗汤料,到常用的本地特色中草药,应有仅有。
岭南特色如“南芪”之称的五指毛桃,鸡骨草、土茯苓、巴戟天、广地龙、橘红、高良姜、金钱白花蛇、砂仁、佛手、广陈皮、沉香、广藿香……
日常煲汤用料如百合、淮山、麦冬、莲子、黄芪(北芪)、大枣、蜜枣,虫草花,海底椰……
老广州们习惯了这日常的阵仗,但外来人总能用多种方式去打开它,魔化它。
最红的时候,外国友人常常把这里当成认识广州的必要一站。
埃及游客面带微笑,举起蛇干,彷佛和基因里的某种神秘力量连上了线。
加州游客到了这里,撇一撇嘴,不喜欢天河式的广州。
「无聊,缺乏个性」
反而在这儿,才能看到广州“生猛”又“地气”的一面。高贵如燕鲍翅肚,平常如枸杞黄芪,全都堆积如大山小山。
硕大的灵芝或鹿头,是一家店的排面。药材市场走一圈,你会发现一个与沙面截然不同的广州。
它从来都不清冷、沉寂。人多时,熙熙攘攘。人少时,层层叠叠的药材,自我忙碌着的铺主们,将视觉填得满满当当。
广州人市井生活里的一碗靓汤,就是在这样平凡而忙碌的日常运转起来,驱散了所有的阴霾与孤寂。
03
老火配靓汤
「记得今晚返来饮汤」
当我们成为刘耕宏女孩,踩着《本草纲目》的旋律,跳起“养生”之操时,恐怕只有广州师奶们低头笑了笑。什么山药、当归、枸杞,什么马钱子、决明子、黄药子……不过冰山一角。
也正如歌里的自信与傲娇,
「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已扎根千年的汉方/有别人不知道的力量」
十几年前,周杰伦就将这日常,唱遍了大街小巷。
扎根千年的汉方,没有老广煲不出来的汤。
图源广州发布
中医药在老广心目中占据很高的地位。别看药材市场一顿操作,动辄几百种食材。
从这里出去的药材,大都唯有一个命运。
煲汤。
传统粤菜中,汤水是前菜,也是后调。
基本分为三类滚汤、煲汤、炖汤。
青菜、河鲜滚成的汤,在广州人眼里,那都不算正儿八经的汤;
只有炖够足足3小时的「老火汤」,才能称得上煲汤。
广州人煲汤,一个字,「野」。
既有高端细致的中药材,也有蝎子、水蛇这样的猛料。
甚至还有「以形补形」的说法。
所以当猪脚、猪脑入了汤,你大概就能猜到老母亲的意图了。
在广东,妈妈们大都总会不厌其烦地传授一些煲汤秘籍。
当我们这些小白在市场,请教老板一些最热门的煲汤法门时,
却被告知,每个广州妈妈的配方都基本自成一套,
没有所谓最热门,只有意想不到。
图源福桃九分饱
不同时节,要喝不同的汤。
春天健脾祛湿,搭配猪横利煲鸡骨草;
夏天降火,用芥菜鱼头豆腐;
秋天雪梨炖猪肺汤;冬天虫草炖老鸭……
图源广州微生活
不管什么时候回家,妈妈牌靓汤或奶奶牌靓汤,
既是广州人的情谊表达,
也是广州人自古传承的养生之道。
——
六月的雨,落在广州,
没有一碗汤,是难以捱过这湿漉漉的、闷热的岭南夏日的。
没有一碗汤,不能抚平岭南人的躁动与不安。
我们带着买好的黄芪、党参回家。
今晚啊,又会那一道妈妈最拿手的党参黄芪炖鸡汤。
「记得今晚返来饮汤」
这是广州人,
永远的,回家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