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深处想
在浅处活
《教父》中有句经典台词:那些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里说的看透本质,其实就是指一个人的认知程度。
认知这个词近几年谈的很多,大家普遍认为,认知是一个人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
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算法,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去执行这套算法,而执行的本质也是为了实现认知。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三大误区:
01
本能性认知误区
我们都曾见过,路灯下面飞蛾乱舞的景象。那些飞蛾围着那个光源不停的飞舞,如果灯不熄灭,它们至死不停。
原因很简单:飞蛾有趋光性。
仔细推敲,如果只是趋光性,那它怎么不飞到光源下面就停止不飞了呢?而是一直绕着灯光转圈圈?
真正原因是飞蛾飞行是以太阳或者月亮为导航坐标的,它的视觉能力有限,不可能像人一样对照景物去行进。
到了晚上,飞蛾会继续参照月亮飞行。它们的本能是参照光源定位,而路灯显然更近。
虽然它笨,但它们也有简单的认知能力,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飞的不是直线,而是在绕圈,于是就开始纠正飞行路线,可一纠正,光源位置就变化,按本能又要纠正回去靠近光源。
结果就是一直在那里转圈圈,想离开又离不开,最后要么一头撞到灯上自尽,要么把自己累死躺在路灯下。
蛾认定发光的都是月亮,所以它靠本能死缠着光源。这就是认知的本能误区。
你说,人能跟昆虫一样吗?
人虽然看见的景象多于昆虫,思考维度也不是一个档次。如果把层面拉大,相对应的,框架结构也随之变大,人面临的干扰更多,诱惑更大,环境更复杂。
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大部分人都存在这个误区认识,做事完全凭直觉行事,最后就会形成一个自以为了解的世界。这样世界就会变小,变得越来越狭隘封闭。转而你就会喜欢嘲讽和否定一切,然后进入非酋模式,能力就会随时间推移反而下降。
02
诱惑性认知误区
诱惑认知又分相似性和接触性。人类学家弗雷泽写过一本名著,叫《金枝》,里面就提到了这二个原则。
相似性:
我们平时玩掷骰子的游戏,如果我想点数要大一点,我就会用力掷,如果我想点数小一点,我就会轻轻地掷。
实际上掷出来的点数与我的用力大小没有任何关联性,它只是我脑海中建立的相似性认知造成的结果。
接触性:
有些大型写字楼里面的温度都是由中央空调控制的。但是有的人觉得热,有的人觉得冷。那怎么搞?
工程师就很聪明,他在每个楼道装一个温度控制开关,人可以自由调节温度。
实际上这个开关跟空调系统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你就觉得很爽。
还有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坐电梯。电梯关门时都习惯性的去按关门按钮,以为这样会快一点。
实际上你按了也没卵用。那个开关根本控制不了关门的快慢。
再比如纽约的曼哈顿,有些斑马线旁边的红绿灯,柱子上都有一个按钮,据说按下多少秒之后灯就会变颜色,所以很多人去按。
按完在那里等的时候,心里就会很踏实。其实这个按钮和红绿灯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些例子都证明了,看似正确的认知,实际上是存疑的。
我们一定要跳出别人给我们设计好的框框去想问题。
03
权威性认知误区
《本草纲目》第一页上有一味药,叫“梁上尘”,又名烟珠。
这是个什么鬼?
就是房梁上的尘土,火烧后筛干净,就叫梁上尘。
这药后面还有药方,它治的病叫“缢死”。就是上吊后死了的人,把梁上尘搓成泥丸,搁在四根管子当中,让人从两耳和两鼻吹入,死者便可活!
真是亮瞎了我的钛合金狗眼!
你说,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硬抬杠吗?
再举一例:
达尔文的进化论原理,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从生物个体来看,谁最适应环境,谁就能活下来。
如果这个成立的话,继续推理,越后来演化出来的物种应该越适应环境才对。
但是如果你放到38亿年的生物演化史上,发现并不是这样。
比如最早的单细胞(细菌)一直到今天还存在。而爬行动物,比如恐龙活了1.6亿年,灭绝了。哺乳动物除了人类外99%都灭绝了。
从这个大尺度看,好像结论就和达尔文说的不一样了。
你说,这不是混淆视听吗?
那好,说个深入的:人类一直是在向前发展。这是无法否定的吧?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个问题比较深入,深入到我只能胡说八道!
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
他指出:所有的生物都会经历新陈代谢,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高级一点的生物就必须大量摄入事物,所以人类的稳定度实际上是越来越差的。
这是亿年宇宙演化中所有事物,从粒子、原子、分子、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一直到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的一个总趋势。
用最最简单的话说就是:
我们对外依存条件越来越多、我们对环境的感受力越来越强、我们的结构度越来越复杂、自由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们是在向下衰弱的,生存境况是越来越惨的。
这样来看,人类不是在发展,而是在逐步下跌,甚至最终走向灭绝。
读书也是有门槛的。
初看《物演通论》时我简直惊掉了下巴,里面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是它们组成了句子、段落、篇章后,我就看不懂了。
我能理解的连他的皮毛都算不上,因为它太宏大了,宏大到跟相对论一样。
以上例子表明,世上没有真正的权威,人类的理性也永远无法掌握真正的真理。
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谨记鲁迅先生的话:从来如此,便正确吗?
一个人在集体中,容易按别人的想法思考,在孤独的时候,容易按自己的想法思考。而真正的牛人,在集体中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思考。
只有提高自己的认知,才能不被人所左右,不上当受骗。
如果你还认为我是在虾扯蛋,那我只好送你一句话。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尽可能地避免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