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直有着四大喜事的说法,最能代表家庭喜庆的就是洞房花烛夜,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娶媳妇都是人生的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就是对父母家庭行孝道文化,这样的好事情也是大家所乐于看见的,有句俗语说“骑马拜堂,家败人亡”,这句话和结婚的喜庆格格不入,那为什么还会这样说呢?
此马非马
很多人大概都听过名家“白马非马”的辩论,俗语里的“骑马拜堂”,说的马还真不是人们骑的马,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其实指的是女性来例假时候的样子。
女性来例假怎么会被称为骑马呢?古代那个比较落后的时代,是没有人们现在使用的卫生巾的,女人通常在来例假的时候,用布条夹上草木灰放到阴处,那系在身上的动作非常像往马背上装马鞍一样,于是人们就给这样的动作取名叫作骑马。
《印度合伙人》里的故事就是关于女性使用卫生巾的,在印度女性地位不算很高,高昂的卫生用品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的,很多人还在很原始的用从前的办法来处理例假;中国古代的女性,似乎也受着同样的问题困扰。
因此女子在来例假的时候是不能结婚的,古代结婚的那一天,是男女双方第一次进行房事活动,结婚的时候选的日子都是天地吉时,在夜晚进行人伦之事,繁衍子孙后代,女子来例假了,自然也就不能入洞房了,那这一天肯定是不能结婚的。
不能入洞房,在古代那种意识形态中,就是不能传宗接代,这是家族大事,是履行孝道的一种行为,在这种纲常伦理思想的影响下,就可以遇见,例假那天结婚对于男女双方,将是一场灾难。
家败人亡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女子入月,恶液腥秽,故正人远之,为其不洁,能损阳生病也”,月经在古代被人们认作是污秽的东西,本身有着不祥的预兆。
在结婚这一天的话,女方来例假,一方面是将自己身上的污秽带来夫家,不能入洞房,意味着不能尽孝道;另一方面结婚是个非常喜庆的日子,来例假的女性非常多的人有痛经的现象,痛经时脸色煞白,痛苦万分,带着一张苦瓜脸嫁人,在那个认识浅薄的年代,大家肯定会觉得这女的一脸克夫相。
当然古人不像现在人这么懂科学,古人在结婚的时候,有的人可以选择黄道吉日,有的人则不行,古代男的是劳动力,不光要给自己家劳动,还要给皇帝服兵役和徭役,给皇家当差,很多战乱年代是非常容易丧命的,有些人就会选择在离家之前结婚,认为两个人入了洞房就会怀孕,自己即使回不来,也能留下子孙后代,要是女的洞房那天来例假,这婚结了也可能就是白结了。
古人的认知水平并不高,然而在那个以孝道治国的封建时代,不能有后代就意味着无法尽孝,自然就会有人死家败的可能性,人们留下这样的俗语,多是因为结婚就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想的,对女性本不算关爱,但从侧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