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扁鹊李时珍等历代名医所推崇的艾叶究竟

#艾叶#

自古代以来,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当今时代艾叶作为预防保健的应用已是十分普遍。小小的一株草,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深得古今医学人士的青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艾草的前世今生。

1、艾草的神话传说

传说古时候,每年的四、五月民间都会爆发瘟疫及各种病虫害,老百姓们叫苦不迭。于是玉皇大帝便派了太白金星下凡,察访民情,治理瘟害。太白金星下凡后发现同是天下人,心眼却不一样,有的人好,有的人歹,为了惩恶扬善又及涉及无辜,便告知心善之人说:每年五月初五,身上戴香包,门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凡是带香袋的大人小孩,虫害见了便逃之夭夭,而没有香袋的恶人们被虫害毒疫毒死了。自此以后便有了端午节随身佩香囊,门前悬挂艾草的习俗。作为药学家的李时珍,艾草中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

2、艾草名字的由来。

艾草,有艾、艾蒿、艾叶、香艾、五月艾、艾绒、黄草等多种别称,“艾”字最早起源于唐代,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所取。传说孙思邈自幼便跟随父亲学医,经常到山上采集草药。一天,孙思邈和几个小朋友到一起到附近的山上玩耍,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扭伤了脚,疼的哇哇直哭。孙思邈瞥见树丛中父亲常用来入药的一味草药便采了几片叶子放嘴里嚼烂敷在小朋友脚踝关节处,过了一会儿小朋友的肿痛就开始逐渐消失。遂问及孙思邈是什么药,孙思邈思索片刻,想到之前小朋友疼痛时一直发出“哎”的叫声,便说就叫“艾”吧。从此,“艾叶”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今天。

3、中医医祖扁鹊与艾草的渊源

宋代文学家楼钥《北行日记》中记载:“乾道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车行四十五里,过伏道,望扁鹊墓前,多生艾,功倍于他艾。传闻战国时期,扁鹊长期在汤阴一带行医,受到百姓爱戴,并因此被秦太医令嫉妒,刺杀于伏道。扁鹊故去后其墓地周围生长的艾草日益旺盛,成为当地人日常治病养生的重要药材,被称为“九头仙艾”,即现在的汤阴北艾。后来,扁鹊庙内盛产“九节仙艾”,历代被列为朝廷贡品,其药性温和,疗效神奇,深受群众之喜爱。据《汤阴县志》记载,端阳节这天,扁鹊墓庙的艾园收割仙艾,除选作贡品送往京城外,还散发一些给民间。老百姓则从十里八乡赶来,摆设祭坛,以猪羊果品来祀奉扁鹊,并讨得一把仙艾带回家去,避邪镇灾,治疗百病。

4、李时珍眼中的汤阴北艾

李时珍为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李时珍自幼立志学医,他博览医学典籍,并从实践中总结行医经验,最终编成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被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赞誉为“本草系列的最高著作”

曾游历各地行医的李时珍,在著作中详细记载了各种不同产地艾草的区别,成为后世艾草原料使用的重要的依据。其中,他对今河南安阳汤阴一代的艾草颇为推崇。《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据历史考证,复道为当今的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所辖,即今天的伏道镇。

关于艾草的历史渊源篇,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还会详细介绍这棵医家之仙草到底有怎样神奇的药效,以及艾草都会被做成哪些健康又可口的美食等。敬请期待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