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述(10)
在《道德经》中,「圣人」这个名词,总共出现二十八次。什么是「圣人」?一、可以从智慧来谈,老子曰:「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即是圣人以无为的智慧,来治理人民。二、可以从慈悲来谈,老子曰:「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圣人的慈悲,不放弃任何众生。
圣人之所以能「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因为明白,道本无名,故不要争名。若是争名夺利,人就会掉入痛苦的深渊,且到头来是一场空。世上有些智者,境界不可思议,一生默默无闻,像寒山、拾得,没有人知道,乍看之下疯疯癫癫的,其实是大智若愚。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活着不是为了让人知道,而是为人类做了什么!君子无名,不会郁郁不得志;有名,也不会沾沾自喜。名与无名,与他不相干,只是随缘利人。
道本无为,无为即是自然之意。不刻意想怎么样,就是无为。圣人只是一位悟道的正常人,而常人却是不正常,因为时时刻刻生起妄念,来折磨自己和别人。事情还未发生,我们就担心害怕;发生过了,又恋恋不舍;现在拥有的却看不到,未曾拥有的却又偏偏去追。我说两个故事,大家自己体会吧!
一、无为处事
有位信徒到一间寺院,徒弟出来接待,他的师父刚好在旁边,徒弟就说:「师父,倒茶去。」师父便倒茶。客人刚喝了一口茶,徒弟又说:「师父,桌子不知道擦了没有?」师父便拿着抹布去擦桌子。徒弟跟信徒畅谈到用餐的时间了,徒弟又说:「师父,你就带他用午斋。」
信徒再也看不下去了,就问老和尚说:「奇怪!你是师父,还是他是师父?」老和尚答:「当然我是师父,他是徒弟。」信徒惊呀地问:「既然你是师父,为什么他总使唤你?」老和尚说:「这样很好呀!因为我徒弟有能力,所以寺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让他去劳心、操办,我只做一些简单的事,比如倒茶、擦桌子,复杂的事情都让能干的徒弟去做。」信徒听完,叹了口气说:「我不知道是小的大,还是老的大。」老和尚就说:「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比较有用。」
二、无言教化
员外只有生一位独生子,每天游手好闲。正在烦恼之时,忽然想到他出家的哥哥,所以到寺院恳请老和尚来劝化那孩子。老和尚果然于除夕夜,来到了员外家。
用餐时,老和尚只是默默地吃,什么都没有讲。老员外对他的儿子说:「这老和尚的道德、学问样样好,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请教他。」独生子只管吃,而不讲话,老和尚也是静静的用餐。此时员外心急了,跟老和尚说:「师父,我知道你是菩萨转世,就像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有难必救。」老和尚依旧默默无语。
但是,奇怪的是,老和尚从一开始吃饭,就一直掉眼泪。那个年轻人很好奇,便主动问老和尚:「大师,是不是菜不好吃?我叫下人再煮一道。」老和尚依然不说话。他又问:「老和尚,是不是寺院里的人欺负你?我有钱,帮你盖一间更大的。」老和尚依然无动于衷,只是掉眼泪。员外不知所措,那孩子也觉得很纳闷。
当用餐结束之后,老和尚起身就要离开,那年轻人说:「我送大师一程。」到门口的时候,他说:「师父,刚才我父亲在,你一定不好意思讲。现在私下无人,你告诉我,我替你出气或做主。」老和尚还是眼泪直流。
两个人一路慢慢走,拐了一个弯,老和尚不再掉泪,开始微笑了,因为他们看到有一小孩子,在腊月寒冬中烧水,接着又端热水为他父亲洗脚。然后接着走,老和尚又继续流泪,过了一座桥,老和尚又开始微笑,因为他们看到过年大家都在团聚,唯独一位书生秉烛苦读,且穿得很单薄。老和尚看了年轻人一眼,又继续掉泪,这时候,那位不孝子,终于领会了老和尚的用心良苦,无言之教,而痛改前非。故事虽然讲完了,但你们的人生才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