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长寿藤
文/石绍河
5年前,我所在的单位正为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大伤脑筋。初夏,我听说张家界市永定区罗塔坪乡有片被洪水冲毁荒芜多年的耕地,可以复垦成水田,便和同事赶忙深入实地勘察了解情况。我们在遍布砾石的河滩上爬上跳下,在长满芭茅的土丘中穿梭来往,寻水源,找表土,估算工程量,忙乎了大半天。
陪同我们现场勘察的村书记老张见大家汗湿衣衫,邀我们到村部歇脚喝茶。我们一行人坐下没多久,一位土家姑娘给每人递上一杯用白瓷杯泡好的热茶。我端在手上,嗅到阵阵幽香。往杯中看了一眼,汤色淡绿清亮,叶芽在汤中舒展,芽上细须如虾须,水漾,细须颤动,水静,细须下垂,煞是可爱。这茶不似我们平常啜饮的绿茶黄茶。我呡了一小口,刚入口,茶味微苦微涩,下咽后,一丝清甜自舌根向舌尖蔓延,像一条无形的鞭子,把暑气浊气从体内驱赶出来,顿觉神清气爽,通体舒泰,回味无穷。
我一边小口小口品茶,一边好奇地问这是什么茶?张书记有点小得意,说是这里的特产,本地人叫长寿茶。这儿祖祖辈辈都喝这种茶,村寨里长寿老人特别多,大家认为是喝这茶的效果,给它取名长寿茶。罗塔坪乡是长寿茶的核心产区,长寿村的长寿茶是品牌中的品牌,不少村民靠种长寿茶脱贫致富。他把刚刚加工的成茶拿来一袋让我们品鉴。只见这茶表面泛白,犹如裹了一层深秋时节的浓霜,也似当地加工霉豆腐时长出的白毛。用手捏起一小撮放下,手指会沾上霜末。张书记告诉我们:白霜白毛不是霜也不是霉,是长寿茶特有的黄酮物质。黄酮一旦干燥,晶体就会从里析出,裹覆在叶子表面,看上去像厚厚的白霜白毛。
我是第一次和长寿茶正面遇见,第一次知道长寿茶这些事。从此关心起长寿茶来。
长寿茶对外统称莓茶,还有藤茶、土家神茶、龙须茶等诸多别称。植物学家称其植株为显齿蛇葡萄,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本地人则叫长寿藤。我喜欢长寿藤,不习惯显齿蛇葡萄的叫法,听到这名字,既拗口又有点瘆人,总感觉有一种长状动物在上面蠕动。长寿藤春天发芽,深秋落叶。幼叶略带紫红色。《救荒本草》中说它:“生荒野中,拖蔓而生,叶似菊叶而小,花义繁碎又似前胡叶亦细,茎叶间开五瓣小银褐花,结子如豌豆大,生青,熟则红色,苗叶味甜。救饥,采叶炼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治病,今人传说捣根传贴疮肿。”这生长在荒野中的不起眼藤本植物,时下不靠它来救饥度荒,却找到了新的用途,开发成保健饮品。
别看它不起眼,可身份还挺高贵。它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孑遗下来的稀有植物。在张家界一带,躲过第四纪冰川运动的动植物只有红豆杉、银杏、珙桐和大鲵等,它们都列入了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名录,备受呵护,倍享尊荣。长在茅岩河峡谷、罗塔坪深山的长寿藤虽和它们都经历过多灾多难,九死一生,却隐姓埋名,自生自灭。其命运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真难想象,它是怎样以柔弱之躯,摇摇曳曳躲过无数次灭顶之灾,颤颤巍巍走到今天的。
长寿藤“野兽家畜不吃,病毒蚊虫不生”,对生存环境很是挑剔。就拿海拔来说,它喜欢长在八百到一千五百米的小方山顶部;对气候而言,那些雨量充沛、云雾缭绕、空气湿润的地方,最适合长寿藤生长;它对土壤也有特殊要求,最好是营养元素丰富、空气通透性好的石英砂岩土壤。陆羽说茶“上者生烂石”,好的莓茶也不例外。罗塔坪一带正好具备这三样条件,长寿藤便在这里舒心安家,与土家人和谐相处,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后来大面积推广种植,但行家里手说,品质好的莓茶产在罗塔坪,尤以长寿村为最佳。此乃海拔、气候、土壤使然,非人力所能改变。很多产品讲究原产地,同样是这个道理。张家界莓茶曾走进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得到了科学合理的阐释。
七百多年前,当地土家人就把长寿藤的老根老枝等切段,用铁锅熬煮后当茶喝或作药饮。相传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派兵与土家起义首领覃垕王大战时,覃垕王的士兵发现长寿藤外用消肿止痛,内服提神养气。士兵就靠它疗伤治病,恢复战斗力,与朝廷的军队对峙了七年之久。明朝李时珍“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书中却没有长寿藤的一鳞半爪记载,不得不说这是李时珍的遗憾,也是《本草纲目》的缺憾。其实,李时珍在查阅古书时,读到了“洪武年间,太祖皇帝征讨覃垕王,敌方伤亡惨重,后经一种‘野藤’治疗,效果神奇”等文字,心为之动,决计寻找这种野藤。据说,李时珍曾三次深入大庸卫(现永定区等地一带)搜寻这种从未谋面的神奇植物,或因时局动乱,或因交通不便、林深崖险,或因年高体衰,终无缘与养在深闺的“野藤”一见而溘然长逝。
长寿藤虽未写进《本草纲目》,但神奇功效一直在发挥,传奇故事一直在流传。讲者神乎其神,听者津津有味。湘西大地莽莽苍苍,巫风遍地,深邃莫测,赶尸、放蛊、落洞就是最具典型性最有代表性的神秘文化。在此文化土壤上,生长出罗塔坪的长寿藤是“玉皇大帝不慎遗落的长生茶种子”“莓茶治好了光绪皇帝久治不愈的怪病”等故事,你不要有丝毫的惊诧错愕。
传说归传说,现实归现实。莓茶最终走出大山,做成产业,受到追捧,虽属偶然,也是必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地林业部门接受了一项研究课题——湘西南次生森林资源调查。专家和林业工作者用两年时间,实地考察林业资源,搜集植物标本。调查人员白天翻山越岭,攀崖穿林,晚上风餐露宿,借宿民家。山里人淳朴好客,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当专家们到罗塔坪一带考察时,家家都用本地出产的长寿茶招待客人。此时正是梅雨季节,调查工作环境多雨潮湿,却没有蚊虫叮咬,也没有伤风感冒。个别人偶尔患了感冒,喝上几天长寿茶,也就不知不觉好了。他们还发现这些村寨里健康老人多,八九十岁的老人上山砍柴、挑水担粮健步如飞,百岁老人气定神闲,面色红润。专家们推测,除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外,会不会与长期喝长寿茶有关。专家们开始留心观察常饮长寿茶的山民,个个眉清目秀,身材匀称,不胖不瘦,体格健壮。询问当地人,很少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专家们临走时,向他们索要一些长寿茶,送往多家权威机构鉴定。谜底揭晓:长寿茶含有一种天然植物霜,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黄酮粗蛋白含量为百分之十二点八到十三点八,总黄酮平均含量大于百分之六,是目前被发现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黄酮主要成分是二氢杨霉素,具有杀菌抗炎、清热解毒、镇痛消肿、降脂降压、润喉止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一经发现,它就戴上了“黄酮之王”的桂冠。长寿茶中还富含17种氨基酸和钾、钙、铁、锌、硒等十四种微量元素,并具营养性药理性,是食药同源的野生植物。
这颗深藏在大山腹地的植物明珠,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本土林业专家和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合作,对野生长寿藤驯化,采用扦插技术,成功实现人工栽培,扩大种植面积,改进加工工艺,以期借助张家界旅游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将其开发成独特的旅游产品,随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走向世界,让更多人受益。年11月15日,注册为“茅岩莓”的莓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其原料主要生长在永定区罗塔坪等四个乡镇。
莓茶大发展的机遇得益于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莓茶原产地大多地处偏远,贫困人口多,攻坚难度大。当地党委政府瞄准旅游市场这块大蛋糕,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莓茶产业,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莓茶,召唤本地在外创业成功者回乡建厂兴业,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短短几年,永定区就有四万多农民参与莓茶种植、加工、销售,种植面积达十一万亩,年产值十五亿元,惠及两万来名贫困人口,还辐射带动周边桑植、永顺、龙山、来凤等县发展莓茶产业。一根小小长寿藤,变身致富茶,做成大产业。
我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是销售莓茶的门店;车站、机场、超市、酒店最显眼处摆放着莓茶;机关单位办公用茶,莓茶也是必备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