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至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至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右下·鱼注解北次一经:
《北山一经》记录了从“单狐山”到“隄山”共计二十五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新疆、宁夏、蒙古一带,一部分在今西伯利亚、蒙古国境内。
原文拓展:
敦薨山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敦水出焉…。
白话文:
从敦薨山往北二百里,即是少咸山,山上光秃,没有花草树木,山上到处是青石碧玉。
敦水从少咸山发源,向东流入雁门水,水中生长着很多鱼,人若是吃了它的肉就会中毒而死。
注释:
敦(dūn)水:一说今山西阳高县南。雁门水:一说今江西北部的南洋河。:读音,bèi。敦薨(hōng)山:一说今新疆境内。
鱼:
一、鱼到底是何方神圣?
明·《本草纲目》记载:“()鮐(hóutái)也,…河豚别名。”。
在《山海经》中并没有描述它的外貌特征,而《本草纲目》记载的鮐(别名为)与鱼同名,又指出鱼就是河豚,它俩不谋而合的一点就是“食之杀人”。
河豚在更早的隋唐就揭露了鱼的“杀人动机”
隋唐·《博雅》记载:“鮧(hóuyí),鲀(tún)也。背青腹白,触物即怒,其肝杀人。”。
河豚,又名河鲀。背部为青色,腹部为白色,一触碰它就会发怒,它的肝可以致人死亡。
《博雅》给出了更具体的“杀人动机”,而“食之杀人”并不是它具有攻击性,“其肝杀人”已经明确了它是有毒的。
河豚的外形可爱、乖巧,可能出于自我保护,才藏有如此“恶毒”之心。
河豚根据《山海经·北山经》中鱼的记载来推测,早在距今多年前的大禹时期,上古先民就已经品尝了河豚的“鲜美”,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有人因误食河豚而身亡的,这应该就是鱼“食之杀人”的由来。
少咸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少咸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库库推穆尔河或是山西大同、阳高二县界上的采凉山。
此山,山上光秃,没有花草树木,山上到处是青石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