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涩后甘话橄榄云南中医

“南国青青果,涉冬知始摘”。每到冬天,就常回想起那走街串巷水果小贩的叫卖声:“卖橄榄!卖橄榄!”何以对此叫卖声如此记忆深刻呢?答案就在于品味橄榄时先涩后甘,食后让人回味无穷。

橄榄树是我国特有的果树,为橄榄科常绿乔木,早在汉代已有栽培。

《三辅图谱》载:“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六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龙眼、荔枝、橄榄、千岁子、甘桔皆百余本。”福建闽清出产的檀香橄榄,被誉为“闽清三宝”之一,自唐代以来被列为贡品。

橄榄从生到熟,始终保持青翠的颜色,故而得名“青果”,又因其味先涩后甘,犹如忠言逆耳,所以又称“忠果”“谏果”“味谏”,如宋代黄庭坚的《谢王子予送橄榄》诗:“方怀味谏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榄来”。此外,还有青子、忠果、味谏、余甘、来子等之名,如郝经《橄榄》诗云:“半青来子味难夸,宜著山僧点蜡茶”。

在温州著名景点江心屿有一株植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橄榄树,迄今已有余年的树龄,现位于温州博物馆围墙内,巍然挺拔,每年仍结果累累。

据传,明代进士卓公为温州瑞安人,其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后人就栽此橄榄树以纪念其“秉性忠鲠,果敢净谏”的品性。橄榄主产于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在浙江温州的瑞安、平阳也有栽培。

橄榄有乌榄、白榄之分,乌榄适于制凉果或入菜食用,品种有油榄、秋乌等诸种;白榄最宜于鲜食,品种有汕头白榄、福建檀香槛、浙江丁香榄等。温州橄榄多为白橄榄,如平阳县塘川檀香橄榄,脆嫩少渣,味清甜。

橄榄在百果中独成一味,初入口时又酸又苦又涩,而经过细嚼慢品后,便会苦尽甘来,满口生津,齿颊留芳,回味无穷。难怪宋代苏东坡在岭南品尝鲜橄榄后,赞曰:“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味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橄榄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盐渍橄榄、蜜饯橄榄、五香橄榄等。在闽广一带也有人把鲜橄榄加上食盐、生姜及辣椒一起捣碎,制成“橄榄盐”,用于早餐佐食,别有风味。

橄榄在民间被视为吉祥果品。在温州城乡,新春佳节之际凡有客登门,沏茶时,主人往往喜欢于茶中放两颗橄榄,谓之“元宝茶”。茶中添个橄榄,不仅使“元宝茶”茶汤溢香,倍添韵味,而且寓意新春吉祥如意,财源兴旺,图个吉利。

在回味橄榄风味中,也认识了橄榄营养和药用价值。橄榄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含钙量堪称百果之冠,比香蕉、苹果、柿子、桃子还多数倍,非常适于儿童和孕妇食用。

中医学认为,橄榄味甘、涩、酸,性平,入肺、胃两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除烦醒酒、润肺利咽等功效,可治肺热干咳、咽喉肿痛、纳滞食积、鱼鳖中毒等。

《本草纲目》说橄榄有“开胃下气、止烦渴、生津液、治咽喉疼”之功用。

《滇南本草》认为橄榄能“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

我国沿海渔民在煮河豚时,为了解毒,习惯放几枚橄榄在鱼锅中。橄榄还可治鱼骨鲠喉,《本草衍义》就有载:“嚼汁咽治鱼鲠。”

“个儿小小,头尾尖尖,初尝皱眉,再吃天颜。”橄榄亦食亦药,堪称佳品。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丨马春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