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劈皴2022年仲春网拍即将开拍,明清瓷

北京中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70125/5212076.html

中国古瓷器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充满魅力。这种魅力体现在造型美、釉色美、纹饰美带来的视觉震撼。艺术之美能跨越不同语言,联通不同文化。也许造型、釉色还有所含蓄的表达,瓷器上的纹样则直观的反映地域文化和历史文明。纹样的装饰技法以彩绘最为灵活多变。彩绘艺术最能直接的呈现东方审美的底色。从毛笔的使用,色彩的搭配,绘画的技巧无一不展示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和装饰风格。即使海外定制,虽山川异域,画师、工具、材料依然风月同天。古瓷器美丽的纹样不仅装点过前人们的生活,还让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向往。各式纹样寓意不同的意义。而彩绘又能令纹样美锦上添花。纹样通过使用不同的色彩,经过画师的手变成一件艺术品。即使使用单一的颜色,景德镇的画瓷高手也能妙笔生辉。

例如我公司4月3日在平台“斧劈皴拍卖公司”举办的“斧劈皴仲春网络文物艺术品拍会”上的Lot4明17世纪青花山水人物器盖,山石的皴法借鉴了水墨画中的分水皴法,青花色分浓淡,层次分明。为后世康熙青花分水皴之滥觞。

康熙青花更注重色的使用表现。Lot8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觚形器。画师大量使用青花渲染,用浓淡不同的青花色料代替线的勾描。山石纹理、人物衣褶、祥云通过多色阶处理。带来明快鲜丽的视觉冲击。

青花分水从晚明到清康熙这一转变过程,我们可通过Lot9清顺治青花花鸟纹卷缸来看到传承的清晰脉络。顺治青花花鸟纹卷缸使用大笔添色渲染。太湖石、花瓣、飞鸟绘画用浓淡的青花来表现光影明暗关系。绘法承前启后。

明代青花特点是单线平涂,为了避免单调呆板,画师有时也用混水技术。但更多的是以简约概括夸张的线条,流畅的笔法来表现神韵。例如Lot22明中期青花孔雀牡丹纹盘,所画孔雀充满动感。

Lot26明中期青花婴戏图碗,画师对古代中国对儿童健康长寿特征的描写,所画儿童前额宽大,后脑凸出,极具时代感。《麻衣神相》有言:“天庭饱满,少年富贵可期;骨从脑后横生,发财且增长寿。”

造型艺术与绘画艺术结合则更具有东方特色的魅力。Lot21明万历青花松鼠瓜藤纹罐,Lot31明青花大吉铭葫芦是明代后期最流行的瓷器样式。万历青花松鼠瓜藤纹罐造型模拟南瓜的外形,器身画西瓜藤蔓和俏皮可爱的松鼠。瓜和松鼠都有多籽(子)的特点。画在一起寓意多子多福。南瓜的外形也符合《本草纲目》的记载: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而西瓜也是外来的水果。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中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从侧面也反映出来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兼收并蓄,多元统一。

西瓜是葫芦科植物,而Lot31明青花大吉铭葫芦器则是真正的葫芦外形,器形完全模拟葫芦制作。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国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在古人看来,葫芦嘴小肚大的外形,可以很好的吸收住宅之内的上佳气场。而且葫芦内籽多且可长久保存。葫芦藤蔓相连,结出果实众多。历来被象征子孙万代。这样一件器物再画葫芦图案,上面写大吉两字。真可谓福禄双至。而其灯笼、稻谷的纹样也是万历御窑器常见纹饰。寓意五谷丰登。这是庙堂和百姓的盼望。见证的是万历时代人口增长对于粮食产量的巨大压力。明代晚期商品经济发达,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打破了几千年农业社会传统的农民自给自足的单一生产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五谷丰登自然是天下人的期盼。时代与纹饰如此契合,也是古瓷器的魅力。

明末发达的商品经济背后,成就了新兴的商业城市和市民阶层。脱离农业生产的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最为大众喜爱的就是看戏曲、听小说。印刷精美的戏剧、小说集也因此流行。延伸到工艺美术品上也带有戏曲小说的人物故事形象。其中最有名气的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广为传播。这一戏剧版本众多,刊行数次。在清代早期依然传唱。Lot29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束腰笔筒,以戏剧人物故事取材。画一书生和一位僧人议事的场景。让人联想到《西厢记》中书生张君瑞请慧明和尚下山送信给好友杜确解围普救寺的情形。

人物故事图案和造型在特定时代流行,而有些纹饰则古今流传。Lot16康熙青釉魁星点斗纹大笔筒纹饰和造型就是时代特征非常明确的器物。魁星的魁字左鬼右斗,象形字分析就是鬼弯腿踢斗。柔和了汉字和科举考试的文化。器形则是口大壁矮,垫饼法烧造。外底中央挖浅圆圈,浅圈施釉。整体外底形似古玉壁。既有美学价值又减少在烧造时出现踏底现象。

康熙时五彩瓷器仍然流行。五彩烧成后彩料鲜艳透明光亮,被称为硬彩。尤其红彩与绿彩为主的画面,这种风格装饰富丽堂皇,更能突出主题。Lot19清17世纪五彩婴戏缠枝纹将军罐,Lot20十七世纪五彩开窗鱼藻纹将军罐就是大红大绿的装饰风格。红艳绿翠的装饰色彩热烈生动。

纹饰的意义具有强大生命力,Lot18清19世纪青花三羊开泰图天球瓶,以动物纹饰为题材,借物喻意。三羊谐音三阳。《易经》六十四卦有地天泰卦,卦象为三阳爻在下,三阴爻在上。卦名地天泰。泰卦象征吉、亨。内健外顺。泰卦象又合节气里的立春-雨水节气。万物复苏,雨水而至。所以画面温馨而吉祥。历来被画作传习。被收藏者珍视。

同样作为借物喻意的传统题材的Lot11清19世纪粉彩百子闹春图盘,Lot12清17世纪青花海马纹尊形器,Lot24清康熙青花凤穿牡丹将军罐,Lot25清19世纪粉彩五鸡图盘无论作为祝福美好还是装饰厅堂都是吉祥纹饰的代表作品。

借物喻意不止是动物题材,植物题材更多被文人雅士所钟爱。Lot34清康熙青花花鸟纹将军罐,不仅青花发色鲜艳,而且用典型康熙分水皴法绘画,画面富有立体感。画师将芙蓉、海棠作为主题,飞雀则起到点缀又分隔画面的作用。这是瓷器艺术的经典处理画法。

康熙朝还新创了一种以植物为题材的纹样。Lot35康熙青花冰梅寿字纹将军罐。以青花渲染冰裂纹留白梅花作为色地,展现梅花漫天飞舞的风姿。于冰梅地上预留圆形开光,内写团寿。团花纹饰是具有中国古老的文化。太极图就是圆形的。圆不仅像征团圆,圆满,圆还是无边的。所以团寿纹饰被赋予了无量的功德。梅花冰清玉洁,与团寿纹组合装饰,也许暗喻“眉寿”。

人年老时,眉毛上会长出几根特别长的毫毛,为长寿的象征,故称为“眉寿”。《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仪礼.士冠礼》:「眉寿万年,永受胡福。」或许指代寿者的品德。大量传世的康熙梅花寿字纹饰似乎说明谐音“眉寿”来代表此种纹饰的意义。这是瓷器在祝寿纹饰上的再创作。康熙时梅花纹的流行一直影响到20世纪。晚清陶瓷名著《陶雅》记载:「曷贵乎康熙之青花,其色艳也……而西商重画之心,不如其重色,是以康窑梅花罐,颇有声价。」

康熙朝早期,时局依然动荡。康熙十三年,景德镇遭到吴三桂占领。窑基尽毁。康熙早期年款书写未规范。《浮梁县志》记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禁镇户瓷器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据此可推断书写本朝年号的康熙瓷器应为康熙早期产品。Lot15清康熙款青花八骏图斗笠碗,外底书写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款,外围双蓝圈。器形、胎质、釉色、青料都是顺治朝风格。因其书写康熙款识,可以判断绝对年代。是康熙早期断代的标准器。为断代提供了标尺。此碗绘画风格艺术性极强,将八骏中的一骏藏于碗内,另七骏马画于外壁。外壁风景未露天空,碗内骏马则画出天上太阳,露出天空。画外有画,景外有景。又联系成一幅图画。别有洞天。

青花艺术从元代开创,基本是单线平涂绘法。明代成化时,使用国产平等青料。此料淡雅而不晕散,呈色稳定。可以进行白描式构图。此种绘法至万历时成为流行的品种,称为线描青花,又称“铁线描”。构图借鉴版画艺术,以排线的疏密长短来表现所画内容。此种青花艺术因为不进行渲染,仅以线条便能将神态表达臻于完美。白描多半是中锋直悬的线条最难遒劲,故极易见画者之功力。

描法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橛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等,有依形状而名,有依用笔而名,各具特色。白描画在明代中晚期流行,仇英、丁云鹏善白描创作。丁云鹏还创作很多画谱,流行于世。青花瓷器上借鉴中国画白描技法创作纹饰。这与当时社会的需求息息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晚明社会风貌的一角。我公司仲春网拍拍品Lot5明17世纪“圣寿无疆”铭青花三足炉;Lot13清18世纪青花龙凤纹盖罐;Lot14明17世纪青花线描蕉叶窗格纹瓶;Lot36清18世纪青花花鸟纹罐都是典型线描青花技法绘画。

其中“圣寿无疆”铭青花三足炉因题有“圣寿无疆”四字,古代对为尊者大贤、帝王才称为“圣”,此三足炉颇有研究价值。明晚期名臣高拱曾作《圣寿无疆》五言诗献寿大明皇帝。可见此炉或为风云人物所使用。

明17世纪青花线描蕉叶窗格纹瓶以如意形蕉叶为形,内画窗格纹(织锦纹)。描画细腻入微。晚明建筑著作众多,可见晚明时候发达的商品经济对社会生活甚至市民起居影响力巨大。《园冶》一书中列举了很多门窗样式,窗格纹内容丰富。窗格纹又与织锦纹互相借鉴,成为装饰美学。此件明晚期青花线描窗格纹瓶虽残,但是画出六组不同的窗格纹(织锦纹),都是晚明流行的样式,与同时的版画、小说插图中房屋内的门窗图案契合。这是晚明图案化纹饰在瓷器上的表现。

Lot36清十八世纪青花线描花鸟纹罐绘画具有清盛世时潇洒有力的风格。画师用多种白描技法画牡丹、坡石、雉鸡、修竹、海棠。花叶,花瓣以密线表现花瓣、花叶的纹理。画竹,用柳叶描、钉头鼠尾描,神韵具显。海棠树干以密线加留白表现明暗纹理,用点表现树疖,短线表现干枝丫,花瓣花蕊则点线并用。山石皴法更是将线使用的出神入化。顿挫转折,横、竖、粗、细、以及长短线的或疏或密,使用恰到妙处。从绘法看,画师成竹在胸,用笔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未有犹豫停顿思索。将中国水墨线描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丝毫不让丹青高手。真可谓妙笔生花。

白描技法也为十八世纪的西方人喜爱。Lot30清18世纪青花山水楼阁纹大盘,中央画柳亭纹,平折沿画小景山水纹三组。所画纹饰皆为线描技法。垂柳纹据说是18世纪英国制瓷家托马斯明顿借鉴中国瓷器创作的。他将西方人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风景概括在一组画面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垂柳篱笆。这就是西方人向往的诗意中国。这种纹饰非常流行,即使是普通人家的茶杯上,也钟爱垂柳纹。此种纹饰的瓷器18世纪末大量生产,大获成功。而英国制作的垂柳纹瓷器总有一种缺少的价值,那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因此即使英国能制作精美的瓷器,人们还是向往中国瓷器,因为中国才是瓷器的故乡。而柳亭纹瓷器作为中西合璧的纹饰,随着历史的远去,却见证了中西交流的历史和文化的融合嬗变。这种交流在今天依然进行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