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广岳
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
慢慢地有了善恶美丑对错的概念,
有了概念也就有了选择,
同时也惭惭地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
在常人的眼里,礼仪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文明的进步。而在圣人的眼里,礼仪制度的建立却是一种无奈,正如老子所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上古之人遵循大道那是自然而然,那是天然而纯朴的。后来人类于懵懵懂懂的成长过程中惭失了些纯朴的天真,但却还仍然不失古朴与古风,人们身上还弥漫着道的味道,因此还能够朴实而憨厚地遵循着道的规律,这就是“故失道而后德”。再后来,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慢慢地有了善恶美丑对错的概念,有了概念也就有了选择,同时也惭惭地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比如敬天地鬼神而不杀生,这就是“失德而后仁”。
再后来,随着人类越来越多强烈的个人意识的出现,个人欲望与利益膨胀,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就出来了。面对这种局面,在智者们和统治者的推动下,便形成了与利相对的“义”,要求人们要有正确的义利观,要想人人为我则必我为人人,要想得到权利与利益,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这就是“失仁而后义”。
承担与履行责任与义务靠的都是个体的主观与自觉,而在现实中却是总有那么一些人甚至更可能是越来越多的人只重权利与利益而往往会努力地逃避责任与义务,这就需要制订一套全社会人人都得遵守的制度体系,给各色人等的言行举止立个规矩,这个规矩圣人智者与统治者给了它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礼”。礼者,履也,履行应当承担的与权利和责任对应责任与义务也。这就是“失义而后礼”。所以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忠是对于君王的责任与义务,信是对于承诺的责任与义务。礼的出现,就是因为人们的忠诚、诚信意识越来越淡薄而开了不讲道德、仁义与规则乱端,为了防止乱局的无序发展而制订的规矩。
如此一路看过来,自道而下,由德而仁、由仁而义、由义而礼,“前识者”、我们反过来向前看,由礼而义、由义而仁、由仁而德,义之于礼、仁之于义、德之于仁,老子说这些都是“道之华而愚之始”啊,看起来似乎前者更近乎道,其实不过是顶着近乎道的虚名而实质上是离道越来越远罢了。华者,花也。愚者,离乎道而不明于道可谓之愚。
明白了上面这个道理,“是以大丈夫”就应当“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了。“大丈夫”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者。所以这个世上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大丈夫们,不应该成为忠信之薄的人、而应该成为讲求忠信的人,不应该追求近乎道的虚名、而应该努力地追求道的境界与本质。
关于作者:
韩广岳,笔名空空道长,公开发表散文、杂文、学术论文若干篇,所著《周易易读》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