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一生用掉5吨附子,证实中医不比西医差

众所周知,如今中医难以治疗大病、重病、急病,几乎沦为了一门见效慢的养生医学,但古书记载中医几乎无病不知,并且能达到“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盏茶功夫就能治愈,效果立竿见影。

那么,究竟是古人夸大了效果,还是现代药材缺乏浓郁的“天地灵气”?被誉为当代张仲景的山西中医李可用一生实践证实,不是中医不行,而是中医传承出了问题,只要找到正确的道路,中医完全可以治疗大病、重病、急病,甚至还可以治疗诸多西医束手无策的疾病。

01:发现张仲景老方子不好使的原因

李可并非中医科班出身,而是自学成才,但就是这么一个“赤脚医生”,却发现了中医传承中的致命缺陷:张仲景治病无数,为何后人用他的老方子治病却没有效果,或者说效果不明显?

按照中医经典,治疗心衰、肺衰、肾衰等病症需要附子,由于附子本身有毒,因此下药需要谨慎,现代医药宝典根据古代医书换算下来建议每次剂量3—15克。李可在治疗过程中,先后用9克、18克、30克附子治疗了六位病人,都没能救治过来,但用30克时病人可以多活一段时间。

年,李可32岁时,给一位老年心衰妇女治病。当时,家属已经不抱希望,开始准备后事了,结果媳妇有点糊涂,就将李可开的三副药一起煮了,附子总量变为45克,然后在三个小时之内给老太太吃了下去。奇迹发生了,当晚老太太就醒了,第二天老太太的儿子又跑来找李可开了几副药。

这件事让李可认识到,中医传承的致命缺陷之一极有可能是剂量问题。在此之后,李可查阅古书,发现早在宋朝时期,古人就已怀疑经方的剂量问题了,宋朝的许叔微(《普济本世方》《伤寒九十论》作者)、寇宗爽(《本草衍义》作者)等都曾探讨过,但囿于时代原因,并没能解决问题。

年,考古发现汉代权衡,验证了李可的猜测。权即秤砣,衡即秤杆,权衡本意是指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根据考古发现的权衡计算,东汉每斤重量为如今的克,一斤为十六两,东汉一两即为13.75克,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汉朝一两定为明朝的一钱(3g),两者相差近5倍。

李可:“伤寒论的方子为啥后人用起来没效,就是因为剂量不够。此前因为没有掌握剂量,有6个人没能救回来。从那以后,经我手治疗的心衰、肺衰、肾衰病人,没有死过一例。”

张仲景用老方子治病无数,但后世剂量减少五倍之后,还怎么确保疗效,还怎么治疗大病、重病、急病?

02:一生用掉5吨附子,瞬时治好无数危急重症

如今,中医有三点遭人诟病,即见效慢、治不了危急重症、容易出现中毒现象,但李可却用中医手段立竿见影的治疗了无数危急重症。

年,《思考中医》的作者刘力红向李可推荐了青岛一位乙肝病人,这位病人非常糟糕,家族有多位因肝病死亡,年龄均不超过50岁。李可让病人做了肝功化验之后,根据病人状况开了两副药,吃下了之后各项指标立即大幅下降,治疗一段时间后,病人各项指标完全恢复正常。

在李可晚年,曾在广东带徒传艺,一次在广州遇到一位70多岁的心衰男病人,当时西医已经束手无策,下了病危通知书,家属找到李可试一试,结果用破格救心汤治疗(主药是附子),3天之后病人居然就能下地了。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感慨地说,以往中医被认为是“慢郎中”,但李可让大家改变了这一传统印象。可见,古书中记载中医效果“效如桴鼓,覆杯而愈”,并非古人虚夸。

附子有毒性,使用需谨慎,但在李可眼里,附子是纯阳之品,其毒性正是救命的仙丹,可以治疗很多危急重症,但需要佐以克制其毒的炙甘草,“我平生用附子超过5吨,经治病人过万,人服已用,未见一例中毒反应。”

李可:“中药中毒事件,多是病人不经中医辨证诊治,盲目按西医思路服用中药所致,是对中医无知造成的。中药是治病用的,不是营养品,不然要医生干嘛?”

也就是说,之所以发生中医中毒事件,不是中医的问题,而是医生的问题,既有懒的因素,也有蠢的因素,是医生水平问题。以西医思维指导中药服用,焉能不出问题?在治疗危急重症时,李可以中医手段几乎是药到病除,为何其他很多医生做不到?说到底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医生水平不够。

值得一问的是,随着汉代权衡出土,为何现代中医医生还是不敢重用附子?原因很简单,按照医书抓药,出了问题有据可查,不按医书抓药,出了问题就说不清了,而附子因有毒性,如今医药宝典上还是不建议每剂超过15克。

03:振兴中医:先要继承古中医学,再谈创新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块瑰宝,如何振兴中医是近代以来一直谈论的焦点,李可认为想要振兴中医,首先要回到古中医学,只有继承了中医真正精髓,然后才有资格谈创新,连继承都做不到,何谈创新?

所谓古中医学,就是汉朝及之前的中医,这一概念是民国著名医生彭子益所提出的,他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中对张仲景医学有过详细解读,李可非常认同彭子益的观点。

之所以要回到汉朝及以前,有两个残酷的现实:一是在魏晋五胡乱华时,中医出现了一个断层,二是到了金元四大家时代,又违背了内经的主要观点,比如元朝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的“阳长有余,阴长不足”观点,阴是精血、阳是指气火,精血容易损耗,所以阴常不足,阳气易亢、虚火妄动,所以阳气有余,李可认为这个理论“最有问题”。

李可:“在张仲景那个时代,中医是无病不治的。后世许多中医按照错误的路子治了一辈子肺结核、糖尿病,治好过几例?”

04:中西医如何相处:只能互补,不能结合

最近余年以来,西医发展迅猛,治疗了无数病症,如今已有一统天下之势。不过,历史上爆发过几百次瘟疫,中国之所以没有像欧洲一样因瘟疫而大规模死亡,就是中医的功劳。更何况,并非近现代的东西就一定先进,相同的病症,有时中医治疗手法简单又高效,西医却可能束手无策。李可治好的病人中,有百余个就属于西医束手无策的病人。

因此,发展西医时也不能丢下中医,那么两者如何相处呢?在李可看来,中西医只能是互补的关系,而不能结合。因为这是两套医学思维,用中医思维解释西医,很多地方无法解释,而用西医解释中医,更是很多地方违背常理,甚至中医一度被西医视为“巫医”。

其实,如今人类对于自身认识还很浅薄,中医、西医都是为了揭开人体奥妙,但条条大道通罗马,西医走在一条大道上,中医何尝不是如此?因此,西医没有理由贬低中医,中医也没有理由贬低西医,两者互补可能更有助于早日攻克诸多疑难杂症,早日揭开人体的奥秘。

与李可高超的医术相比,更让人佩服的是李可的医德,因此李可也被誉为当代张仲景。李可将毕生的经验秘方,写进了书本并公之于众,而没有想过用这些特效方子赚大钱,只是想着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天下人,让大家少受痛苦。

年,李可向刘力红推荐一位任姓民间老中医时说,“吾观此人对药物的研究,目前全国无出其右者。”李可介绍,任医生常只身入山数月不出,过野人生活,自尝百草,多次中毒几乎丧命,其对中药药理药性的研究几近痴迷,《本草纲目》已被他翻烂了四部,已读第五套。可见,中医还有大师,医院、高校而在民间,如今急需保护与传承。年,李可去世,中国又少了一位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师。

参考资料:《回到古中医的路上——李可专访》、《人民网——寻找李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