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13358721.html
中国古代是世界农耕文明的佼佼者,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发展了各种农耕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农业是中华古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历朝历代,上至官府,下至布衣,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种类众多的农业书籍,据《中国农学书录》记载,中国古代农书共有多种,流传至今的有多种,农书作为农耕技艺的载体,使得这些宝贵的经验得以保存下来,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在众多农书中,被称为四大农书的是:《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第一部:《氾胜之书》(氾读音[fán])《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氾胜之书总结了当时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技术和种子选育等农业生产知识,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氾胜之有浓烈的重农思想,他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在他看来,农业生产乃是国家稳固之本,江山社稷命脉所系。《氾胜之书》分为十八篇在耕田部分《氾胜之书》曰:“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五月耕,一当三。六月耕,一当再。若七月耕,五不当一。”……在区田法部分《氾胜之书》曰:“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行容五十二株。一百凡九万三千五百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各部分总结记录详实实用,在汉代拥有崇高的声誉,常被著名学者引用,东汉郑玄著作中云:“土化之法,化之使美,若氾胜之术也。”唐代贾公彦云:“汉时农书数家,氾胜(之)为上。”第二部:《齐民要术》很多人对中学历史课本的记忆之一明代王廷相称《齐民要术》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说:《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齐民就是老百姓,要术就是生存之法。贾思勰想告诉众人:安身立命,一技之长!该著作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年-年),距今约1年。全书共十卷,约十一万字。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是一部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最完整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是中国农学第一次形成精耕细作的完整的结构体系,高度概括了农业耕种的精湛技艺,使农业有了更深的发展,贾思勰也被后世尊称为农圣。该书不仅仅是一部农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体系:把农业分为农、林、牧、渔几大门类详尽探讨了抗旱保墒的问题提出恢复土壤肥力的办法,主要是轮种作物品种从事农业生产应因时、因地、因作物品种而异,不能整齐划一选育良种的重要性,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何保证种子纯正、不混杂,播种后种子如何发育出茁壮幼苗记录了养牛、养羊、养鸡、养鹅等方法如何使用畜力,如何才能雌雄搭配,干活不累记载兽医处方48例,涉及内科、外科、传染病、寄生虫收录了酒、醋、酱、糖稀等的制作方法、保存方法展示了当时的人们对于微生物在生物酿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有认识蔬菜贮藏方法,地下挖坑,放进蔬菜,以土埋之,现在仍在使用蔬菜的培育,说椒不耐寒,属于温暖季节作物,冬天时要包起来说果树开花期于园中放置乱草、生粪、温烟等防霜记载了许多烹饪技巧:烧、炖、熬、煎、炒、烹、炸、糟、腊一些调味品如:醋、酒、梅、葱、姜、豉汁、桔皮对经济效益的分析,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1亩3垄,1垄穴,1穴屈折插1杨枝,两头出土,1亩可得株《齐民要术》受到历代朝廷重视,北宋时期的官刊不易看到,有“非朝廷人不可得”之说,唐宋以来农书,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清《授时通考》均受其影响均受其影响。第三部:《农书》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业书籍,作者王祯,成书于元代,明代初期被编入《永乐大典》。《农书》以“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强调“时宜”“地宜”,兼论南北农业,这是该书与《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述北方农业生产经验书籍的不同之处。该书80%的篇幅都用于记录《农器图谱》,涉及农具种,几乎囊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农业设施,诸如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等,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后代的农书中所述农具大多以该书为范本。第四部:《农政全书》《农政全书》在中国农学史上,如同《诗经》之于古典诗歌,《本草纲目》之于古代医药一样,成为我国传统农学的代名词,可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同悬诸日月,并列为我国农学著述之两大丰碑。《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该书不但记述了全面系统的农业经验,著书人徐光启的“农政”思想也贯穿在全书中,有别于其他三部纯技术型农书。该书分为农业技术和农政措施两大部分,前者为纲,后者为技术措施,土地开垦、水利、荒政等农政措施占了一半篇幅,书中对历代备荒的措施、政策做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利弊进行了分析,并且附上草木野菜可备荒充饥植物种。徐光启可不单单是一位农学家,而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看看他的一些成就:同耶稣传教士士利玛窦等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自己在历算、测量学的著作:《测量异同》、《勾股义》亲自练兵,制造火器,击退后金的进攻,并著有《徐氏庖言》、《兵事或问》在《农政全书》中,徐光启博采众长,系统记述前人经验,也融入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徐光启认为水利为农之本,无水则无田,探索兴修水利对北方屯垦支持的可行性对棉花栽培技术的总结,系统的介绍了长三角地区棉花种植经验,总结了“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从闽越地区引来甘薯进行试种推广,并著有《甘薯疏》,指导种植对一些新引入、新驯化栽培的植物,详细记述了栽培、加工技术记载从春秋到元代的次蝗灾,并进行了分析,发现蝗灾“最盛于夏秋之间”,得出“涸泽者蝗之原本也”,并提出了防治方法重视备荒救灾,重视荒政,主张“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唐王李世民说: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勤劳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自古以来众多农学家对于农业辛勤记述和钻研开创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献上深深的敬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