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与疾病斗争中,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总结的智慧结晶,为广大人民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年12月开始发展蔓延的本轮新冠状病毒肺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传播速度之快,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都创造了新的记录。在中国历史上,传染病被统称称为瘟疫,中华民族就是在与瘟疫的斗争中,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了很多有效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生于东汉末年。据史书记载,公元年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汉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为严重。张仲景的家乡南阳地区,当时是瘟疫流行的重灾区,他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的家族里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因患疫症而死亡。张仲景内心十分悲痛,立志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建安年间,张仲景行医游历各地,将自己多年实践的经验逐步整理总结,终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一中医历史上的不朽之作。这部经典著作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的辨证论治的思想,在中医学、传染病防治学发展过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国东晋时期著名道士葛洪是,自号抱朴子,是中医中药预防医学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在他的医疗著作《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最早记载了大量传染病防治的实例。其中所记载的“天行发斑疮”即天花,是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有关天花的实录。另外,在《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染上这种病的人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这种病,就是当代所说的结核病。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了对狂犬病防治的尝试,领先西方国家多年,堪称世界免疫学的先驱。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出身医学世家,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艰苦辛劳,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在三次应试不第后,下定决心从医,为了向父亲表明学医的志向,作诗一首:
“身如逆流船,
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
至死不怕难。”
年,医院任职,期间几次上奏朝廷重修《唐本草》和《宋本草》都没有获得批准,一年后便辞职回乡自己开始搜集医药学资料。自年起,李时珍游历了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民间处方,参考大量历代以及当时医药资料,年《本草纲目》全书完成,共有16部、52卷,约万字,收纳记录植物、动物、矿物中药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副,书前附药物形态图余幅,而且,开创性地运用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是16世纪之前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对中医药学在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极大贡献。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也成为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李时珍逆流行船的精神,是对前世医药学家自强不息、不怕危难、济世救人医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成为后世中医药学从业者们继续与疾病斗争的精神楷模。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次疫病流行,体现了古代医学家们“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高尚品格,他们在行医实践中总结出了瘟疫的起病原因及传播方式,以预防瘟疫养内避外为基本原则,在药物预防方面发明了汤、丸、散、膏、酒等多种方剂,并且因地制宜制定了预防瘟疫传播的方法,控制疫情的蔓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衍做出了极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年9月,毛泽东在接见全国卫生行政人员代表时指出:“只有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中医,搞好中医工作,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卫生工作方针问题……要以预防为主,发挥中西医药人员的作用,这个方针是对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