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本草纲目》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本草纲目》自提笔到刊刻出版历时40余载,历尽千辛终成医学本草巨著。全书共16部,52卷,近万字,各类草药图画,矿物图集,动物图册丰富多彩,描绘栩栩如生。引用郑金生老先生的话来解释《本草纲目》的来源,“中国古代传统药物是以草最多,所以探究以草为主的药物的书就叫‘本草’。”“《本草纲目》是第一个将纲目分类体系引入本草领域。”“《本草纲目》将药物分成十六个部,下面有六十个小目。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药名下面分八个项目,来解释这个药物。”首次以纲目分类编写的《本草纲目》条理清晰,逻辑清楚,更易品读。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先生曾三次恳求父亲让其行医,“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四句二十字,简洁却又不简单。世上有多少人能够如逆行之舟,不畏艰苦,守住初心只为做成一件事,且这事多与功名利禄无关,只与百姓福济相依。伟人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伟人,正是因为终其一生钟于一事只为万民福祉谋划的精神,他们就应该被人们铭记一生。
这一期的节目与前几期都有所不同,此次是通过李时珍的二子李建元的回忆为主线,以《本草纲目》为辅线,将李时珍先生与《本草纲目》的一生尽显于屏幕之上。与上一期司马迁的自叙相比,这一期的《本草纲目》似乎由他人叙述更加合理。小编认为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一期的内容跨越了李时珍先生的青,中,暮年,时间跨度较大,李时珍先生的扮演者王劲松老师需要变化多个造型,加上李时珍的二子李建元见证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一生的艰辛困苦,他的叙述更能令观众以旁人视角身临其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节目组设计的精巧以及工作人员的用心之深,是真的能够让我们得到沉浸式的戏剧体验。
在这一期里面,小编最喜欢的镜头是李时珍先生完成《本草纲目》,听到当地书局因刊刻工程巨大无力相助的那一幕。当王劲松老师迷茫,惶惑,期盼的说到:“那,哪家书局可以呢?”我听到了他的微颤,我能看到了他眼底欲落未落的泪光。那一刻,我也有了与李时珍先生同样的心慌,同样的小心翼翼的期盼。
“寿国以寿万民,寿万民以寿国。”“这次刊刻《本草纲目》是利益百姓,利益家国的,我千里求序,很难,但是又何妨?”坚定的语气,坚毅的目光,生动鲜活的李时珍仿佛真实的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令人心生遗憾的是,“甫及刻成,忽值数尽”李时珍先生没能亲眼看到《本草纲目》刊刻好的成品。殷切的希望李时珍能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看到刊刻好的《本草纲目》,看到他所祈望的“天下医术,当天下修之”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