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草纲目学好药

白癜风症状图 http://pf.39.net/bdfyy/dbfzl/170120/5208491.html

《本草纲目》是一本医学史上的著作,作者李时珍用26年的时间写成了这本本草著作。《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种,其中载有新药种,收集医方个,书中还给制了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理解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都记录在此。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的疗效,都有理论依据和应用法则,全面总结了每种药草的形状、药性、功效,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给当今中医中药留下了医药大数据,种药物是何等的概念,著书立卷,可以说是李时珍最大贡献之一。作为后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本草纲目》这本著作。

一株小草显神奇,一缕药香传古今。

面对浩瀚的本草宝库,如何学好它,应用好它,便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

一、什么叫药理性

药理作用及药理效应。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的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的称为抑制。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

《神农本草经》说:“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后世医家多用“阴阳夕来阐释药理。金代医家李杲在《东垣十.

汤液本草》的“药类法家”一章中说道:“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

中药药性理论即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中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为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涩味或者淡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如麻黄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如甘草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酸枣仁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的作用。如大黄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如芒硝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经脉归经。

二、功能性的应用

我国的中药文化博大精深,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同的中草药作用也会有所不同。比如金银花,当出现上火问题的时候,适量的饮用金银花水,就能去除火气,避免出现更严重的上火现象。

虽然说中药的效果十分明显,且副作用比较小。但是,食物之间相生相克,药物之间也是这样的,如果在吃药的时候,使用不当,容易让自己的身体受伤更严重,即便中药再好,在使用过程中,也要弄清楚中药的特性,才能保证在食药过程中不受伤害。

升降浮沉是中医中药的一大特色。比如,升麻清泻解毒,善治口舌生疮,且其性升面能散,可直达郁遏之伏火;并兼作阳明引经使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升麻与黄连配伍,一降一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散火而无升焰之疾。再比如,沉香就有下沉的药性功效。一种草药与另一种草药配伍,又会产生另一种功效。

三、药理属性趋向改变

学习好药理性尤为重要,一株小草显神奇,彰显了中医中药的神奇魅力。

药物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可以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驱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升降浮沉也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

四、四气五味与归经的内在属性

四气五味和经脉是中医中药最核心的东西。学中医一定要学好《本草纲目》,把每一种药材的药理性学深学透。一剂方药的,君臣佐使把四气五味的药理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草纲目》凝聚着中华之灵气。

一缕药香传古今,由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横空出世,不知挽救了多少生命,济世苍生,给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给后世医家提供了行医遵循。

在国外《本草纲目》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892.html